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开发区2019年工作总结和奋战2020年工作部署
(2020年3月18日)
火炬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2019年全区工作总结
2019年,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李希书记调研中山讲话精神,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扎实落实省市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内外形势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36次,班子成员带头重点围绕9个专题开展了8天集中学习研讨,讲专题党课13场次;基层党支部扎实开展讲专题党课活动300余场次,基本实现全区328个基层党支部、7184名党员主题教育全覆盖。分层分类举办各类党员干部学习班、培训班90期,共培训14000多人次。
二、从严治党不断深化。落实省委巡视组、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对省委第二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以及市委第五轮巡察反馈的事项逐一对照整改,推动一批突出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和解决,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深化融媒体改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深化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经济形势总体平稳。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1.6亿元,占全市12.6%;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7亿元,占全市2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1亿元,占全市6.3%,比增7.1%,比市增速高4.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3亿元,占全市20%,比增1.2 %,比市增速高18.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96.1亿元。超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省重点项目投资3.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3%;完成市重点项目投资1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3%。
四、科技创新有新进展。认定首批20家“瞪羚”企业,高企净增23家,达419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张企孵化器)1个,国家健康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国家和省级双A评价,为全市唯一。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组织企业申报省工程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近30家,申报数全市第一。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2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全市独有;3个项目获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占全市60%。9名专家入选2019年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占全市75%,2人入选“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为全市独有。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232个,资金达2.7亿元,对301个项目发放区科技强企专项财政资金1.1亿元。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专业资本集聚型”再获国家扶持资金1200万元。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和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暨第二届“创客湾区”中山火炬技术对接挑战赛。
五、产业转型升级有新成效。新增龙头骨干培育企业2家、总部企业培育单位6家,占全市43%。完成“四上”企业入库97家,净增45家。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等产业继续领跑全市,康方等一批优质企业增速超20%,广药大—港大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等投入使用。“工作母机”增加值32.3亿元,占市56%,同比增37.9%。光电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快速扩大,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新增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39家,累计176家。完成技改投资19.7亿元。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3家企业获评省标杆示范项目,5家企业入选省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源池。现代产业研究院、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开始运营。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南头分园首期176亩科创园已完成投资备案,金额13.5亿元;板芙分园智装园首期约38.5亩土地已开展土地平整和地质勘察。盘活闲置土地面积3.2万平方米。中德产业园(核心区)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六、重点改革不断深入。行政服务中心新址投入使用,进驻19个职能部门,承接镇区权责清单事项3222项,其中审批事项共526项,2019年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区276项。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时限压缩在3个工作日,目前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88万户,同比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查时限同样缩短至3个工作日,去年审批区财政投资项目17个,核准项目2个,企业投资备案项目103个。强化执法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开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全区104家企业发放192.1万元的质量提升资金补贴,培育了一批“火炬制造”品牌。
七、城乡规划建设有效推进。全面推进东部组团发展规划,城市生态控制线、工业用地红线以及城市更新区域基本划定,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以及城市设计工作稳步开展。七大类市政工程完成投资约2.6亿元,智能治安和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完成市政道路用地报批项目4个、市政项目用地情况摸底核查82个。全年完成拆迁量约2.8万平方米,提交用地约1.2万平方米。开展“两违”整治,拆除违法建筑8.2万平方米,治理违法建筑28.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三年整治任务的66.3%。积极争取生活垃圾处理配额,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加强日常检查工作。做好市政道路、垃圾转运点和内河涌的常态化保洁,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清理垃圾黑点120处、城市牛皮癣17万多张、横幅约1.3万条。
