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从前是大运河上屯积皇粮的重镇,至今可寻古粮仓遗址。大运河在这里已不能通航,只有运河繁华时留下的风俗凝聚不散。·古运河码头·明清两代都通过大运河向北京运粮,其时德州有“神京门户”之称。明代在北京建部后,只有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九省对北京有运粮任务,所以德州又有“九达天衢”的美誉,曾在大运河边修建过“九达天衢”坊。明代政府把九省河道所经过的地方,设43卫另16所,用武装保卫漕运畅通。明清两代,德州既是漕运的储存站又是转运站。城北北厂筑仓储存漕粮,同时又是九省43卫之一。德州卫有正卫7所计56屯(村),左卫6所计55屯(村),共计110屯(村)。这些军屯部分布在运河两岸。德州卫拥有正帮船52只,左帮船24只,共有漕船76只,担负着漕运任务。当时在官道的渡河处,用船只搭浮桥一座,通行车马,南北来往的船只,集中在一个时间开船,到时把浮桥船只拆出两三只,船过以后即行合拢。大运河里,运粮漕船、进京出京的官船、客船、货船都要在德州停泊。常年帆樯如林,入夜灯火通明。运河附近街道如桥口街、小锅市、米市一带,客店饭馆栉比鳞次,顺城街和北厂街则是殷实商号的集中区。如今,虽不得见当年运河的繁盛景象,但因为许多古迹名胜都集中在古运河东西两岸,在游览这些胜地时,仍可以感受到逝去的运河万千气象。东岸附近有乾隆皇帝行宫遗址。西门外运河堤上有董于台,传说为西汉董仲舒读书处。董子台附近有柳湖与繁露书院 (又名柳湖书院),有清康熙年间德州诗人田霖的鬲津草堂和数帆亭。两个西门之间的城头上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修建的振河阁。城北运河东岸附近有明永乐十五年 (1417年)营葬的苏禄国东王墓。王墓的北侧有明初著名战役=“靖难之役”屯兵的兵营十二连城遗址。·运河号子·山东的运河号子,主要集中在德州、临清、济宁三个内陆码头附近,是船工和筑堤工人的劳动歌,分船号与夯号两类。现在劳动中已很少见,但德州仍有许多老工人能够演唱,当地的文艺工作者也常以这类号子为源,经加工创新编排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船号有“起锚号”、“摇橹号”、“拉帆号”、“撑篙号”、“行号”、“呀哟号”、“太平号”、“打冲号”、“拉纤号”、“绞管号”、“老号”、“拔掉号”等20多种。多半有声有曲无词无字或只有简单唱词。唱起号子,可以使人想见当年运河船工的劳动和大运河的风光。例如,“起锚号”是船将起航,命令拉锚的信号,唱起来沉着、稳重;“摇橹号”节奏铿锵,随船行的速度时快,时慢;“打冲号”是船行激流时的号子,最激烈,最紧张;“拉纤号”舒缓绵长,是运河船号中最抒情的一种。运河夯号分大号、小号、川号三类。大号也叫呼号,曲调高亢,装饰性强;小号曲调抒情动听,唱词多以花草为题材,常唱的有《三朵花》、《落莲花》、《十枝花》、《十针扎》、《东北风》等;川号是紧张打夯时的歌,速度快、节奏紧,有的唱词由歌唱变成了说白,其典型歌词称作《百草花》。·苏禄王墓和苏禄王后裔·苏禄国东王墓在德州北陵桥之北。破碎制砂机山东德州位于菲律宾西南部的苏禄国,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即与中国有频繁的友好往来。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三访苏禄国之后,友好往来的规模越来越大。永乐十五年(1417年),以东王巴都葛叭答刺来率西、峒两王连同眷属、随从340多人,来中国进行访问,农历八月到达北京,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三王在北京居留27天,于当年九月率众沿运河南下归国,行至德州,东王巴都葛叭答刺病逝,讣报到京,明成祖派礼部郎中陈世启赴德州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此后西、峒两王归国,留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部鲁及侍从十人留居中国,守墓三年。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朝为东王在墓前修建了祭庙,树立了“御制苏禄东王碑”。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东王妃葛木宁归国,次年返回德州,自此与二子长期留居中国,母子去世后,附葬在东王墓的东南隅。