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7302099

在线留言X
快速询价 拨打电话

水利工程一字闸门

编者按:李泽凤,女,1970年修新县香山水库的"铁姑娘"队队长,河南省劳动模范,曾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

新县城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为美丽山城增色的,是一颗明珠----香山湖,既是新县城人民的“大水缸”,又是风景名胜地,湖上有小船,有船娘唱着新县山歌,美丽的香炉山,倒映在湖面。香山湖甘甜的水,滋润着新县城的人民。

香山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位于新县城东南6公里,发源于大别山第二主峰黄毛尖,库容8385万立方米,浆砌石重力拱坝,坝长214米,高68米,于1969年动工,1972年峻工。

水库按照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功能。有溢洪道、泄洪洞、发电洞、灌溉洞、廊道组成,她又是一座人工湖,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有"豫南西子"之美誉。

又是鲜花盛开的五月。

每到五月,李泽凤的心潮激荡,因为五十年前的五月,她因修香山水库而被评为五一劳动模范,当选劳模,胸前戴着大红花,代表革命老区新县二十多万劳动者,接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虽历经半个世纪,但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眼前仿佛浮现建设香山水库那热火朝天,激动人心的场面一一

“花木兰”替父修水库

1970年春天,对于一个十九岁,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农村姑娘李泽凤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她开启了李泽凤人生崭新的一页一一

这年的正月十六日,李泽凤背着豆腐块样的被子,手提装满咸菜的竹筒,与同村的几个姐妹卢光梅,陈爱荣、陈功莲、李长凤一起,叽叽叽喳喳像山喜鹊的说笑声打破了大别山黄毛尖的寂静,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脚下香山水库的工地上走去。春节刚过,风吹在脸上,还是阵阵刺痛!

她们还沉浸在说服父母来参加香山水库会战的喜悦中:古时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我李泽凤们替父修水库!男儿能干的活儿,我女娃儿一样能。她们的笑语声把撇姑畈远远地“撇”在身后,就在望姑墩上扎下帐蓬。

姑娘们来到水库工地,她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工地上,红旗招展,炮声隆隆,机械轰鸣,夯声震天,广播声声悦耳,万人大会战:抬石头的,挑土的,推车的,抡锤子砸钢钎的,到处是,戴柳条帽的人走来走去一一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走路都在跑。她们从没见过这阵式,只是在电影《红旗渠》里见到!她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立马放下铺盖,盐菜筒子,投身到热火朝天地劳动中去!

(1969年6月9日,县革委发出《建立香山水库建设兵团的通知》,抽调18至40岁的青壮年农民2400人,分两批上工,建设香山水库。《新县志》第49页)

(1970年9月12日,县革委决定开展香山、长河水库、浒湾大桥、县化肥厂四大基本建设大会战,调配劳力2.1万人。《新县志》第50页)

1970年有诗记录此情此景:

全县人民齐动员,千军万马战香山。

共产党员打先锋,基干民兵挑重担。

抡铁锤哎舞钢钎,开山采石炮震天。

草帽草鞋自带粮,日补菜金五角钱。

工地人潮红旗展,斗霜傲雪昼夜干。

(1970年,曾宪盛泗店营营长)

李泽凤她们当时是新县城郊公社扒棚大队舒畈生产队社员,被编入城郊营,公社为营部,下设排,班,军队建制,当时全县16个公社一个镇,下辖196个大队约2800个生产队(《新县志》第74页),每个公社设营部,李泽凤属城郊营扒棚连。一个生产队抽抽3人,全县约8400名民工参加,加指挥部全县抽调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一共将近万人。

数汽车学会了一百个数

每喝一“滴”香山水库的水,李泽凤便想起新县一些老领导“滴水之恩”。

新县老乡张体学时任湖北省长,指示湖北水利工程四团支援帮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钢筋水泥如口中粮一样金贵,建设香山水库的材料都是靠张体学,刘名榜等老首长的支援和帮助。

今年七十六岁的吴维真大叔当时是箭厂河营的民兵,回忆起当年修建香山水库,"一斤混泥土里有半斤湖北的大米"!

家住小木城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郑元起永远忘不了,在他七八岁时,香山修水库,运水泥的军车从他家门前经过,他带着弟弟妹妹天天站在路边玩耍,浩浩荡荡的车队经过,输送水泥到香山的军车,成为他们的一件乐事:一车、两车、三车他的弟妹就这样学会数一百个数。

那时,县城往香山去的东门桥是木头搭建的,被载水泥的军车压断了!东门桥就是今天新县城关二桥,它是1974年12月用钢筋混凝土建成通车的!

