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705型)的设计构想由苏联孔雀石设计局的工程师彼得罗夫于1953年提出。根据战后苏联公开出版的技术书籍透露,705型的初始设计目标是研制一种排水量为1500吨航速为40节的高速攻击型核潜艇,但其排水量在设计过程中逐步增大至2300吨。彼得罗夫最终确定的设计目标是使潜艇排水量相当于当时最新型攻击型核潜艇的一半。
1960年6月23日,705型潜艇项目正式获得批准,设计方案于当年12月31日制定完毕。最终设计方案采用了双层艇壳以及6个水密舱,但艇员数量以及排水量也都比此前增加了一倍。即便如此,该艇仍然保留了自动化作战信息系统,从而使其在仅仅运行单一控制台的情况下就能够运用所有功能。由此,705型潜艇成为苏联海军第一种能够由单一控制台控制所有电子设备的潜艇,这些设备包括导航系统、水面搜索雷达、声呐系统以及火控系统等,性能极为强悍。
由于鱼雷采用液压发射方式,因此能够在任何潜航深度发射。705型的另一个创新是在指挥台围壳内安装了一个逃生舱。该艇的艇身设计极为精细,所有桅杆都被封闭于指挥台围壳内部,并且采用了开槽舵,由此实现了彼得罗夫确定的使该艇具备超高航速以及极为突出的机动性能的设计目标。
为降低艇身重量,该艇在建造双层艇壳时采用了大量的钛,是世界上第一种钛合金艇身潜艇钛合金vs液压机。虽然钛在地壳中是一种并不算稀缺的金属,但钛合金的焊接加工难度极高。在建造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时,苏联海军曾耗费巨资建立了一座专门用于加工钛制零部件的工厂。有了661型的建造经验,苏联在建造705型艇的时候才算基本掌握了钛合金的焊接加工工艺。
由于705型攻击型核潜艇的成本极为高昂,40亿美元只能打造一艘潜艇钛合金vs液压机,因此在苏联海军内部被称为金鲫鱼。到1973年,有关方面对这种潜艇的热情逐渐冷却。分管国防工作的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迪米特里乌斯季诺夫对该艇拥挤的内部空间以及几乎无法进行维修的缺陷提出了批评。
705型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事故频繁,以致军方一点都不喜欢该型潜艇。该级艇第一艘K-377服役后就发生了一次核反应堆事故,事故原因是液态金属冷却剂发生凝固。该艇于1974年报废拆解。1982年4月K-123艇因反应堆熔化而导致主回路损毁,此后用了9年时间才完成维修,该级潜艇面临的其他问题还包括缺乏适当的基地。反应堆回路内的液态金属一旦凝固就会损坏管路,因此在潜艇靠港关停反应堆后,铅铋冷却回路也必须由外部能源对其加热,使这种合金保持液体状态。这就需要潜艇停泊在专用的基地内。
1989年,苏联海军司令部决定让“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退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军方对于该型潜艇的可靠性感到愤怒,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成本。即便忽略其研发成本,苏联人给该级潜艇起的绰号“金鲫鱼”也可以作为其高昂成本的参考。“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失去光彩,这意味着即使是习惯挥霍的苏联国防部也对其效费比深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