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这城市里, 度过冬春夏秋,保定,带不走的只有你,和我在保定的街头走一走,直到古城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岁月有痕,爱意无限
导言:去烟厂“偷”过烟盒、去玻璃厂捡报废的玻璃器皿、去罐头厂“偷”马口铁圆铁片、去牛奶厂看挤奶、去铁球厂看工人用铜细条弄景泰蓝图案、去制本厂要切下来的废角料、去液压件厂看做的游艺设备(当时动物园门口的金鱼戏水就是他们厂做滴)……一个住在保定东边属鸡80后的回忆,那时候保定天空很蓝、冬天很冷、人心很暖。平民百姓的历史看似无足轻重,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大多不被记录。然而一旦对“历史”作深入研究或换一个角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往往事关千百万人的悲欢离合,一生一世。其实,这才是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内容。
▲冬天的莲池,是溜冰的好时节,当年的影像,今天仿佛是梦一场,你是不是当年冰上芭蕾的舞者,惊艳了多少人的目光。
记得上小学时莲池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因为那时莲池的门票是3分,人民公园(现动物园)5分,2分只差莲池便成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上五年级时还曾经写过一篇“雾中莲池”登在了语文报上,因而还收到了8角钱的稿费。莲池对于70后的保定人,那里是心中最美丽,熟悉的景色。
▲炎炎的夏日,让我们在莲池里荡起双桨。
▲1976年,保定东风公园,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衣服有穿越感,很时尚,是因为衣服是马来西亚的亲戚邮寄到保定的,送给我们的礼物,我的父母是老华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水面倒映着美丽的虹桥保定液压机修理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一家老小,欣赏的是满池的荷花,闻着花香,纯朴年代纯朴的人没有高级的化妆品没有高贵的衣服,个个都是帅哥美女。当年的小小画家们,今天已经变了模样。
▲黑白之间的足球承载过多少青春的梦想,五颜六色并不统一的服装反而激发了对锦绣前程的渴望。
▲去保定商场买电视,家里买台电视机,可是街坊四邻的大新闻,没有图像,那就转天线吧,去商场买糕点,那哈拉水得流老长了。保定文革期间开门的食品店只有一种玉米面为主体的桃酥,还有一种臭脚Y子味的硬糖块,1分钱一块,不知什么糖做的。饭馆里卖的馒头都是两面的。那时河间要饭的最多,能要到的基本上是棒子面饼,然后晒干了再搓成面,运回家,他们的聚集地在东关公园门口一带。
▲保定传统的白肉罩火烧,顺着风,五里之外能闻到肉香,这是保定纯正的老味道老记忆,至于驴肉火烧,还是漕河的地道,老保定的大街小巷,没有驴火的世界。
马号,商场是那些年代老百姓买东西必去的地方,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对商场慢慢的失去依赖而淡化,而对马号虽然拆除了将近半个世纪还是记忆尤新。记得上小学时学校对面就是马号,没事就进去逛一逛。
听听说大鼓书的看看包白运章包子的,很多同学放学回家马号是必经之路,同学们现在一提起马号还是津津乐道,保定商场用铁丝递送购物小票和找的零钱印象极深,商场空间大,好多特别长的传送铁丝连接到收银台,刷一声就过去和回来了,特壮观。
▲东风路地道桥,保定有若干地道桥,车站那个叫双洞子,俩眼儿,那时,双洞子整天哗啦哗啦漏水,五中往西叫单洞子,一个眼。
东风桥建设期间,全市各界都去义务劳动,许多中学生参加最后的清扫工作。那是保定第一座宏伟的现代化大桥,感觉真开眼啊。看到这个大桥,想起刚建成时那是保定城一大盛事!文革结束,一切开始走上正轨,建起这么宏伟的大桥,感觉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一样,人山人海啊。
我特别喜欢华灯齐放的时候,如同白昼,感觉是夜晚的白玉兰绽放。家离那里不远,就总去,没事就东西走个来回。结果一天晚上正傻乎乎欣赏白玉兰灯,突然背后有人一把抢走了我头上的新栽绒棉帽子,眼看那人飞奔消失在薛刘营村里了,我那时刚11或12岁,基本傻了。但我还是经常去逛大桥,再也不敢戴帽子了。总得感觉就是保定是大城市了。