水利工程一字闸门

为写香山水库当年的建设过程,我采访了六十多位参加修建香山水库的亲历者,最年长的是如今已九十三岁高龄的黄世春,最年轻的曾昭江,修水库时他只有十四岁,他们都感念香山水库多亏了张体学、刘名榜这些老首长,没有他们的支援,根本修不成。

他们的恩情几花筐装不完,就像香山水库装的八千四百多万方水那么多,比新县最高的山黄毛尖还高,他们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我们吃水不要忘记他们的功德!吃水不忘掘井人,饮水思源泽千秋!

当年有诗云:

张省(张体学)关照家乡县,紧俏物资大支援。

车队排排浩荡来,水泥钢筋送香山。

(1970年,曾宪盛,泗店营营长)

家乡首长张体学,筹建之中亲自问。

钢筋水泥紧缺货,来自湖北支援情。

《颂香山湖》杨长贵

在1969年,新县县委向时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汇报:决定修建香山水库,在施工过程中,因原材料紧缺,张就批给了3000吨水泥,40吨螺纹钢。运输有困难,他又批给20吨汽油,并落实由武汉军区炮兵团将物资运到新县,并在百忙中两次回家乡到香山水库工地指导工作。(百度《张体学》)

如今已八十五岁的周时中老人,回忆起自己在香山水库工地任后勤组组长的时候:

太难了,太苦了!除了人,什么都没有!虽然香山水库在省里立项了,县里财政也是欠钱打水喝!怎么办,水库要修!新县老首长多呀!找他们,请求帮助!

刘名榜正好回新县休养,他哪是休养,回新县来给新县人民“要饭”!我真幸运,他拄着拐棍带着我跑到湖北武汉,找张体学省长,请求支援,周业臣老首长搞后勤供应保障出身,两位"八级采购员"带着我跑江西找到程世淸(时任江西省长,河南新县陈店人),要了两辆"井冈山"牌汽车,当时见到程世清还是穿着草鞋!

到安徽、江苏、福建找到韩先楚,他连毛竹都給我们了,毛竹作锤子把!新县老首长我差不多见了个遍,要回不少水泥、钢筋、机械!张体学給了不少,叫炮兵团一军司令张治银把拉大炮的车腾出来给新县运物资。潘焱、肖永银都见到了,一说支援家乡建设,他们都想尽办法!水库能建成,离不开这些老首长!

周时中老人也是对新县作贡献的人:他十五岁招干离开家乡商城来到新县工作,二十二岁任新县共青团书记,新县第一任民政局局长!风华正茂时来到革命老区新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王书香、汪华先、庞力然等等他们为新县的建设发展奉献一生,我们向他们致敬,我们应该铭记!

水利“八大员”

香山水库的建成,离不开那些头戴柳条帽身穿工作服的水利技术人员,是他们肩扛经纬仪、水准仪,背着算盘和水准尺,钻丛林,越沟涧,爬山洞,涉险滩,风餐露宿,住帐篷,煤油灯下,算盘珠子拔啦拔啦计算的声音象钢琴键盘弹奏出的音乐,在大别山上,淮河之上唱出老区人民用科学技术打开山区封闭大门的号角!测量,计算,绘图,放线,计算出水库的库容量、水的重力,压力等。设计计算出库容8385万立方米,坝高68米,长214米的新县第一座中型重力水库!这一串数字是水利人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李泽凤永远记得香山水库建成后,引来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水利人创造了两大奇迹:1979年1月7日,香山水库泄洪洞水下岩塞定向爆破技术一次成功,此项技术荣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在全国名列第四!大坝防渗钻探灌浆技术荣获全国水利技术一等奖!这项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

这两项荣誉的获得使香山水库在全国水利界名声大震,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时任新县水利局当一把手达二十五年的方维新局长,工程师王鸿先、韩纪宝、任宝亮和“水利八大员”:徐玉萍、李纯洁、刘和富、屈广强、吴德胜、张长年、兰振凯、刘学进等为代表的水利健儿,在方局长的带领下,他们肩扛经纬仪,用双脚丈量着新县一千六百一十二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些水利人,不应该忘记他们。

如今已八十三岁高龄的王鸿先依然记得修建香山水库的情景,香山水库开工于1969年,他担任指挥部生产组副组长兼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工程测量放线、工程质量检测,全县人民齐动员,社员民兵齐上阵,揪起新县水利建设的高潮!

