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微服私访记》
〖该剧简介〗
从1997年至2007年,《康熙微服私访记》一共出品五部,144集。该剧讲述了清朝皇帝到民间微服私访的故事。用戏说的方式引出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即有皇上的视角,又有百姓的视角。以康熙微服私访为线索,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皇帝,体验平民生活,惩治贪官污吏。第一至四部由张国立自导自演,主要演员有邓婕、赵亮、刘淼、侯望等。第五部由孙树培导演,演员更换人马,由尊龙、温碧霞等主演。《康熙微服私访记》自第一部播出起就因其风趣幽默、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而红遍内地。接着,顶着续集不如前的巨大压力陆续拍出后四部。《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包括四个故事:《犁头记》《铜鼎记》《八宝粥记》和《紫砂记》;第二部包括三个故事:《馒头记》《霞帔记》和《桂圆记》;第三部包括三个故事:《锦袍记》《食盒记》和《铃铛记》;第四部包括三个故事:《金镖记》《绫罗记》和《茶叶记》;第五部包括三个故事:《铸钱记》《神童记》和《火箭记》。
〖故事梗概〗康熙微服私访制砂机
《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民间、体察民情的故事。在《犁头记》中,康熙在山东青州扮成乞丐,发现丐帮帮主竟是将税粮私分百姓的五莲县县令罗世长之女。长了虱子的皇帝体验到了民间疾苦,处置了索额图和洪原道等人,封罗世长为青州知府,锦红为红妃。《八宝粥记》中,皇上微服至苏州,粥店老板把牌匾换为粥字去米只留二弓,康熙盘下粥店,打探情况。朱国治之女朱云巧是个脱俗的美女,誓死不嫁恶少哈六同。康熙欲使满汉和平,惩治哈六同。朱国治向皇上发暗箭,云巧挡住毒箭身亡。御笔亲题“八宝粥"高悬于正源粥铺,苏
州人纷纷前来喝粥。《铜鼎记》一开始,一偷铜鼎的小太监被发现后,咬舌自尽,引起怀疑。近日里宫常丢东《大明皇帝医案》也失窃,皇上欲查清贼窝,携马赛赛扮女眷租下连锁房子。连锁发现《大明皇帝医案》后主动交出,皇上念其是大孝之人,恕他无罪并让马赛赛与之成亲。纳岚被革职问斩,悔不当初。《紫砂记》是第一部的最后一个故事,在全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康熙向南怀仁学''china(瓷器)’’一单词时,一不小心心打碎了紫砂壶,发现壶中有字,就想找出其中的冤情。张鸣远不相信康熙,不愿告知,班得五向张鸣远勒索供春壶,手段残暴,仰仗免死牌胡作非为。此时,北方又生事,康熙又踏上为民解忧之路。第二部中,康熙五十年,皇上被骗人金矿,欲以一人之力除恶。康熙五十一年,皇上染病,却吃到假药,病愈后扮牙记探制假者。康熙五十二年,皇上宜妃的族人借一霞帔为保护伞,无恶不作,皇帝与其断绝国舅关系并予以处置。第三部沿袭了第一、二部的风格,但节奏更显紧凑,宜妃和三德子在剧中扮演了主要人物。第四部讲述皇上到山西民间微服私访的故事。第五部在前四部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大换血,对当下假钱假官、官吏腐败,以及买卖儿童事件进行了批判。
〖主要角色分析〗康熙(张国立饰):这位皇帝颇与众不同,不爱坐金銮殿,而喜欢体验民情,受人民处境,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上,却又事必躬亲,很难顾及方方面面。康熙不爱锦衣玉食,为了查清案件,不惜与乞丐换衣,扮作叫花子上街乞讨,终没有冤枉一个好官、放掉一个坏人。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是他最大的愿望。夜已深,皇上没有就寝,也没有沉迷于温柔乡,而是跟和尚学习打铁。光说不练假把式,康熙便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得出真知。在危险面前,他从未想过退缩。他不顾自身安危,也不会因平民百姓对自己的误解甚至咒骂而生气,一心要把案情查个水落石出,惩恶扬善。皇帝虽不会寻花问柳,但每次出巡时,总会走桃花运,时常会封个妃子回宫,引得宜妃醋意十足。他非常有亲和力,没有以往电视剧里塑造的皇上那样高高在上。身居万人之上的皇帝,不仅可以离开宝座,还能够走出金銮殿,像老百姓一样地活着,实在难能可贵。以这个戏说方式演绎的皇帝,带有浓厚的民间趣味,符合老百姓的愿望,就像天使一样降临在身边,为自己申冤昭雪,除去恶霸。康熙是老百姓的皇帝,有着平民立场,决不姑息为非作歹的皇亲国戚,为百姓讨公道。皇帝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爱民如子,到有同情心,也很有爱心。看到小童丐可怜,就收其人宫为义子。皇上不再是冷冰冰地神一样的存在,而是和蔼可亲。
宜妃(邓婕饰):皇上到庄宜院说起家事,宜妃小时候干过农活,说起来自然头头是道,皇上很高兴,她便得以在私访时跟随皇上左右。一路上,她对皇上悉心照料,不在皇上身边就担心他的寝食,是个细心、体贴的称职媳妇。但每次皇上出巡都会有看上的女子,或有女子相中皇上。她嘴上说不吃醋,其实醋意之浓已表露无遗。她和皇帝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心地善良,也许这也是皇上喜欢她的原因之一。她心疼皇上,怕皇上当叫花子挨饿,就想出舍粥行善的主意,于是出现了满大街追乞丐舍粥的景象。她有很强自好胜'心,皇上有一次微服没有带她,她便扮男装求皇上带上自己。她的聪明伶俐,她的陪伴,为皇上分忧解难。是她拿去了,便到宜妃处来找。宜妃见皇上不信任自己,又气又急,以撞柱而死威胁皇上,康熙也只好不再提此事。