清雍正九年(1731年),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次年回国前修整了东王墓,根据东王八代孙安汝奇、温崇凯的要求,申请清廷,得到批准,安与温加入了中国籍。安、温两姓从此世居德州守墓,至今已传至19代。现在安、温两姓,仍按世系排辈,两姓一家,互不通婚。参观苏禄王墓,可以追溯中菲友好的历史,也可以了解许多丧葬,祭祀、家族、亲族婚姻方面的习俗。·枣乡风情·德州市所辖乐陵县,出产金丝小枣,是全国有名的枣乡。乐陵所产小枣半干以后掰开,粘连果肉的缕缕黄色细丝,牵扯一二寸不断,在阳光下,金光灿灿,所以得名“金丝小枣”。乐陵小枣有三样好处:第一,味道特好。干品甘甜,鲜食甜中微酸,极为可口。第二,肉厚核小。第三,果皮红艳坚韧,易贮耐运。乐陵种枣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清代的乾隆皇帝给周、尹两村之间的一株老枣树挂过“枣王”的匾牌。枣乡有许多与枣相关的风俗。吃枣有各种格样的方法:早晨起来摘鲜枣吃,名为“露水枣”,又凉又脆。摘下鲜枣拌烧酒,放在缩口坛子里,用荷叶密封,春节开坛取枣待客,叫做“醉枣”。折下带果枣枝,挂在屋檐下晾干的是“檐枣”。搁在炕席底下压扁烙干的是“炕枣”。剥核糖浸的是“蜜枣”。风味各不相同。过年用枣做面食,年糕、丝糕、花狸虎、豆包,总称“四大年吃”。五月端午用玉谷、粘米加枣做“粘饭”,做“刀切糕”,做粽子。此外还有枣窝头、枣饼子。用小枣酿制的老烧酒,俗名“枣木杠子”,后劲大,酒性烈,最具枣乡人的精神。近几年,每年枣熟季节都举行“金丝小枣节”,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领略枣乡风情。·德州西瓜·德州西瓜种在运河两岸,有喇嘛瓜、梨皮、运粮子、手巾条、五月鲜、白皮三异、庆丰、旭东、蜜宝、郑州3号、中育6号等二十几个品种。
喇嘛瓜为瓜中之珍。这瓜是清朝未年,五里庄李家的人从商人手中觅得的新疆良种,试种成功,代代相传。瓜长圆形,两端略尖,瓜皮表面不甚平,皮色黄绿,茴香叶纹非常清晰,瓜子鲜红,瓜瓤有深黄、浅黄两种,细致无丝,脆沙甘甜,人道是“脆沙瓤,赛冰糖”。白皮三异,皮色清白,果肉鲜红,瓜子墨黑,好吃,也好看。五月鲜是早熟品种,五月上市,品质又是上等。今天和过去一样,因为德州西瓜品质卓越,南北各地“贩瓜者莫不慕名而来求货。”·德州扒鸡·德州扒鸡,全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成品完整一只鸡,趁热一抖,骨肉分离,因此叫做“脱骨”,吃起来肉嫩松软,清香不腻,因此称为“五香”。德州制作烧鸡,相传已有200年历史。到本世纪,德州城里烧鸡店林立,为在竞争中求生存,从1905年左右开始,当地的“宝兰斋”饭庄就开始试制扒鸡,各店闻风而动,各有新招,各有建树。到1911年,“德顺斋”掌柜韩世恭等人终于集众家之长,几经改进,创制出别具风味的五香脱骨扒鸡,受到顾客欢迎,别的烧鸡店纷纷仿效,很快风行全市,加上德州地处津浦铁路要道,南来北往过客将这一美味携往沿线各地,德州扒鸡之名遂传遍天下。到建国前夕,德州以制五香扒鸡闻名的店铺就有“福顺斋”、“德盛斋”、“盛兰斋”等20余家。
德州扒鸡的制作方法,综合运用传统的烧、熏、酥、炸、卤等手段,将一斤半以上的活鸡宰杀、沥血、褪毛,先掏净内脏加工成“白条”,盘好晾透,周身涂匀糖色,用沸油烹炸,捞出之后,按鸡的老嫩排入锅内,添入食盐、酱油。原锅“老汤”和按方单配制的含有砂仁、丁香、肉蔻等16种佐料的新汤,用铁蓖子压实,先用旺火煮沸,再以文火闷煮6—8小时,起锅晾透即为成品。近年的德州五香脱骨扒鸡,主要由德州扒鸡联合企业公司生产。1981年德州食品公司和北京西城区饮食公司联合在繁华的西长安街开设了一座“德州扒鸡店”,开业以来,顾客盈门。从此德州扒鸡在京城有了立足之地。从1956年起,德州扒鸡参加全省食品评比被评为同类产品第一名,赞誉之声历数十年不绝。1981年又被评为商业部和山东省优质产品。于是,到产地品尝的食客与日俱增,有人描写列车进德州站旅客争购德州扒鸡的情景是:人手一鸡。近二、三年,德州扒鸡公司采用了新技术包装,使扒鸡在常温下能保存三个月。这不仅使德州的这一美味可远销国内四面八方,而且使许多华侨、外宾有机会在万里之外吃到他们仰慕已久的德州扒鸡。
群山间的无瑕美玉,云南的苍山洱海
芙蓉镇: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
北方的香格里拉——丹东绿江村旅游破碎制砂机山东德州
走得进,出不来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川:遇见五彩斑斓的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