▲北大街的平房边,自行车的叮当声不绝于耳,难忘大慈阁黄昏的轮廓,它曾经是古城的至高点,站在上边西望狼牙山不是梦。街上还有让人无法忘怀的小卖部,小时候吃两种进口食品,伊拉克蜜枣,古巴糖,对,还有阿尔巴尼亚烟,一股臭脚丫子味。
▲市府前街东倒西歪的老墙留下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又坐在哪个小酒馆里,看到了邻居的大男孩载着谁家的姑娘,每天喊着的市府前街曾经叫过公安街,是因为民国初年将原贡院改建为中西合璧的公安局,建国初期因保定市政府驻此,始称市府前街,今天第一次听说街名的来由。
▲刘守庙的香火真是很旺,庙会的的人摩肩接踵,建国初还可以从古城坐着船来赶庙。
▲小时候记得马家鸡铺在裕华路和永华大街交叉口西南角的位置上,同学住他们门脸楼上,天天可以闻着卤煮鸡的香,曾经马家老鸡铺的门前,人来人往,那是买只鸡吃,有时都是奢望。老槐茂的酱菜也是清新的味道,就连售货员的表情都写满了味美价廉质优的承诺。
▲是否还记得小集街市场的安家鸡铺,味道那个美,香软,酥,烂,老少皆宜。再配着高粱饼子切开抹棉籽油撒盐,超级好吃,可惜现在无法吃到了。
▲望湖春的大门始终在我稚嫩的心里,那时餐厅的高大气派定格了我终生对豪华的定义,当年的人从内到外透露着纯朴真诚,让人感觉踏实可靠。
八十年代初我上小学时每年的“五一”“十一”都会在父母带领下从西郊坐二路车到邮局下车,然后步行沿环城西路走到动物园西门进园玩半天,中午就到望湖春吃饭,一般都是一个凉菜一个炸虾三几斤包子和鸡蛋汤。
下午家长去转商场我们到莲池玩,那时我们也没手表,感觉太阳偏西了就到莲池门口集合等父母来接。有时也会跑过马路到望湖春一楼喝冷饮,北冰洋汽水,冰棍都有,记得第一次喝咖啡也是在望湖春的。包子的价格不知道因那是父母花钱,小冰砖一毛大冰砖两毛,这个是记得的冷饮是自己交钱的。
▲坐着河北37牌照的轿车行驶在京深高速上,手持刚兴起的大哥大在莲池来张最美的宣传照,是历史与当下的对照,是科技与古老的辉映。
▲提起燕赵大酒店,许多老保定再熟悉不过,那座曾为保定最高“地标”的大楼让许多保定人为之自豪。
保定第一家星级酒店、全市最高最奢华的酒店、众多名人在那里下榻燕赵大酒店。于1986年立项筹备,开工典礼的镜头依旧历历在目,1987年主体完工,楼体高为58米,地上15层,地下2层。1992年被评为三星级酒店。那时候‘燕赵’真是保定最高档的酒店了,晚上街上看到发光的‘燕赵’两个字。
要是能到那儿吃顿饭,可以和同学显摆好一阵子呢。想当年石家庄的亲戚来保定看到燕赵大酒店 都是羡慕的很!话说90年代石家庄都没啥高楼。燕赵大酒店那座曾被市民仰望,见证这座城市发展的高楼匆匆谢幕,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个保定罐头厂那简直是外贸大户啊。说用肉馅儿装铁盒子里换外国钱的。偶尔有“内部处理”的午餐肉到我们手里,说很便宜,稀奇得不行。一吃,这肉馅儿怎么不咸啊,还得沾酱油。
▲罐头厂出品的各式各样的产品,最怀念罐头厂的午餐肉,饿的时候,味道总上心头。
▲当年,我们称粮食,买粮食放黑皮包,开眼界了。
那个年代粮店可牛了,城市居民谁也离不了,不光卖粮食,就是调动工作也必须去粮店办粮食关系,没有粮店开的粮食关系就办不了手续。那个人年代买粮食我记忆很深,每个月二十八号卖下月粮,早上天不亮就去排队,因为每月只有百分之三十的白面,其余都是粗粮,每家的白面早已吃完。
所以都等到卖下月粮时去排队,而且还有:食油的供应月供只有每人只有一两或二两,况且经常几个月无货,老百姓只有用每月供应的每人一斤的猪肉票去买肥肉炼油吃。那个年代我只有十几岁,但家里的这些事基本都是我来做。记得最清楚的是:八五粉国家供应价为一毛八分五,玉米面为一毛一分六,买白薯是按粗粮算,买六斤白薯扣一斤粗粮,价为二分六。只有我这样为家里买粮的人才能记忆忧新。
▲九十年代末保定古城的女交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街上跑的夏利出租车和黄色大发私家车,感觉也很美妙,当年能坐上一辆大发,那也是杠杠的。
▲那时汽车还没有进入百姓家,市政府门前停放的不是老上海就是伏尔加。
▲古城迎来送往了多少领导,故乡的父母官总能把百姓挂心头,时间过久了,忘记了春夏秋冬的风雨,总有几个人名就能脱口而出,韩立成,田福庭,周德满,陈有忠,赵燕。
保定液压机修理▲李生玉,米绍棠,李国钧,张贵林,陈启军。
▲这些老电影院,老饭店,老旅社,老浴池,老理发店,留下了多少人的身影,所处的老街道是青春记忆的伙伴。
古城保定我魂牵梦绕的故乡,裕华路太熟悉了,喜欢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次回保探亲,都要沿西大街、裕华路~大慈阁、钟楼、古莲池、大旗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