——中铁二十四局福州站南广场综合枢纽改造工程建设侧记
□ 杨利凡 翁 清 庄民群
在福州站南广场,来往旅客川流不息。在南广场西侧,一座座高楼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它仅是福州站南广场综合枢纽改造工程的冰山一角,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承建该工程的中铁二十四局福州铁建建筑公司将把整个南广场改造成福州市最大的交通枢纽。
福州站南广场综合枢纽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约20.88亿元,是一个集高铁、地铁、公交、的士、社会车辆场站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该工程作为福建省首批PPP项目,由中铁二十四局与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共同投资。
自2016年8月开工以来,福州铁建建筑公司项目团队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强力推进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智慧化、人性化,并朝着代表我国建筑业最高水平的“鲁班奖”不断迈进,期待着早日向业主交付满意工程。
福州站南广场综合枢纽改造工程西楼
直面挑战 奋力攻坚克难
福州制砂机福州站南广场综合枢纽改造工程最大的难题就是基础工程施工。由于该工程地理位置特殊,在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居民区和城市主干道的包围中,车水马龙,每天都有数万名旅客在工地周边穿行,所以安全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差错。
大楼地下结构共有3层,基坑深近14.5米,工程围护桩与运行中的地铁线之间仅隔着一堵地下连续墙,施工风险高、难度大。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该工程在桩基施工和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变形和振动。对此,项目部会同福州地铁、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人员,反复研究论证后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并采用精密监测机器人对变形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工程施工和地铁运行两不误。
2017年12月,项目部迎来了重要节点——大楼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为了保证地下室的自防水功能,底板施工必须一次性连续浇筑成型,这就要求项目部连续作业,一次性完成26000多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为了攻克难题,项目部与各参建单位和有关专家召开筹备会,充分商讨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质控等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最终,经过7天7夜的连续施工,他们圆满完成了浇筑任务,并创下福州市一次性连续浇筑混凝土量最高的佳绩,得到福州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福州站南广场综合枢纽改造工程项目部实景照片
一丝不苟 匠心筑造精品
施工质量是企业品质的外在表现,是决定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基石,更是企业的生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项目部终于啃下了基础工程这块硬骨头,但是他们不骄不躁、毫不松懈,全力以赴为争创鲁班奖时刻准备着。
目标确定后,项目部多次组织主要管理人员专程前往省内获得过鲁班奖的项目学习经验,并确立了“践行工匠精神,实施精细管理”的总方针。
由于该工程主体结构中梁板跨度较大,所以采用了大量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预应力筋安装是关键,其特点是钢筋走向呈抛物线状,由于抛物线定位困难,所以安装难度要比普通钢筋大得多。
通常情况下,预应力筋是靠现场焊接的简易支架来支撑,但这种方法存在支架高度误差大、难调整、易变形等问题,容易造成钢筋的安装位置不准确,从而使张拉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起质量事故。对此,项目部技术人员经过大量实验,反复设计、加工、修正,成功制作出一种高度可调、简便实用的预应力筋支架,化解了这一难题。
与此同时,项目部树立精品理念,严把细节,确保工程优质。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项目部在安装模板时将变形和受损的模板边角统一锯掉,在模板接缝处贴上双面胶,并用砂浆封堵柱脚处的缝隙;在布置梁板钢筋时,事先在模板面上弹出控制线,大幅降低了钢筋安装的误差。
项目部坚持质量高于一切的理念,不断向创优目标迈进。
联合党支部开展志愿者活.
拥抱科技 打造智慧工地
该项目部将科技与施工管理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慧工地。走进项目部,人们会发现“人脸识别”“物联网”“云平台”等新兴科技已被广泛运用于施工管理中。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运用‘黑科技’,深化对BIM技术的应用,并将其与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紧密结合,搭建了‘智慧工地云平台’。”项目负责人邱福祥介绍道。
所谓的“智慧工地云平台”,是通过传感器等智能化信息传感设备,识别、跟踪、监控、感知施工现场的实时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云平台,项目管理人员通过云平台便能轻松掌控现场情况,并可通过分析图表制订工作计划,实现人员一键统计、现场一览无余、数据一目了然。
许多在施工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在这些科技利器面前都迎刃而解。例如,通过吊钩可视化系统,塔吊司机在驾驶室就能操纵可自动对焦的智能高清摄像头,看清吊钩所处的环境,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系数。除此之外,该平台的扬尘噪声监控系统、塔吊安全监管系统、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虹膜识别系统等,都给项目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
有了这个平台,管理人员到现场只要带上一部手机,将相关图片和文字上传到BIM模型的相应位置,所有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都能立即看到这些信息,并能在平台上进行反馈和闭合,实现多方异地协同办公,极大优化了现场管理模式。
这支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团队,在施工中不断应用高科技,优化管理体系。
党建联建 促进协同作战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多家单位共同服务一个项目的现场比较常见,但这些单位由于办公地点的不同,不利于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改变这一现状,该项目党支部借助党建联建这一纽带,把参建各方拧成一股绳。
开工伊始,参建各方共同签订党建联建工作协议,成立联合党支部,约定协同推进项目各项工作。联合党支部共有党员24名,按照联建协议,党员们有组织、有计划地主动开展联建活动,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
2016年9月,项目部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勘察报告中未提到的地下障碍物,给施工和设计带来不确定性。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支委会请来福州地铁、城乡建委的相关部门,召开了8次联合党支部的支委扩大会,以“问题认领”的形式,落实好各项工作,较好地攻克了地下障碍物的难关。2016年10月,适逢福州市开展工程建设“百日攻坚战”,项目部加班赶工,大干快上。为争取周边居民的理解与支持,联合党支部主动与社区书记及小区代表联系,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解释工作,并帮助小区居民修复危墙和坑洼路面,在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居民纠纷和投诉上访事件。
福州制砂机“联合党支部的成立与发展,打破了原先按职能划分的管理界限,做到了党建联建与业务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促进了各参建单位协同作战能力,有力推进了工程建设。”联合党支部副书记何生龙说。随着一系列工作的扎实推进,以联合党支部为载体和平台的党建新模式得到各参建单位的充分肯定。2017年年底,在集团公司党代会期间,何生龙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分享了关于联合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相关经验。
建立一个和谐的项目部,始终是他们坚持的目标和方向之一。
施工期间,项目部荣获中铁二十四局“2017年度先进集体”称号;福州北站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西楼项目党支部在2018年“七一”被中铁二十四局授予“基层示范党支部”称号;联合党支部被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党委授予“2017年度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项目党支部”称号;项目经理邱福祥被评为中铁二十四局“2017年度优秀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何生龙获得福建公司“2017年度优秀党工委书记”称号。
截至目前,该项目西楼主体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中、东地块的施工也将逐步展开。虽然前行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未知的困难,但福州铁建建筑公司的建设者们将不忘初心,秉承建设精品工程的决心,把福州站南广场综合枢纽改造工程打造成福州新地标、铁建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