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最近在研究一个行业,电梯维保;从刚开始到深入了解,感觉这个行业好像是在80年代,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很火的一个热搜词“后浪”,无论是电梯人还是电梯维护保养工程师,好像都是老一辈人,年轻人越来越少,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展开一下分享。
电梯的维修保养是一个特殊行业,没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是不能承担维保业务,按特种设备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只有三类机构可以从事电梯维保:1、电梯制造厂;2.电梯安装公司;3.电梯维保单位;个人不能承担维保业务。
为什么不能个人承担维保业务也是有原因的,举个例子:电梯、动车、地铁都属于交通工具,与私家车还不一样,私家车车主办完购车手续后,除了质量问题由厂家负责外,车子的维修和交通事故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监管单位也很明确,交通部门与保险公司有非常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与处理机制。电梯则不同于汽车行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电梯属于垂直交通工具,产权隶属于全体业主和使用人(别墅电梯、私人单位除外),另外电梯维护工作本身属于专业知识比较强的工作,所以不能和普通汽车修理工相提并论;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梯的制造工艺与安全性也相应提高了很多,现在的电梯安全系数已经很高,2019年底,全国电梯保养数量达到了700万台,电梯相关事故300多起,电梯质量引起的事故相对更少,这和汽车行业相比可以说是非常低的事故率,这么说可能更容易懂,电梯生产制造单位(电梯厂)都有个标志形建筑“试验塔”,主要用来测试和做电梯的破坏性试验使用,我们了解到电梯在剪短钢丝绳的情况下,电梯坠落的风险都很小,因为有抱死装置(现实中一般不会发生,电梯有严格的年检制度和每月的维保要求),所以电梯安全系数比较高;
这和我们所说的为什么电梯行业的从事人员新人越来越少,有什么必然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杂物电梯维修维保作业指导
一、维保待遇受行业竞争影响外,响应机制也有严格要求,电梯困人30分钟不到,罚款10万以下,变成了提心吊胆的行业,没有自由可谈;
二、电梯故障导致维修电梯故障层有很多不确定情况,爬楼梯是家常便饭,很多人为的情况随时都要到位,乘用人有老人、小孩知识缺乏、装修搬运、滋事等突发情况致非技术性维修情况多发;
三、电梯品牌多样性,技术保护门槛越来越高,导致维保人员技术水平分化严重,有的时候凭经验,新人需要的专业知识不能适用于所有电梯品牌,导致新人培养时间慢;
以上知识梳理了部分原因;
建议一:
给电梯故障与事故进行分类管理;例如物业公司承担文明乘梯的培训和教育(业主发生事故时应急处理演练);物业具备电梯维护的普通技工资质,解决简单的故障应急处理知识技能;
杂物电梯维修维保作业指导建议二、保险公司进入电梯保险行业扮演重要角色,对电梯参加安全责任强制保险项目,完善电梯安全事故责任主体,物业、业主、维保、电梯厂家、检测机构,规范行业标准;
可借鉴汽车行业,对维保人员进行投保、对电梯事故进行投保、对电梯维修元器件进行投保(符合保险公司配件录入标准)、检测机构责任制;为安全平安的电梯行业输送正能量,减轻维保人员的非必要的重复性工作与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大部分事故是维修人员事故)。
建议三、采用智能化的平台无纸化方式减少维保人员工作量,例如:高速天眼,高速上发生事故或违停,电子眼通过大平台实现与车主联系,高效处理现场与应急处理机制,可以在电梯行业借鉴,为每部电梯安装天眼,并能知晓或第一时间与困梯人员取得联系,并采取应急处理方法(各地在试行,但成效甚微);
拙见,电梯维保“后浪”们需要你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