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源沟闸施工现场
泗源沟闸施工现场
长江堤防防洪能力到“百年一遇”,泗源沟节制闸除险加固是全线达标的重点工程之一。眼下主汛期将至,该工程目前进展如何,能在主汛期到来前消除全部隐患、顺利投入使用吗?
16-17日,记者在长江扬州段百里江港堤防实地探访时,现场观察了解到,水利工程技术团队运用全新施工工艺,为这座“病闸”动手术祛除病根,确保安澜。
例检发现
中沟闸闸门仪扬河泗源沟节制闸“生病了”
初建于1960年的泗源沟节制闸,位于仪征市城区东南仪扬河上,上连仪扬河,下接泗源沟,距长江口约3km,与泗源沟套闸毗邻,是一座具有灌溉、排涝、挡洪等多功能的水工建筑物。
“这座闸承担着扬城西部大半的山洪外排任务,一旦出问题不得了,起码要淹掉半座城,我们真不敢存有一丁点麻痹心理。”泗源沟节制闸属地管理单位、仪征市大闸管理所所长张鹏说,泗源沟节制闸初建时建设标准低,工程经多年运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后来经过几次翻修、除险加固,平稳运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去年冬季,他们在对闸身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泗源沟节制闸的翼墙分缝处有渗水现象,下游右岸第一节翼墙墙身存在一条贯穿性裂缝。
“分缝也叫伸缩缝,是建筑物防沉降的技术措施,一般预留间隙浇灌高韧性沥青,经常年沉降牵拉仍能保持在安全值范围,但这次发现的情况超出了安全可控范围。”张鹏说,发现闸上存在隐患,他们第一时间上报。今年1月,仪征市水利局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对泗源沟节制闸进行安全鉴定。
专家深入现场勘查发现,闸下有渗漏,闸基有隐患,鉴定结果为此闸“病得不轻”,定为三类闸(水工闸分四类:一类健康,可正常使用;二类小毛病,修治后可用;三类问题严重,需除险加固;四类病入膏肓,报废重建),专家认为,泗源沟节制闸工程存在严重损坏,需经除险加固,才能正常运行。
“有病就得抓紧治,而且要根治。”仪征市水利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陈荣说,为闸站除险加固,就相当于医生看病,首先要辨证施治。专家“会诊”后出具了《仪征市泗源沟节制闸现场应急检测与安全评价报告》,报经江苏省水利厅专家组复核同意,要求管理单位抓紧组织编制除险加固方案,争取尽早处理,消除工程险情,同时编制防汛应急预案,确保安全。
除险加固
双线道缝合“创口”,切除“肿瘤”
给“病闸”动手术,施工技术人员动足了脑筋,施工工艺有多项创新。
“从施工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必须倒排工期,既要确保主汛期到来前完成水下工程施工,又要保证人员安全、工程高质量,任务很重,压力很大。”负责泗源沟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总工范天忠介绍,根据勘测报告,泗源沟节制闸地下深层多为砂石土、壤土夹粉砂、砂壤土,地层结构复杂,负压能力较差,对闸身除险加固施工工艺要求会更高。本次除险加固工程,要对闸体下防渗体系重建以及地基密实加固,对伸缩缝胀裂部位进行闭合,同时还要切除已经“内部坏死”的混凝土筑体。
为防止震动到闸身,还不能动用大型破碎机械,怎么办?“我们是通过模型技术分析后,采用了拉森钢板桩与高压旋喷桩结合的施工工艺,相当于手术台上,应用双线道缝合创口技术,将同桩基对地层进行编织网状加固,对伸缩缝胀裂部位有效闭合。”范天忠表示,小心翼翼缝合了“创口”,接下来是“内部坏死”的混凝土筑体切除。
“在别的工程中,一般采用破碎机几下子就搞定了,但这个地方不可行,必须像医生切除肿瘤一样精细精准。”范天忠介绍,他们先后在废石料上试了三种设备工艺手段,最后选定一种最稳妥的设备,“像神锯一样,轻松搞掂。”
范天忠说,这两项施工工艺在国内水工程领域绝对领先,“我干这行20多年,从没有在省内看到过。”
现场目击
加班加点抢工期,主汛来前可投用
“工程量很大,水下施工又很复杂,我们只能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抢工期。”该工程现场总监理王新生说,一旦进入主汛期,下雨就有山洪下泄,长江来水量变大,还时不时出现大潮壅高顶托,两边涨水,就没法施工了。自3月中旬开工至今,100多名施工和监理人员几乎无休,全部吃住在工地,24小时轮班作业。
昨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被称作“双线道缝合”的桩基编织网状加固工程已经完成,翼墙部分“创口”也已闭合,切除“肿瘤”后的壁面整理一新。工人正在对消力池进行面层防渗技术处理。
中沟闸闸门长江防洪能力提升堤防加固工程的建设目标,通过堤防堤身加固、堤坡防护、隐患处理以及通过沿线建筑物拆建、加固处理,消除险情,让全线长江江港堤防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作为重要节点工程,泗源沟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要完成闸下防渗体系的重建以及地基的密实加固处理等8道主要工程工序,才能彻底解决该闸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恢复该闸的防洪、排涝、引水功能,保障节制闸的安全运行。
“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预计5月底水下工程措施全部完成,主汛期到来前投入使用不成问题。”陈荣说,泗源沟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将近3500万元,防洪(潮)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潮)水位设计。工程实施后,有效解决仪征市泗源沟闸的险情,缓解扬州城区西半片山洪外排和沿江区域的防洪安全。
通讯员 黄海涛 徐敏
记 者 周 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