八、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大力推进废气防治,整改VOCs重点企业21家,完成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整改16座、改气改电10座。稳步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一期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完成全区30条内河涌1172个入河排污口调查,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233家。完成濠头涌、沙边涌、六节涌、三涌、上下倾九涌、白庙涌等清淤工作。完成东部片区独流入海河涌综合整治及憧憬路污水管网约5公里的建设,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考核任务。开展道路和绿地的管养工作,新增绿化面积344亩,全区绿化覆盖率48%。完成火炬区排水系统动态管控平台(一期)的建设,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并获得“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技技术一等奖”。
九、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基本完成十件民生实事。民生财政支出24.7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城镇新增就业6045人,完成率154%;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516人,完成率131%;促进创业480人,完成率137%;应届大学生就业618人,完成率100%,发放就业补贴7.2万多人次、1.4亿元。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博凯小学、第八小学、纪念小学顺利开学,新增4320个优质公办学位;新增3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新增1所市级幼儿园,接收6所公建配套幼儿园(拟建为公办幼儿园),有效缓解“入园贵”难题。新建二中、扩建一中和一小项目有效推进,第十次蝉联“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全区小学教学质量连续三年在全市名列第一,共有1031人中考达到市四大校分数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田园建设成效突显,5个村改居社区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公立医疗机构总门诊量达116万人次,升级建设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广东省健康促进医院”称号,连续3年在市公共卫生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项目,发展中医药事业,群众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组织开展全区性大型群众文体活动270余场次,受惠群众近10万人次,被评为2019年市全民阅读示范镇(区)。中山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居家养老长者饭堂服务实现7大社区全覆盖。康园中心获得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成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开展复退军人服务。严格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对口帮扶云南大关、肇庆怀集等工作有效开展。全面启动张家边联围剩余海堤的高标准加固工作,对全区内江堤进行挡墙修复与防汛道路建设。
十、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打掉涉恶犯罪团伙25个。推进智能化警务建设,全区有效警情同比下降9.6%,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6.98%。积极推进民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七大社区全部获得“广东民主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其中海滨社区、城东社区荣获“全国民主示范社区”荣誉称号。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更加完善,荣获2019年“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举办“公益火炬”系列活动,通过深化与群团组织的联动合作,全年举办群团活动和公益服务1450多场,服务群众5.2万人次。“中山火炬”APP全面上线,“火炬发布”微信、微博平台不断创新,关注量、阅览量、点赞量居全市镇区第一,总在看量居全省政务微信第六位。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围绕中心开展人大深调研23次,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6个,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4个;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获得全国荣誉称号,园区职工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民兵预备役获省基层建设先进单位,高标准完成征兵工作,武装工作年终考核全市第一,党管武装、全民国防教育等各方面工作得到加强和提升。
同志们!2019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既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全体干部职工,对关心支持火炬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希望我们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开创火炬区新篇章。
食品厂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2020年工作部署
当前火炬区正处在关键历史发展节点上,重大风险期与重要战略机遇期叠加,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我们必须以滚石上山的坚定信念,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再创辉煌。
2020年全区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牵引,深入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和“1+1+9”工作部署,全面贯彻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聚力建设“全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先行示范区”“一流国家级高新区”,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定位不动摇,以大格局谋划大发展、大平台、大交通,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年、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建设,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市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中扛起责任担当。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秩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区上下齐动员,全力以赴、全员出战,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也一定会打赢消灭战。尤其是奋战在抗疫一线和勇赴湖北支援的逆行者们,你们用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以生命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壁垒。在此,我谨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全区上下的干部职工,尤其是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英雄们致以最亲切的慰问和最崇高的敬意!向你们无私奉献的家属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打造坚强指挥部,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责任,挂出“3大防线、7大战区、56个网格”作战图,纲举目张、一网锁定,构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铜墙铁壁”,2月3日以来,连续44天无新增病例。
