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最重要的流程是进行核酸提取。
通过核酸检提取仪提取病毒的RNA,再用检测试剂盒做荧光定量特异性的检测,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检测出样本里是否含有病毒的核酸,最终确定是否感染。
1月25日,无锡海法工业测控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海法”)总经理姚胜军接到了一份来自硕世生物的“紧急召令” ——关于核酸提取仪库存告急的通知。硕世生物是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核酸类检测产品重要的供应商,在此次疫情中为前线医疗机构提供了大量检测仪器及试剂。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给硕世生物的核酸检提取仪配套机械传动部件,这也是仪器制造的第一道关卡。”姚胜军在接受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只有保证了我们机械传动部件的稳定性以及质量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核酸提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全员紧急复工打响抗“疫”保卫战
无锡液压机械设备厂早在2019年12月底,无锡海法就给硕世生物送去了50台左右的核酸提取仪。但是彼时,大家都尚未意识到疫情的发展如此迅猛。
当了解到防疫一线的严峻形势,公司立刻发布了复工通知。“考虑到员工大部分都在外地,且物料到公司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公司给员工发出了1月30号开工的复工通知单,并要求个人在复工之前密切注意个人身体情况。”姚胜军表示。
“30天内赶制核酸机型400台套”是对无锡海法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属于姚胜军自己的“战役”。
无锡海法员工迅速复工
其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原材料的供给。海法主要承揽的是超高精密零件的外协加工,其余的产品制造流程还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完成。
姚胜军说,目前许多的物料供应商都已经放假,国家也有规定不允许提前复工。“包括我们现在从深圳、广东那边发过来的物料,全部是通过顺丰快递,但顺丰也并不能及时送货。原来从广州那边过来的话,2-3天就能到,现在要4-5天。”
为了让原材料尽快到位,早日完成生产并送达一线,姚胜军和销售副总杨兆庭大年初一便亲自去下游企业联系、拖运原材料。
1月26日,第一批加工刀具和材料从台州和深圳到货;
1月28日、29日,共计8吨的核酸提取仪制作原材料铝合金相继到位……
数日之内,三批原材料陆续到厂。公司没有重型搬运设备,两位老总自己当起了“搬运工”,二人一直搬运到深夜。
“采购流程繁琐复杂,与外界接触相当多。但是现在正是疫情传播的紧要关头,这么多员工主动放弃休假返回公司,如果每个人都往外跑,感染风险就大大增加。”对于为何要事事亲力亲为,姚胜军的回答让人动容。“他们所做的工作,是支撑并保护所有位于防疫一线的群众。我一个人做不了这么多,但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在这个节骨眼我能做的,就是把控好对外的源头,保障我所有员工的安全,做他们坚实的后盾。”
此外,公司1月25日就开始制定工作防疫制度,在短时间内组织到3000个医用防护口罩及5大箱消毒液,并提前采购体温计的体温测量设备,用以保障员工安全生产。
传递“工匠精神” 以“小家”护“大家”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海法的员工数量不过50人上下,却在硕世生物仪器开发制造的参与率达到80%以上。
公司最早于2004年成立于上海,2011年迁移至无锡。姚胜军告诉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无锡海法并不是以规模化的生产为主,而是始终以‘小而精’为标准,以制造高难度产品、高精度产品为追求。
厂房一隅
“2015年,硕世生物通过网络渠道找到我们,并在上海硕世研发中心对于核酸提取仪(2000A)的开发达成协议,我们针对硕世样机设计图纸问题进行改进,于30天内便完成加工组装交付硕世。”
对于超高精密零件加工的工艺安排以及高效的加工能力,是无锡海法的“独门秘笈”。
无锡液压机械设备厂姚胜军表示,公司所采用的是微米级超精加工,即要求加工工件尺寸公差、行位公差都达到微米级别。“但这样的加工技艺,它的前期投入及研发周期非常之长,甚至可能要投入10年以上才能产生效果,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是不愿意尝试的。所以目前在机械加工行业里,‘往量里搞,而不往深里搞’的现象普遍存在。”
除了承接医疗相关设备的装配制造以外,无锡海法在半导体高端设备零件领域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作为一名“海归”创业者,姚胜军深知半导体设备的中高端市场长年被日、美等国垄断,而突破“卡脖子”难题,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出路。他指出,“从前几年开始,无锡海法就开始自己研发、组装半导体设备,目前,我们的设备成本只有国外的1/3,甚至1/4,但在质量上完全相同,甚至更优。”
而对于种种优异成绩的取得,姚胜军将其归功于公司全体员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特别是在目前疫情爆发的重要时期,即使生产任务艰巨,也必须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率为根本。国之‘大家’在前,我们这些‘小家’更是要拧成一股绳,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