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甲午(1834)孟秋,紫砂名艺人杨彭年与文人慕韩、宏甫合作,仿古焦尾琴制砚而成。琴砚取团泥,泥色沉朴,造型古雅可爱。砚匣拟作琴衣,砚面作琴面,岳山、承露、龙龈、焦尾、十三徽俱在。砚堂平浅,砚池借位拟凤沼,藏铭“彭年”。砚底五十六字述创作来由。
综观砚谱,明清制砚在注重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文人审美情趣。砚材多样,造型亦多变。我们不禁要问,杨彭年诸人择“焦尾”造式是一时兴起之创意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
▲2019西泠春拍
清道光?杨彭年制紫砂仿古焦尾琴砚
款识:彭年(器身款)
镌刻:仿古蕉尾式。
抽毫作柳恽之捶,无绾亦妙。拈笔作长门之赋,有韵如流。滴露研朱,用资清兴,手挥目送,相与忘机。道光甲午孟秋,慕韩造式,宏甫书铭,彭年仿制。
2.9×13.2×6.5cm
何足道? 真可宝
只听得琴声之中杂有无数鸟语,初时也不注意,但细细听来,琴声竟似和鸟语互相应答,间间关关,宛转啼鸣,郭襄隐身花木之后,向琴声发出处张去,只见三株大松树下一个白衣男子背向而坐,膝上放着一张焦尾琴,正自弹奏。
——金庸《倚天屠龙记》
1012锤式制砂机价格《倚天屠龙记》开篇,郭襄独自在少室山中漫游,一路入嵩山邂逅“昆仑三圣”何足道。小说中,脱俗偶像何足道出场以琴声集鸟,百禽来朝。可郭襄已在江湖闯荡三年,所经异事甚多,这在她只如过眼云烟。何足道与杨过相比“何足道”,而这焦尾琴却“真可宝”。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齐桓公之“号钟”、楚庄王之“绕梁”、司马相如之“绿绮”相比,东汉蔡邕之“焦尾”来历奇谲非常。
蔡邕像
东汉名臣蔡邕(133-192),字伯喈(jiē 本义鸟鸣声,和谐音),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才女蔡文姬之父。传蔡邕在吴地听到百姓灶堂中桐木爆烧,声音奇绝,顾不得火势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尽的桐木,以此成琴,音色绝伦,盖世无双。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取名“焦尾”。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后汉书 · 蔡邕传》
在郭沫若1959年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中,焦尾琴亦是作为蔡中郎遗世的念想,成为东汉才女蔡文姬坎坷际遇中的精神支柱。
董祀:曹丞相… 还给你送来了几套衣服和一具焦尾琴,你是知道的,曹丞相是会弹琴的。这焦尾琴是他亲自监制的,是仿照姨夫伯喈先生的焦尾琴制造的。丞相还亲手试过音,他说,你一定会喜欢。
蔡文姬:可我知道曹丞相很会用兵,“兵不厌诈”。
——郭沫若《蔡文姬》
搜神记 · 焦桐之义
汉灵帝时,陈留蔡邕,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
——《搜神记》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再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蔡邕在吴地的活动,史书上记载仅《后汉书》上一段。
当年蔡邕“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到底去了哪里呢?
绝世名琴焦尾的诞生地又究竟在哪里呢?
