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柱,涟水县唐集镇人,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轮机管理专业,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船舶轮机管理工作,先后担任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多种船舶轮机长和该局设备处指导轮机长,为南航局第一个持有国际环球航线高级轮机长证书的人,也是同行第一个被评为高级轮机长和高级工程师——双高职称的人。并被交通部聘为全国内河船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成为专家库成员之一。
1958年8月,沈其柱出生于涟水县唐集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7年,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他以优异成绩跨出了苏北平原,先后就读于武汉航校及大连海事大学轮机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南航局从事船舶轮机管理工作。从一名见习生、轮机员、轮机长到设备处技术指导,负责项目部各船舶轮机主管工作近 30年。
刚参加工作时,恰逢改革开放,我国对长江及沿海港口扩大开发利用,南航局从荷兰进口了一批大型工程挖泥船。沈其柱积极响应号召,放弃了进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投身到开发港口保长江航道畅通的浪潮中,这一干就近 30年。这么多年来,他克服工作环境恶劣、噪音大、温度高、无法照顾家庭等困难,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总结提高综合能力,尤其业务管理能力。
在思想方面,他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歪风邪气。特别是在担任轮机长期间,更是以身作则,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由于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导致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及身体不好的妻子,妻子有时也会埋怨说:“你看你们那一批同学,很多人早就进了机关,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福利待遇还不错。而你一年到头回不了几天家,我身体又不好,老人和孩子你也该回来照顾一下了。”每到此时,沈其柱心里就会涌上深深地歉疚,只能劝慰爱人说:“现在局里一线人员紧张,生产任务又多又重,我们要顾全大局,我总不能丢下还在施工的船舶和大家不管吧!等以后我退休了,回家好好地陪你们。”涟水液压机械
1994年,沈其柱参与了我国第一条2000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航浚10号)设计方案的讨论和修改,同时参与该船的监造,并成为该船的首任轮机长。由于该船是国内首次设计和制造,从船体结构到设备配套都存在先天不足。出厂后改进、调试的重担就落在了沈其柱的身上。刚开始试用时,每天都要抛锚1~2次,也就是说不能保持连续运转24小时以上。他本人结合曾多年工作在进口国外同类船舶的管理经验,带领大家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整天船头跑到船尾,既是维修工,又是管理者。比如,航浚10号刚出厂施工时,每次开泥门抛泥时都会产生剧烈振动,每天都有高压油管爆裂,造成大量液压油外溢,不但浪费还产生污染,修复工作量大,误工误时。沈其柱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全船的各泥门系统液压阀组进行了改进,易振处采取高压软管连接消振,取得一次成功,此后开、关泥门工作平稳,振动爆管现象得到消除。后来他以此为题材作为QC改革成果发布,分别获航道局,航务局一等奖,还获交通部优秀奖,相关题材当年在《航道科技》进行了发表,他也因此受到当年主管机务的航道局主要领导多次表扬。
涟水液压机械他前后为该船改进、调试100多处,终于使该船能正常运转并参与到各大型工程的施工行列中来。
为了我国同类船舶更完善、规范的建造,沈其柱提出反馈意见100多条,为下一批同类船舶成功监造打下基础。比如,为了避免类似航浚10号轮施工时产生的共振,沈其柱建议改进两台主机的轴线定位距离、改变螺旋桨的螺距。为了保证主机可靠运转,建议油头、高压油泵等关键设备要进口;海水自带泵不适用挖泥船使用要分离安装;泥泵柴油机、冲水泵柴油机、舱底泵等设备性能不适需另选厂家;泥门液压控制系统,PLC挖泥程序控制需重新设计等反馈意见都在下一批的新造船舶中得到落实,也避免了类似航浚10号轮出厂时产生的各种故障。
2004年,在南航局与国外疏浚行业进行合作交流期间,沈其柱被选派到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挖泥船——荷兰“荷女王”号任轮机长。荷兰是世界上工程船舶制造技术最发达的国家,“荷女王”是世界上设备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挖泥最深(103米)的一条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该船体现了欧洲现代工业技术的缩影,当时造价22亿人民币。在驾驶台、集控室及轮机长室可以对全船设备监控,也可以按设定的程序自控挖泥施工,每个部件上的探头如同人的眼睛,执行机构如同人的手。对于失灵的部件及时修复是保证自动控制的必要条件。设备运转工况及每天测、检、修理状态基本都有电子记录跟踪,他刻苦钻研技术的同时,通过自学尽快克服语言障碍,很快掌握各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一年后顺利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2003年广州开发南沙港,南航局承接了数亿元的航道开挖、围堰吹填任务。2005年南航局又同时承接了厦门港数亿元的扩建工程。沈其柱受组织委派同时担任上述两工地的机务主管,负责两工地各船舶的机务管理工作。上述两工地先后共有10多条船投入使用,战线之长,船舶之多 ,且仅由一人负责机务工作在南航局还是首次。为了保证两工地各船设备正常运转,沈其柱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奔波于两工地之间,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同时利用现代通信工具随时了解各船运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忙时,24小时都得不到休息。正是在他忘我的工作和拼搏精神下,确保了两工地各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为工程顺利完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些同事曾劝他说:“你晒得又黑又瘦,如同老黄牛一样整天忙忙碌碌,按你的技术和证书,如果到国外公司,那待遇可高得多了。”但他总是憨厚回答:“顺其自然、开心就好。”
因工作需要,沈其柱先后调入局总工办、设备处工作。既涉及造船、修船又涉及到设备管理。为制造好国内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沈其柱曾作为设备专家应约到长江航道局机务处和上海船舶设计院(708所)介绍国外先进挖泥船舶的设备状况、结构布局及使用特性。他多次牵头解决和处理老旧挖泥船舶存在的疑难杂症,如航浚七号液压系统故障排除和改进、吸扬六号主机传动装置机件损坏后替代件的改进和加工;同时作为主修承担过航浚七号、吸扬六号、吸扬十五号等多条船舶特别检验和大修。
在担任轮机长期间,他带领大家先后主持过多条船扩大自修,为南航局节约上百万元经费开支,对航浚七号、八号、十号等船的主机、辅机、泥泵柴油机及甲板机械按计划全部维修保养过数遍,改进大小设备多台。所管理的机械设备完好率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多年的机务管理中,未发生过一起机损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所负责的船舶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生产者和节能标兵,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了工作需要,沈其柱先后考取长江一等、沿海一等、环球无限航区轮机长证书,是南航局持证最全、最多的船舶管理者。曾代表南航局参与国内相关单位对相关船舶的改进和故障排除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曾对国外同类船舶设备进行评估,为领导对船舶的买卖提出可靠依据。他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多遍论文,为疏浚行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沈其柱曾自豪地说,“我国挖泥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如今进入全球领先行列,是无数人不计得失,甘于奉献所取得的,现在我们已拥有强大的疏浚和吹填造地能力,我们还将走出国门,为全世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