他于1959年3月从河南水利学校毕业,肩扛着行李和业务书籍离开家乡,登上南下的列车,来到革命老区新县,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新县的水利建设事业,一干就是四十年!经过他规划设计的水库上百座,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香山水库。这座水库的设计建成离不开张体学任湖北省省长时派湖北水利专家技术人员来新县,支援家乡水利建设。

我有幸拜见了王鸿先老局长,他给我讲香山水库、长洲河水库,临别时,欣然赋诗一首:

八十老翁忆当年,

青春年华来新县,

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

徒步勘测在山岗,

兴建水库上百座,

最是有名长洲河、香山和莲花塘

碧波荡漾在山间,

发电、灌溉、防洪、养鱼,

造福人间。

水利健儿们在新县水利建设中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在1980年7月,他们远赴首都北京,支援密云水库,进行水下岩塞爆破一次成功,轰动全国!

毕业于水电部黄河水利学校的韩纪宝,1969年冬顶着鹅毛大雪来到香山水库,分配在测量组,不管地形如何,都能做到:水平仪一分钟架好,经纬仪在五分钟内完成对中、整平,读数准确,他与同事郭衍波沿库区测量,历时一个月完成汇总水库淹没线的数据。住在泗店营土打雷工棚里,他又完成了香山水库泗店灌溉洞的洞身、启闲塔、闸门、洞出口部位的设计,绘出六张图纸,灌溉洞历经半个世纪,仍然安全运行!

正是在修建香山水库练就了一身的过硬本领,韩纪宝代表新县走出国门,受祖国的派遣,于1977年至1979援助非洲国家赞比亚,在异国他乡规划水利蓝图,谱写一曲中赞友谊之歌!

韩纪宝自1969年告别家乡山东来到新县从此扎根老区,他在水利、农业区划、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中,跑遍了新县的山山水水,主持兴建了大大小小的水库、堰坝近百座,从选址、测量、论证、设计、施工等,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不仅把自己的专业发挥得炉火纯青,又用山东人的豪放在诗词王国里续写传奇:他的作品《中华诗韵》,诗集《生命的诗,诗的生命》,《情缘大别山散文集》,他组织编辑的《科学园地》成为新县老年人的精神食粮,添补新县老年人阅读杂志的空白!

秉承大禹治水的精神,一定要修理好淮河!

铁姑娘“李泽凤”

在香山水库工地上到处活跃着姑娘们的身影,与男工友们一样挑土筑坝,放炮炸石,拉沙抬石,人称"铁姑娘",而"人人都学李泽凤"的铁姑娘队最有名!

1970年春节刚刚过去,李泽凤一家还沉浸在新年的迎客送往的节日里,她把自己要去香山修水库的决定对父母讲了,二老你一言我一语:不能去,你好好呆在宣传队里,修水库是男人的活,哪是女娃能干的,太苦了:吃腌菜,住草棚,睡地铺,穿着草鞋,清早顶着星星出工,夜里披着满天星放工,你弟年纪还小,还是你大(爸爸)去!

李泽凤边说服父母边收拾行李,过完正月十五,十六一早就同队里的姐妹一起赴香山,同来的姐妹加起来一共三十六人,组成城郊营扒棚女民兵连,早晨起床哨子一响,李泽凤第一个冲出草棚,头顶星星与姐妹们拉着架子车到潢河里拣石子、拉沙,与男工友们一起,一车沙子、石子多则一吨两干斤,少则一千多斤,要爬坡过岭走十多里路,冬天穿单衣夏天着薄衫,都是汗水,砸在地上直冒烟,从不叫苦叫累。

拉完沙子石子又抬石头,与男工友一样干,从不退缩。放炮炸石头是最危险的工作,李泽凤头戴柳条帽,腰系安全绳,手握钢锤,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打眼,眼见一座座山头被削平,身上被刺破一道道口子,鲜血装满鞋窝,也不休息。眼看着又一个山头被几吨炸药炸得轰然倒塌,李泽凤擦一把脸上的汗水,又啃下一块硬骨头,她扛起钢锤铁钎又大步迈向另一个!

就这样征服一道道难关,她的事迹传遍水库工地,被人们称为"铁姑娘",她所在的女兵连被称为"铁姑娘"队,她任队长,工地上实行三班倒,该她倒班休息时,别的工友休息,她又帮男工友洗衣,上山砍柴送到食堂。一时间,"人人都学李泽凤,个个都当钢铁汉"蔚然成风!