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我们组织了80多支驻企服务队,数百名干部沉到基层,实施“4567”工作方法,帮助企业做好稳劳工、稳订单等“六稳”工作。同时,快速制定“黄金四条”帮扶措施,即出台“抗疫贷”、减免企业租金、提供员工补贴、为员工免费核酸检测,助力企业度过难关。目前,重点企业含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全部复工。规上工业企业返岗员工近9.5万人,返岗率达85%,产能达到9成,总体复工形势良好。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上级疫情防控最新工作部署,组织动员全区上下把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彻底把“瘟神”打跑之前,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将“两难”变为“两全”,带着口罩,与时间赛跑,把失去的追回来,确保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一是严防疫情反弹。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不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固守村居、厂企两个最大防疫基本盘。紧盯境外多个国家疫情快速上升趋势,严格落实境外人员输入排查、管控等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同时做好湖北省返回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七大战区要抓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关键要素,进一步强化特殊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护措施,科学防控疫情蔓延。
二是助推企业达产超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和超产中,继续用好“黄金四条”,大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紧缺、口罩不足、融资不易等问题,做好援企稳岗工作。进一步制定暖企安商举措,强化一企一策帮扶力度,帮助企业早日步入正轨、尽快抢夺市场、全力达产超产。
三是推动经济社会步入正轨。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稳妥恢复社会生活秩序步入正轨,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面落实教育线防控指引,确保区内学校师生返校复学安全、有序、万无一失。
二、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大局意识和攻坚意识
今年是火炬区建区30周年,三十而立,三十又以何而立?必须要客观科学地看待自身问题,必须要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思考,以及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研究讨论,我们梳理出“发展七问”。
一是支撑作用哪里来?近年,火炬区在全国114个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下降幅度较大,去年,我区一些关键经济指标也呈下降趋势。我们要在发展格局上解放思想,谋定而动,保持定力,抓住重点,开足马力,在推动高质量崛起的同时,推动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要以“跳起来摘苹果”的劲头,围绕我区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尤其是重点攻坚、创先争优任务表,细化作战图、时间表、任务书,实现“挂图作战”。要强化每月经济运行情况通报,确保及时赶上年度目标的均衡进度。
二是土地从哪里来?产业的发展,瓶颈在土地。我区开发强度过高,大量项目无法落地,用地指标缺乏,严重制约了火炬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土地碎片化严重、低效厂房众多,三旧开发散乱、统筹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我区未来发展空间。我们要统筹全区土地资源整合,解决好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升发展质量和后劲。
三是产业升级后劲从哪里来?我区产业堆头大,但产业根植性欠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主要是企业创新能力整体偏弱,OEM(代工生产)、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产业比重居高不下,现代生产服务业不高不精不大。下来,在招商方面,我们要围绕光电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多招一些投资大、效益好、技术高、用地少、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一批与开发区优势相配套的服务业新业态,提升金融的堆头与生态,带动产业升级。
四是基础建设怎么办?多年来,我区基础建设欠账多,道路通行能力欠佳,对外衔接通道不足,路网缺乏整体性,断头路、瓶颈路较多,公交服务和慢行设施有待完善。下来,要立足于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生活圈的定位,谋划研究对接深中通道,改善区内道路建设和节点,加大居民生活设施配套,提高区域基础设施能级和容量。
五是民生保障哪里来?老百姓的呼声就是民生的工作方向,但火炬区教育医疗事业、宜居环境等民生保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我们要强化民生保障工程,充实各领域“惠民”体系,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品质,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
六是钱从哪里来?未来大基建、大教育、大民生、大产业发展需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近年来,伴随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出现较大短收欠收。我们要强化过紧日子的思维,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能省则省,但对一些事关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事项,也要毫不吝啬,树立“有多少事筹多少钱”的思维,以大融资大投入推动大建设大发展。
