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报道,5月17日上午9时,世界最高的船闸闸门——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下闸首人字闸门启动安装。
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广西最大最长的峡谷——大藤峡出口处,控制西江流域面积的56.4%、西江水资源量的56%,控制洪水总量占梧州站洪量的65%。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总投资357.36亿元,总工期9年,它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提供坚实屏障,被喻为珠江上的“三峡工程”。
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布置在主坝左侧,为单线单级船闸,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闸室、下闸首和下游引航道组成。其中,下闸首闸人字闸门设计高度47.5米,比三峡船闸人字闸门还高出9米,单扇门叶门宽20.2米,面积相当于两个半篮球场大小,单扇门叶重量达1295吨,船闸规模、最大水头、水力指标等均达到国内外已建船闸的最高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门”。
人字闸门为做好下闸首人字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系列工作,大藤峡公司组织参建各方攻坚克难,成功突破多项技术难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针对闸门尺寸巨大、技术参数指标高、结构布置密集、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大藤峡公司组织设计单位中水东北公司,会同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船闸人字闸门结构及水动力特性、抗疲劳特性、底枢结构润滑特性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攻关,确定了船闸人字门的布置与设计,多次赴制造厂家,对生产设计、工艺工法、质量控制、过程监督等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确保闸门进度、质量、安全。在出厂验收中,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对门体主要几何尺寸及焊缝进行抽检,所有项目精度达到设计标准,全部一次性合格,达到精品工程要求。
人字闸门与下闸首人字门配套的底枢蘑菇头直径1.2米,是三峡闸门底枢蘑菇头直径的1.2倍,尺寸远超出现有国家标准要求,且在国内首次选用高碳高铬不锈钢新材质铸锻,制造难度巨大。大藤峡公司多次组织国内行业专家咨询,为降低风险,果断决策,科学安排,同时委托国内两家高资质公司同时铸锻,互为备用,提高供货保证率,有效解决热处理难度高、材料变形抗力大、锻造易开裂等多项技术难题,及时完成制造任务。
下闸首单扇人字门共分12节,仅底节就重160吨,尺寸超高超长超宽,陆地运输难以完成,大藤峡公司与生产制造单位中船重工武船集团创新思维,启动江海联运方案,设备从武汉出发,下长江、跨东海、过南海、入珠江,历时40余天完成江海联运,进入安装阶段。
大藤峡工程葛洲坝船闸项目机电负责人李浩武表示,船闸下闸首人字门的门叶结构尺寸和重量巨大,背拉杆预应力层数多、受力状态复杂,现场起吊和焊接变形难度大,安装控制要求高,刚性止水要求精度达0.05毫米。安装单位将精心组织,精细施工,按期完成闸门安装工作,为船闸顺利通航奠定坚实基础。
中水东北设计公司大藤峡项目设计总工程师王常义说,下闸首人字门的设计、生产制造及安装实践,是在吸收三峡、葛洲坝船闸经验基础上获得的又一次重大技术突破。他表示,与二级船闸相比,大藤峡单级船闸更加节能环保,建设期耗材和运行期能源消耗都将有效减少,为国内同类船闸人字门的设计规范树立新的标杆,进一步加快内河航运船闸技术进步。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启祥介绍,西江水系上连云贵,横贯广西,下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干流、京杭大运河、长三角、珠三角共同构筑起中国“两横一纵两网”的内河水运规划主骨架。大藤峡工程船闸建成后,通航效率将极大提升,过闸仅需1小时,单次通过载重量1.29万吨,黔江通航船舶由当前的500吨级提高至3000吨级规模,达到内行航运最高等级,2500吨级船舶可开到柳州,3000吨级船舶可直抵来宾,年均货运量由当前的1300万吨提高至5400万吨,成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为打造西江-珠江经济带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