当年有诗云:

长河水库干了两年整,姑娘又奉命来到冰天雪地香山岭。

吃是大锅饭,住是茅草棚,

头戴柳条帽,日夜悬崖奔。

云儿脚下踩,大锤响叮铛。

汗水湿衣襟,餐风宿宿野,披星戴月。

妇女要顶半边天,农村姑娘一定要当好女炮工,

手握导火线点,燃胸中火。

壮志欲移山,闯开一道道难关,

征服一座座山峰。

炮火震天地,笑看崖石崩。

万纫绝壁绘宏图,青春花开火样红。

(香山女炮工,吴世淸,1970年10月)

铁姑娘,干劲大,水利工地树榜样。

困难面前无阻挡,前进路上有方向。

身体有病生了疮,照样出勤日夜忙。

脚腿几次被砸伤,坚持战斗不叫嚷。

为了早日建成坝,香山建设献力量。

(铁姑娘,城关镇营,1970年10月)

在2020年的1月,我有幸拜访了当年的铁姑娘----李泽凤!如今她退休在家照看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回忆当年修一香山水库的情景,她激动又兴奋,她谦虚地说,是新县这块红色土地养育了她,是领导给了她那么高的荣誉,当年,全县人民个个都全力地修水库,他们都是英雄。如今,每天喝着水库的水,真香甜!很知足!感谢香山,给了她的家庭,原来她丈夫程平华也是香山水库工地的战友,自由恋爱,组成家庭!

双锤砸开愚公路

提起修建香山水库,人们都忘不了生产便道修成的愚公路!当年这条路是城关营部林冲营高锡春任排长修成的!提起愚公路,家住新县林冲的高锡春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是1969年秋,香山水库开工了,修副坝,要经过猫耳崖!是最难走的路,根本没有路!这座山象猫子两只耳朵拦住了去副坝的路!要在象两只耳朵一样两座山中开辟一条路,谈何容易!

要知道,香山在大别山的上游,以山多岩石硬而出名,山上披荆斩刺,树木蔽日,山下悬岩万丈,怪石林立,花岗岩、麻石岩是最硬的石头!

高锡春不愧姓高!他的族人高敬亭,人称"高屠夫"专啃硬骨头!用一把屠夫刀杀向敌人的心脏,屠刀砍下日本鬼子的头颅,革命战争年代,任二十八军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屡建奇功,被称为"铁军",让鬼子闻风丧胆。

高锡春以高敬亭将军为荣,自己决不能给英雄抹黑!他带领工程营第四排开赴猫耳崖,立下愚公移山志,为建水库立奇功!

他也当过屠夫,如今杀猪刀换成砍刀,砍去挡道的荆刺,砍去拦路的林木,又抡起十二磅重的大铁锤,砸在钢钎上,开凿一个个炮眼,筑上几斤甚至几十吨炸药,点上导火线,冲天的炮声震响了睡梦中的香山,奏响老区人民向新生活开始的炮声。

高锡春打双锤而出名。山上石头多,又以最硬的花岗岩为多,做大坝就用这些石头,就地取材!炸石头,要打炮眼,筑炸药,点炮!而打炮眼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高锡春每天与工友去上班,背上两三根钢钎,短的六七十公分长叫开门钎,长钎一两米,十几磅的铁锤,竹棍掏空的吸水筒,装满水的水壶,掏土耙子!这五样装备是打炮眼必须的!自己打的炮眼自己负责放炮!

打炮眼开始用短的开门钎,一个人撑钎子:双手握住,还用双脚掌心夹住钎子,手脚并用,另一人捶钎子!握钎子的人要气定神闲,专注,抡锤子的有正手打,就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反手打!多数人只会正手打,而高锡春正手,反手都会打,是出名的双锤手!有时不小心锤子砸伤了手,腿,叫"打手表”!到香山卫生所擦点紫药水又接着干,破皮轻伤不休息!

炮眼有小炮、大炮、水井炮,拐弯炮,坛子炮等,高锡春打过最大的炮眼水井炮:象水井几米深,筑几十吨炸药,炸上百方石头!打了几天几夜!放炮是最危险的,最怕哑炮!自己放炮自己负责检查!每天中午下午放炮两次!工地上有号手早晨有起床号,中午下午有放工号,每到下班时间吹三遍号子:第一声是放工,第二声是炮手准备,第三声点炮!军事纪律,不得违抗!