七是精气神从哪里来?为政之要,关键在人;蓝图绘就,关键在人落实。这次抗击疫情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队伍的干劲,但“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思想仍有市场。同时,我区仍然存在人才招引不够、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梯队培养不足等问题。为此,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全区干部提出一个号召,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督促检查=0,好思路+不行动=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抓住想要做的事+做出预期的成果=成功。”我们要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正风肃纪,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共同营造人人“干事有激情、创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业绩有展示”的良好氛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下来我们要大胆创新解难题,披荆斩棘向前冲,努力开启火炬区的“二次创业”。
三、应对新形势,克服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当前我区面临的形势是危中有机,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是必须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在前所未有的危机中,把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我们有着辉煌的奋斗史。火炬区于1990年由国家科委、省政府、市政府三级共同创办,属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30年来,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管委会—总公司—企业”的体制机制,坚持“政策+平台+项目”的科技创新主线,形成“企业+集群+园区”的产业格局,以全市5%的土地,创造全市13%的GDP和24%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是我们有着雄厚的基本盘。我区形成了健康科技、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和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体系,建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等九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工业企业近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上市公司24家。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珠三角(中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2016年12月,被纳入“1+1+7”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三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去年8月,省委李希书记到我市调研提出,“要把中山火炬开发区打造成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则明确,要大力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将火炬区打造成创新发展主引擎和“三核鼎立”重大发展平台之一。面对多重政策利好,火炬区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四是我们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当前全区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好的转变,正在找回改革开放之初、高新区成立之初的那股拼劲、闯劲。特别是这次抗击疫情,对火炬区整个队伍的精气神是一个巨大的洗礼,对重振虎威工作也是一个锻炼,队伍士气有了很好的提振,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人和事,如果我们继续把这种劲用在重振虎威的征程上,我相信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使命在肩,时不待我。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奋斗姿态,迎着风雨上,顶着浪头冲,重塑火炬辉煌。
四、重整行装再出发,全面推进火炬区“二次创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2020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5亿元,落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8个以上。
(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崛起。
一是建设大平台。全力推进鲤鱼工业园为核心的湾西智谷(鲤鱼工业园周边区域,核心区7758亩),以及岐江新城轨道站场、城市新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主动对接深圳科技创新资源,打造1万亩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高品质产业承载区。按照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关于“研究探索火炬开发区与民众园和三角园统筹整合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扩园扩区、扩容提质工作。积极推动健康小镇建设有实质性突破,落户Ⅱ类以上新药不少于3个,产业资本总投资超过10亿元。谋划推动药品进出口产业综合体。进一步做实原9个镇区分园,重点推动南头分园科创园、板芙分园双创基地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确保“一区多园”健康发展。继续建好火炬阳西产业工业园和中山火炬潮州工业园。在加快智能装备产业综合体、中山慧谷等产业综合体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德产业园(核心区)四、五期控规修编工作,迅速形成一批具有空间集聚规模的产业载体。
二是打造优势产业。依托国家健康基地和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山实验室申报药品进口口岸,壮大健康医药产业。“重本”发展高科技企业,“割肉”过渡加工类、污染类、限制类企业。进一步打造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产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实施三大产业集群强链补链行动,延伸产业链条。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继续做大做强,重点支持半导体、光刻、镀膜、5G射频、芯片等高精尖企业发展,主动对接广深港澳创新走廊资源。引入专家评审筛选优质项目,从源头上保证增量质量。全面推进“熟地招商”模式,让产业用地整备及配套建设走在招商的前面,增强项目与用地的匹配度。继续推行区领导班子挂钩项目制度,谋划成立征地拆迁、交通攻坚、项目落地、稳企安商“突击队”,加快推进我区14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3·28签约项目落地见效,跟踪解决项目落地、投产、达产中的困难和问题。谋划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扩充一批重点项目进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积极推进全域旅游。