溧阳县志 蔡邕
读书台
陈鸿寿主持编修之《溧阳县志》载蔡邕、蔡文姬父女事
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蔡邕续修汉史理想未能实现,但历代溧阳旧志中关于蔡邕的记载引起我们的关注。溧阳县清嘉庆志正是由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曼生)主修,其中关于蔡邕读书台的记载,嘉庆志较康熙志内容较更详实:蔡邕读书台,在泰虚观东北,今废。。。。。。
在转引和比对宋景定《建康志》、元至正《金陵新志》内容后,嘉庆志考证道,因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溧阳、溧水始分为两县,宋元志中不同两地旧本一邑:
今案通志古迹,门有尔察:蔡邕读书台一在溧水县太虚观东北,一在溧阳县西南四十里泰虚观,何伯喈(蔡邕字伯喈,笔者注)读书处之多?又何以俱在太虚观耶?皆因溧阳溧水旧本一邑故,两地传闻未免叠出耳。
嘉庆十八年(1813)李景峄倡修、陈鸿寿延聘、史炳主纂的《溧阳县志》告成,陈曼生作序。同年,宣告曼生艺术精神的《陶冶性灵》成书。陈鸿寿与杨彭年,前者是地方官员,后者是制砂壶艺人,二人典范合作开启紫砂文人时代。
再向前追溯,嘉庆十六年(1811)县志始编,陈、杨最早交游纪年也同为嘉庆十六年。这或许不纯粹是偶然的巧合。杨氏作为一位具有文人气质的艺人,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书画功底,在参与阿曼陀室创作中,更潜移默化接受了美学及更广阔领域的理念,比如史观。
正如曼生等人在县志序言中的表述,清代志家的共识是史书与志书互为表里异名而同功,国有史,邑有志,史所载者朝廷纪纲法度,理乱兴替,郡邑之山川、风物、钱谷、徭役、循良、荐绅、孝子、烈妇之实,同样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同样需要延博洽之儒,谙古迹而通世事者秉笔。
想来这些清代优秀的地方官,哪位不是像桐木一般经过层层选拔的“焰才”。我们有理由相信,陈曼生对当地史料的考证,汲取的文化涵养影响着杨彭年诸位,并落实到紫砂艺术的创作之中。许多新奇款式的砂壶看起来是凭着天赋即兴设计,其实是在独特方志学思想引导下发生的。曼生系的紫砂艺术创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取意于溧阳风土人情。比如唐井栏、汲古泉等均是溧阳本地古迹遗存,正是古迹的造型给创作带来无限创作灵感。阿曼陀室五人(陈鸿寿、郭麐、高日浚、汪鸿、陈宝成)中汪鸿,也是直接参与绘制县志《溧阳名胜图》之人,在今天都是复合型人才。
在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名城的方面,陈、杨二人早已走在我们前面,可以说既有学术成果,又有文创产品,双双流传。杨彭年款仿古焦尾琴砚现身西泠拍场,溧阳为焦尾琴诞生之地,千古之谜如今可谓再添新证。
蔡邕 活动地
蔡邕亡命江海十二年,即隐居在吴楚交界的溧阳观山、黄山湖一带。
《溧阳县志》图
曲高和寡?留心方舆
后世用焦尾喻历尽磨难的良才,在艺术创作中,创意形式让作品升级成器也需要真火的淬炼。知己相识,陈曼生与杨彭年仿佛一位是作曲者,一位是演奏家,曼生系紫砂创作,凭借着天性的力量和文化积淀,不仅为传统紫砂带来新的式样,也成为当代紫砂创作的灵感缪斯。
拓片
抽毫作柳恽之捶,无绾亦妙。
拈笔作长门之赋,有韵如流。
滴露研朱,用资清兴。手挥目送,相与忘机。
道光甲午孟秋,慕韩造式,宏甫书铭,彭年仿制。
——杨彭年款仿古焦尾琴砚铭
道光甲午,楊彭年岁至不惑,曼生离开后的日子,杨氏技以载文,承接衣钵,使得文人紫砂艺术发展进一步迈进。
此琴砚铭文开笔即有两处用典:
1012锤式制砂机价格抽毫作柳恽之捶,无绾亦妙。柳恽,齐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恽父柳世隆弹琴为士流第一。柳恽曾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将今声转弃古法,从此敲琴演奏便开始,契合琴砚的创作主题。无绾亦妙,妙在推陈出新。
拈笔作长门之赋。《长门赋》卖赋千金,指陈皇后以百金力请司马相如作赋,感动汉武帝重得亲幸,称誉文章美妙,亦有不负重托之喻。
手挥目送,相与忘机。“忘机”出自唐王勃《江曲孤凫赋》,焦琴是新局,忘机为天趣。从焦尾名琴诞生的传说到蔡邕溧阳遗迹辨踪,从县志的编撰、风土人情的纪录,到紫砂艺人与文人深入交流、全面合作产生创意结晶——曼生提倡“天趣”并非仅指雅器与自然之关系,剔除高渺虚无,学会聆听远古的清音,寻找一段失落的往事,重要的是去领悟民族精神遗产的底蕴!陶冶性灵之真路,不是高雅趣味让路于世俗真实,水与土融为形,与火相生成器,是实实在在地攫取文化滋养,以充分的生命活力与新生意识,开展新一轮的创作。
至今,溧阳观山一带仍有片片青桐,当地乡民仍流传着焦尾琴的传奇故事。古琴之奏,按音如人、散音如地、泛音如天。按,如陈鸿寿确立将诗文书画与砂壶陶艺结合之志;散,为曼生及其幕客全面参与设计诸多新奇款式;泛,是杨彭年等人继承发扬曼生创发的艺术主张,遂将毕生心血付诸紫砂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