有一次,高锡春吃罢午饭去工地,他听风声感觉自己的炮有一个没响,他背上装备就去检查,发现工友郑成厚正坐在炮眼上,与周永兵、冯文金七、八个人抽旱烟休息,他一把推开郑成厚,爬开炮眼,正在冒烟,赶紧叫人闪开:快、快、水!抢过水壶浇在炮眼上,他顾不上想,只想救人!一壶下去,"啪"一声闷响,黑烟直冲天空!万幸,一粒石子没有飞起!至今说起,仍然心有余悸!冯文金说,是高救了他们一群人的命!是救命恩人,高不仅双锤砸出愚公路出了名,还是救人英雄!

水库大坝修成后,蓄水,愚公路被淹没了!

我釆访高锡春时,如今己抢起十二磅的铁锤给我作示范,我试一下,我拿一下就吃力,别说举起来了!铁钎、竹棍、铁锹、水壶都有,箢子,这些曾经辉煌的工具,如今静躺在一隅,历史不会忘记!

香山水库两大奇迹

修香山水库成千上万人,有四个人的名字末字加起来组成"香山水库"!这四个人的名字是:王书香,香山水库建设指挥部部长,做事雷厉风行,生产组组长柴来山,指挥长冯荣水,来自湖北水利技术人员宋作库,一大巧事,也是劳累之余谈论的乐事。

香山水库有许多奇迹,最为惊心,也是李泽凤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工友阳宪兵放炮掉进炮眼里,一屁股坐在竹棍上,竹棍从肛门插入胸膛,从肩膀穿出!经过医生抢救,他活过来了!

虽然此事件已经过去五十年,当年在新县人民医院工作的高厚灼,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1970年的秋天,医院用担架(门板)抬来了一个病人,只见他面色苍白,屁股、肩膀两端露出半截竹棍!外科主任宋作祯,医生张帆已经整理好手术室,信阳地区人民医院的外科专家仁新年和麻醉师文大夫正在赶往新县的路上。

两位医生一到,连忙会诊制定抢救方案,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在两地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条件那么差,要同时做两台手术:全身麻醉再开胸、开腹首先锯掉右边锁骨露出来二十公分的竹棍,直径有三公分,再从肛门一截一截地退出!手术非常成功!万幸的是竹棍没有伤及要害!手术完成后,宋主任,仁主任几乎累瘫坐在地上!参与的医生一下子扬名省内外!

另一件是沙窝营的一女民工,头发拌进搅拌机里,头皮扯掉,脑浆溢出,谁也不敢想能不能活过来!可这两人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全活着!真是两大奇迹!

五十年过去了,如今已七十七岁的高医生,忆起当年事,他为民工坚强的意志所感动!那时的人单纯,没有私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在他从医的四十多年中,经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事情,这件事情让他记忆最深刻!医生们的高超技术值得尊敬!

《香山战报》成就两位书法家

提起修香山水库,李泽凤忘不了自己的名字经常上《香山战报》,通过战报的宣传,使她的名字传遍水库工地。民工们休息时争相传阅,以自己的名字上报纸为荣,而民工们爱不释手、字迹工整、插图美观、大气的报纸,是张永明、施业明两人一起完成的!

《香山战报》在鄂豫皖三省的水库战报评比中,斩获第二名!一个小县城的报纸,享誉三省,这一功劳,是张永明、施业明立下的!如今,他俩一位住京城名满天下,一位住红城一方一字千金!他们汲取大别山的灵气,淮河之水的墨韵,共同传承着书法国宝!

我有幸联系上家住首都北京的张永明老师,提起《香山战报》,他激动地说:那是他的处女作,是《香山战报》改变了他一个农村放牛娃的命运,圆了他穿军装的梦想!

那是1969年的5月l日,张永明从浒湾石堰口水库工地上,背着铺盖手提盐菜罐子与同村的几个民工一起赶往香山一一浒湾人民公社的民工棚。

他那时虽然毕业于半耕半读的农村初中,可在一百多个民工的民工营里,他还是个文化人,白天他去十公里外的县城采买记帐,当司务长又当会计,抽空还要办墙报,宣传时政要闻,晚上又是民工的教书先生,虽然整天忙得象个机器不停地转,可写字练习书法的爱好他一刻也没有停止。

他办的墙报引起了水库建设指挥部领导的青睐,这年的十月一日国庆节,他被调到水库指挥部政工组,那是核心机关,多少民工梦寐以求的地方!

