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水市区穿过的滏阳河水清岸绿,景色怡人,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记者焦磊 通讯员陈康摄
每天清晨,家住滏阳河畔衡水市格林小区的郑建民老人都要在河边的健步路上走一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行走在滏阳河边,一步一景美不胜收。”老郑在河边生活了几十年,见证了滏阳河的变化,他没有想到,以前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滏阳河,现在是水清岸绿、四季如画。
近年来,衡水市在治理地下水超采的同时,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能力建设,实行河湖长制全覆盖等举措,建立了“市级统筹、部门协调、整体推进”的治水新局面。目前,衡水市域内水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绿树成荫,碧水绕城的美景已经从畅想变为现实。
污水达标排放,城市碧水环绕
滏阳河是衡水的“母亲河”。行走在滏阳河畔,不时与悠然自得的市民擦肩而过,大家都尽情享受着水清岸绿带来的愉悦。
“在2009年之前,滏阳河却让人难以亲近。”滏阳河风景区管理处处长艾汝辉感慨地说,上世纪末,由于气候变迁、上游来水减少,再加上市区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等原因,滏阳河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衡水污水处理设备
保护母亲河,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2009年2月,衡水市正式启动了滏阳河市区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清淤、堤防恢复、河岸护砌、景观建设等多项内容。同时,沿着滏阳河修建了两条排污主管道,市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密密麻麻的支管汇入干管、主管道后进入污水处理厂。
近日,在衡水市污水处理厂内,主管运行的副厂长宋峰盛起一杯经过深度处理的水,与一瓶尚未开封的矿泉水放在一起对比。“这个水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准,从外观上看和矿泉水没什么区别。”宋峰说,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10万吨,主要处理市区居民的生活污水。现在,随着污水处理厂设备的不断更新改进,出水标准已经从二级提高到了一级A。
“处理好的水大部分又重新通过市区水系汇入了滏阳河。”宋峰介绍,因为城市生活污水里基本没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所以沿途村庄还可以用于农业灌溉。还有一部分中水流入前进渠作为生态景观补充水。
如今,经过综合整治的滏阳河,不仅拥有了300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地,还增加水面130万平方米,是原来市区水面的6倍多。水清岸绿的滏阳河展现出婀娜身姿。
今年9月,衡水市又启动了涉及主城区班曹店排干、胡堂排干、闸西干渠及迎宾河等四大水系的生态修复工程,并将此工程纳入今年民心工程之一。“此工程投资18.03亿元,涉及4条河道的清淤、岸坡景观生态修复、沿岸排污口处理、黑臭水体治理、中水深度处理和滨水景观带建设等。年底完工后,市区水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衡水市水务局局长张建军信心满满地说。
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
每天到绿水莹莹、河岸整洁的卫千渠枣强县衡店村段岸边巡查,已成为村级河长李凌霄的习惯。“看看有没有往河道里倾倒垃圾和偷排污水的情况。有的话马上制止,如果解决不了,我得第一时间上报。”李凌霄说。
李凌霄是卫千渠的一名村级河长,负责衡店村段河道的水质保护和污染源调查。像李凌霄一样的河长,衡水市有4000多名。衡水市境内有“一湖九河”。“一湖”就是衡水湖,“九河”包括潴龙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泸河、清凉江、江江河和卫南运河,境内河道总长468公里。去年以来,衡水市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编制完成了全市分级河湖名录,明确了9位市级河长、191位县级河长、832位乡镇级河长、3175位村级河长,建立起河湖全覆盖的河长组织体系。
沿着枣强县境内的卫千渠行走,每到一个村庄,都会在岸边发现一块河长公示牌。公示牌上写着河长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河流治理得好不好,大家一看就知道谁是责任人,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倒逼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责。”衡水市水务局河长办负责人袁永涛说,目前,该市410条河流和衡水湖沿岸都竖立了河长公示牌。
河长制按属地原则实行分段管理,一河一长、一湖一长。同时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管理等为主要任务,对所负责的河流依法进行保护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今年以来,该市对境内河湖全部建立了工作台账,开展了河湖清除垃圾、清理违障、清洁水质行动。共出动人员6000多人次、各类机械2600多台次,清理河道两岸及河面垃圾150多万立方米,同时,编制了《衡水市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方案》和《衡水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境内流域地表水水质进一步改善。今年以来,该市10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中,已有9个达到考核目标。
衡水湖成林荫水碧的生态绿肺
深秋的衡水湖,天高云淡、鸟飞鱼跃……正是一年中最有魅力的季节。
衡水湖是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也是我国的重要湿地。对于衡水而言,衡水湖有着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作用。近年来,该市持续加大对衡水湖生态修复治理的力度,这里已经成为衡水的绿肺、鸟类的天堂。
近日,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李宏凯的引导下,笔者来到衡水湖码头。李宏凯指着岸边的马拉松广场说,上世纪末,这里是原冀衡农场的老旧住宅区,由于周边居民及养殖场、橡胶加工、电镀、煤场等工矿企业众多,衡水湖的水质不断恶化。
2003年,衡水湖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大力度的污染治理工作也随即展开。搬迁了湖区周边413家企业和作坊,拆除了6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商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取缔了1.38万亩网箱养鱼。衡水湖又回归了湿地本色。近年来,衡水湖启动了良好湖泊项目,湿地保护开始转向湖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
远远的,一艘大型作业船正在水面上游移着,李宏凯说:“这是我们购置的绞吸式挖泥船。”衡水湖内蒲草、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长面积约占45%,这些水生植物沉积于湖底,形成了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腐殖质层,严重影响水质,这艘绞吸式挖泥船就是为了清理它们才购进的。截至目前,这艘船已为衡水湖清除底泥和腐殖质800万立方米。此外,还有两艘自航式机械割草船收割蒲草和芦苇,每年收割面积达120公顷。
从前,跟湖要地、拦湖捕鱼、向湖排污;现在,退耕还湿、退居还湿、清淤除草。2014年,湖边的洪杰农场主动放弃3000亩耕地,改为种植其他水生植物,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并净化水质。通过环湖植树造林,人们还为衡水湖织出了一条“绿围脖”,目前环湖造林面积已达到10万多亩。经过保护与发展,衡水湖水质由过去局部劣Ⅴ类达到总体Ⅲ类,鱼类增加到34种。
“建设碧水荡漾、林带环绕、花香鸟鸣的城市绿心,不负这大自然赋予的生态美景。”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说,今年9月,该市制定了首部地方性法规《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草案)》,对水质标准、水质监测、内源污染、周边环境影响等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规范,形成了衡水湖水质科学保护的长效机制。
“现在,衡水湖的水有多好,看看这里的鸟就知道了。”李宏凯说,近两年鸟类专家在衡水湖发现了300多只青头潜鸭,青头潜鸭是世界极危鸟类,对于栖息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好坏的指示物种。(记者马路、陈凤来、焦磊 通讯员王贵锁)衡水污水处理设备
结束语
从8月29日起,河北日报陆续推出了“衡水问水”系列报道,今天是最后一篇。
近年来,衡水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打了一场压采地下水、治理水污染的人民战争,在衡水大地上书写了造福子孙后代的壮丽诗篇。目前该市正在探索实行水利工程建管一体化,加快农业水价机制向更大范围辐射,“节、引、蓄、调、管”治水方略向纵深推进。可以想见,一个历经缺水之惑的城市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级节水城市的梦想,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衡水必将带给世人惊鸿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