三是壮大生产服务业。构建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积极引进公司总部、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担保机构和文化创意机构。大力发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新零售等新生业态,支持检验检测、财务法律、商务流通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做强做大。实施高端生产服务业产值倍增计划,培育一批亿元以上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强与深圳重大科技创新资源载体对接协作,共建认证、中试等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成果孵化产业化。完成省药检所中山实验室基础建设和省制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装修,同步推进智能制造、光电智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扶持生物医药共性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和产业承载度。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2020年争取实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以上,高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3以上,新认证高新技术企业50家。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的前瞻布局,推进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0家。控制财政资金、国资资金一般性孵化器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以产业上下游为对象的加速器建设,实现产业链落户。重点发展科技金融,做大股权投资资金池,引导一批金融牌照落户,完善金融生态。高水平举办第十五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20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
五是做强做优民营经济。高质量做好企业入库,推动20家工业企业上规入库。针对高端技术改造企业,支持技术升级加快发展。积极发挥政府股权投资母基金的杠杆作用,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人才集聚,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经济发展。与省、市发改局紧密对接,争取将我区纳入“珠江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区”。加大“助保贷”“抗疫贷”等金融扶持力度,强化政银企对接,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落实减税降费措施,降低企业成本。
(二)推动高质量城市建设再更新。
一是高端规划,高端定位。谋划编制我区“十四五”规划,努力将我区重点城市规划纳入市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助力各类规划落地实施。以绿色、生态、宜居、可持续为导向,高水平规划火炬区“创新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美好蓝图。谋划360度活水绿环建设,打造“精细建设”示范区,打响“山水城市”特色名片。进一步加强城市新中心规划,建设高能级中心城区。优先推动教育医疗、公共活动空间、交通道路、综合管廊、治水治污等提升工程,增强承接产业总部功能。
二是大力破解土地碎片之困。探索成立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局,强化土地整备,统筹闲置用地、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用地以及“三旧”改造项目等用地空间,打造“三旧改造”示范项目,为大项目落地做好资源支撑。探索推进M0用地、高标准厂房分栋分层办理所有权证。推动自然资源以及部分区属公司的工作重心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挖潜力,向低效空置要效益。加大“工改工”政策支持力度,盘活2.5万亩低效用地,支撑产业空间高效利用。
三是完善对外交通路网和轨道网。围绕处于深中通道出口、高铁中山站出口的战略位置,做好“两个出口”的文章。完善中山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过深茂铁路等更多轨道资源接驳中山站,激活高铁网络出口的经济发展带动价值。谋划推进高速公路网“向西提速”,建成沟通珠江东西岸、通往粤西至大西南的战略通道。谋划建设火炬城轨站,预控深茂铁路联络线、广中珠澳高铁、深中城际、环湾城际等接入中山站的通道选线,构建多层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四是完善区内交通路网。加快建设火炬快线、玉泉路、博爱路东延段、世纪大道、长江路、逸仙路及民朗大道构成的多环快速干线,补齐交通短板。年内畅通和动工建设5条“瓶颈路”。重点推进二环东快速路、中开高速以及区属市政道路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实施世纪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今年动工建设花园路工程、港义路海傍段工程、张家边温泉街南墩街企岭仔街改造工程、湖中路改造工程、火炬大道西段工程、光丰路改造工程等6个项目,总投资额约2亿元。
(三)推动深化改革再提效。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配置,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加大对财政、规划、土地、交通、产业等统筹力度,树立全区一盘棋导向,强化资源要素的科学规划和高效配置。完善财政管理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协调。探索成立科技创新局,加大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工作力度。升级做强区招商投资服务中心。优化公有公司资源整合,做强做大公司主业。提高公有资产和公有物业运营管理能力,争取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学习借鉴周边自贸区和先进高新区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用好放管服的政策红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推广应用“粤省事”“粤商通”服务平台,推广使用政务服务“一体机”。坚持优化流程和流程再造相结合,编制标准化审批服务办理流程图,大力推进“一窗通办、集成服务”模式。推进“四少一快”改革,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推广应用,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进一步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违法惩戒,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三是强化稳企安商。推动企业代表制度常态化运作,做好企业“服务员”。推动《关于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落实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借助港澳青年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集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动人才安居工程,有效配备高标准人才公寓。发挥好人才服务“一站式”窗口作用,解决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营造“重才、爱才、惜才”良好氛围。