小桃红(刘森饰):一个乖巧可人的小丫鬟,是宜妃的心腹。虽然不像康熙和宜妃那么抢镜头,却也处处可见其忙碌的身影。在被大恶人班得五捉去后,关进柴房,她临危不惧,劝同样被关进来的女孩子要反抗,找机会逃离这里,不要丧失信心。小桃红和她的主子一样,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在班得五家中,她表现得十分镇定,后来竟成了他们家的丫鬟,更方便她探得其中秘密,最后和彩云一起拿到免死牌,将无恶不作的班得五治罪。三德子和法印两人常常拌嘴误事,小桃红是最好的调停人。宜妃去世后,小桃红被派去伺候瑾妃。在瑾妃处,小桃红受到虐待,利用给皇上端茶之际,露出自己的伤口,皇上见后大怒,把小桃红带到自己身边,让她服侍自己。在许多时候,小桃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小桃红与一般的宫女不同,她有领导才能,能够处变不惊。宜妃虽然心地善良,但也是个爱挑理的主子,能在她身边侍候的宫女,想必也特别会看脸色。刘淼,一个并非科班出身的演员,能让这个不起眼的角色深人观众心中,其出奇的悟性可见一斑。
三德子(赵亮饰):这个人物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幽默、机灵,一脑子坏水。在这个公公身上,同样有着适合该剧整体风格的亲民色彩。奴才像主子,这话一点不假。不同于以往剧中那些想办法媚上欺下谋私利的太监,他担心的是皇上的安危,细心侍候皇上的饮食起居。皇上微服私访时,他做了许多难为情的事,但为了皇上,即使有时心不甘、情不愿也硬着头皮去做。与纳岚府大小姐唱了一出《西厢记》,险些暴露了身份。大狱中,索安仁末路穷途、欲刺杀皇上时,三德子崩裤露阴救驾。他不是什么大无畏的英雄,有着自己自刁、算盘,也展现出自私的一面。这样,这个人物形象不但不反感,反而亲切可爱。为对付班得五,他与刁、红里应夕卜合,配合默契,终于得知免死牌的下落。去何师爷家里拿证据,情急之下假扮尼姑,不失为观众一大笑料。一路上,与法印两人时众还抱怨,要求继续由赵亮饰演三德子。
法印(侯坌饰):一个正直而又憨厚的和尚,与三德子的油嘴滑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和尚说话、办事并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对美女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半遮半掩,显得很尴尬,其窘态令人发笑。他言语之间总能让三德子钻空子,发现不合出家人的话语规范之处。他与三德子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一个看似一本正经,肚子坏水。他与三德子两人还常常抬杠,让旁观者都拿他们没办法。他们是伴随皇上左右的最好帮手,一遇匪徒,身边还得多几个会武功的方能保证安全。他表面正经,却时常说些冷笑话逗人发笑,自己强忍着不笑的那种表情,让人看了顿觉更加好笑。法印可以算得上皇上身边一个重要的随从,朝内可以讲经说法,出巡时可以作为贴身保镖,还可以出谋划策。
于世龙(俞立文饰):于世龙是个直言敢谏的忠臣,不与其他心怀鬼胎的臣子同流合污。皇上看出他的忠心、正直,便在出巡时让他徘徊在周边护驾。在关键时刻,他带兵挺身而出保护皇上,却又要考虑到让皇上出巡时有充足的时间调查案情,不要扫兴。因此,他时常会放哑炮,自己来收拾残局。在《紫砂记》中,他也学习皇上来个私访,扮成郎中,给人治病。他把一患花柳病的人的生殖器剪掉了,人家来找他,众人围观,于世龙妙语解围。于世龙在康熙出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他,皇上的安危恐没有保证。那些皇上鞭长莫及的地方官,更是势利得要命,不知真实身份时,态度恶劣。有些地方官与明珠等人有牵连,通风报信,恨不能尽快刺杀皇上。这更需要于世龙作为钦差大臣带兵护驾了。
〖简析〗
有论者认为,电视剧本来就是电子时代的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有着民间文化和民间故事的源泉,反映着自己的时代和社会,同时也像其他各种民间文学样式那样,有着故事作者与观众之间相互作用的显著特征。《康熙微服私访记》一连播出五部,收视率一直较高,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这足以说明其民间视角、市井风情。正如张国立所说,不能用古代来演绎古代,如果演成一部正剧,离观众太远,无疑成了纪录片,很难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既然面向大众,就要用现代思维演绎古代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才能使观众感到亲切。不论做了多少艺术夸张,如何亦庄亦谐,这部电视剧的主旋律还是惩恶扬善。对于人物的评判,与民间道德标准相一致。好人勤劳、务实,坏人投机取巧,无恶不作。尽管费尽千辛万苦,皇上也要查个水落石出,即便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犯法也与庶民同罪,绝不姑息。这一套路,自是老百姓看了要拍手叫好的。不过,也显得有些模式化。该剧不断拍续集,却也没让观众腻烦。也有论者有批评的声音,说续集越来越冗长拖沓,很容易说清楚的事,偏偏卖关子,令人厌烦,吊人胃口,却一直王顾左右而言他。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要过于苛求,一部电视剧要想拍续集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能否符合观众胃口,是否创票房新高,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问题。如果改动过大,则原形都没有了。一味继承,又让人味同嚼蜡。《康熙微服私访记》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
康熙微服私访制砂机《康熙微服私访记》用戏说的方式表现民间立场,借康熙到民间私访,讲述得更多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