领导安排他一项工作:刻印水库机关报《香山战报》!元旦出版!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他从前用锅灰当墨汁练过字,放牛用树棍子在河沙滩上写过字,吃饭时用筷子头划过字,可在钢钣上写字还从来没有!他转而一想,只要是能写字练字做什么都行。

就这样,他拿起刻字笔,望着绣花针一样的笔尖,要用它在光滑油印纸上写字,真是张飞穿针眼一一大眼对小眼!

我就不信:小小的刻笔难住了人!他便一头扎进进刻印室的工棚里,没日没夜地苦苦练习一个多月,好在张老师有写仿宋字的基础,开始没掌握到力度:刻轻了,印不上油墨;刻重了,蜡纸又印破了!试刻了二十多次,终于成功了!一张腊纸可以清晰地印出一百多份报纸!

1970年元旦,水库开工正式出了第一期!在一次的勤学苦练中,张老师掌握了要领,把握力度,自己又有书法的基础,刻印的一张蜡纸一次能印八百多份清晰整齐、美观的报纸!并且鄂豫皖三省水库战报评比中拔得头筹!领导高兴得直竖大拇指!

一天,张永明正在誊写《征兵宣传大纲》,写一张就有人拿去在指挥部的外墙上张贴,一共二十多张,接兵部队的同志看了很是惊奇:字写得这么好!就进工棚现场他挥毫泼墨,并和他聊天,并表示要招他入伍!

他幸运地圆了自己的军营梦!现在已经是有名的书法家。

《香山战报》走出了另一位书法家是施业明!他与张永明因《香山战报》结缘,在水库工地上,施业明写文章,铁姑娘李泽凤的事迹,工地上的好人好事、民工们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事迹在他的笔下,成了一篇篇鼓舞人心的文章!

施在张的影响示范下也学会了刻印,同一张桌子,面对面,共同切磋,张老师请假,施业明顶上,他也刻印,共同成就《香山战报》,共同在书法的海洋里遨游!《香山战报》走出两位书法家,成为新县的佳话!

张永明身居京城,称为"当代李斯“作品被二十多个国家的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是大别山走出的优秀儿子!

香山水库不仅培养出两位书法家,还有很多人才,新县各行各业里都有。

文艺宣传队

在香山修水库,还活跃着一支文艺宣传队!他们把工地的好人好事、铁姑娘,编成歌曲、快板、唱歌、舞蹈,来自水库工地实践中!

提起香山水库文艺宣传队,当时在队里工作的陈世松如今回忆起仍能如数家珍,白天在工地同劳动,搜索素材,晚上演出。声音洪亮的报幕员王瑞一声文艺演出开始:尉国连、高红、周文秀等女文艺兵随着《东方红》的曲子翩翩起舞;王徳胜、王德和兄弟二人的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阮成林的二胡《赛马》、熊玉基编的《采茶舞》、袁业权的快板《香山战歌》、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八月桂花遍地开》推向高潮,三十多人的宣传队里,藏龙卧虎,个个有绝活,虽然两块四毛钱的二胡买不起,阮成林自己在村里找蛇皮,自己倒鼓起来一把二胡,分文未发,实际也没有两块四,自己制作二胡自己用,照样拉出《八月桂花遍地开》,引起观众的阵阵掌声!

2018年,已是新县歌舞团团长的陈世松带着自己的团队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他作词作曲的歌舞《美丽新西河》时:他激动万分,是新县这块红色土地滋养了他,是修建香山水库的XX,在革命战争年代,1929年8月,《八月桂花遍地开》从新县的大朱家首先唱响,1934年9月,由新县人程坦创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原名《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在卡房诞生,如今《美丽新西河》唱响人民大会堂,是何等的荣誉!

陈世松忘不了香山水库的日日夜夜,白天在工地上工作体验民工的战天斗地的干劲,积累素材,晚上在灯光下自学《汉语言文学》、《音乐教程》、《和声学》等,获得专业知识,编演节目,虽然生活艰苦,但精神是富有的!正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陈世松创建新县歌舞团,任新县文化馆馆长期间,他下农村,走基层,收集新县民歌三百多首,自己出版《大山里飞出的歌》,创作歌曲获奖无数,带歌舞团2015年至2018年连续参加四届乡村春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是新县红色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陈世松感谢香山水库的那段岁月,还与张永明、施业明那些曾经在香山工作过的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水利工程一字闸门

2020年5月28日于新县

作者:罗英

来源:红薯南瓜

联系我们
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