(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再提质。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构建主导产业共生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逐步推动园区产业实现低碳发展。大力推动资源清洁生产审核、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园区建设,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继续推进体育公园(西园)、区府广场及各新建路段、休闲地带的绿化建设,提高绿化率,提升美化率。开展好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二是加强环境整治。加快海堤整治力度,继续落实好河长制,开展河湖“五清”工作,依法整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坚持“系统治水”思路,按小隐流域全力开展30条内河涌未达标水体整治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确保年内动工,三年完工。建立“污水处理厂—管网—水体”一体化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健全污水处理收费机制,严格落实排污许可、排水许可等制度。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做好VOCs、“小散乱污”、建筑工地扬尘等整治工作。加强危险废物处置指导和指引,引导企业通过生产工艺改造推动危险废物源头减量。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继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申请材料、办理时限。提高大气、水环境质量的信息化监控水平,增强常态环保监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健全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渠道和方式,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
(五)推动民生福祉再提升。
一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五个美丽”(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美丽家园)建设,深化“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推进三线规范化整治、社区厕所革命、小区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三大系统工程,提升宜居环境水平。继续推进美丽宜居社区建设,争创特色精品社区。推进乡村振兴“十大特色项目”落地,加快各社区道路、路灯、绿化等建设改造。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工作。
二是继续做好民生保障工程。大力推进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社区厕所革命、社区三线整治、体育公园(西园)提升改造工程、推进二中建设、“慧眼工程”和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整合项目、中医馆建设、河涌水质环境整治工程、优化行政服务便利工程、垃圾中转站改造工程、缓解停车难问题等)。推动老旧小区消防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保障消防和用水安全。继续推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公益模式,联动推进“公益火炬”“博爱100”建设。加大对我区“双低”等困难家庭帮扶力度,扩大支出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范围。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对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口粮补贴、“四好居民”奖励金发放的管理。做好涉农补助补贴,保障好农户利益。做好双拥优抚工作,增强全区军民和谐氛围。
三是提高教育水平。通过扩招、扩班和购买学位,妥善解决2020年秋季学位不足问题。全力推进新建火炬二中、火炬三中、第九小学,扩建火炬一中,加快火炬四中、第十小学、第十一小学选址工作。全力推进公建配套幼儿园成为公办园,确保全区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保持80%以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确保2020年“两为主”比例达50%。深入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对师德缺失不端行为监督查处。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做好教师招聘工作,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四是强化卫生健康服务。推动区医院与知名医疗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继续实施公共卫生健康惠民项目,进一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和就医环境,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使用率,拓展慢性病患者服务。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完善疾病防控网络,理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升应急处理水平。
五是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火炬榜样、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及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工作。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培育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项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文明校园和家庭文明建设。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力度,加快消减存量,严格遏制增量,确保完成治理违法建设三年行动任务。
六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落实省市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因户因人分类精准施策,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工作,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继续扎实做好对口支援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以及肇庆、潮州精准扶贫和产业协作。
(六)推动重大风险防控再落实。
一是提升治理能力。以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为指引,扎实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动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入推进禁毒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巩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全省首批示范点成果。大力改善空气和水体质量,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投诉问题。
二是打造“雪亮工程”火炬品牌。以“智慧公安”为基础,全力推进“雪亮工程”提质增效,融合网格化管理,建设涵盖各社区、各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打造“一网打尽、一格全包”的平安建设火炬品牌。
三是深化扫黑除恶工作。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深化治理阶段迈进,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实现对涉黑涉恶犯罪分类施策、精准打击。进一步深化摧“网”毁“伞”,坚持把深挖彻查“保护伞”作为主攻重点,坚持刀刃向内,防止“灯下黑”。进一步深化综合治理,完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四是强化防风险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的落实。落实好危化品、烟花爆竹、粉尘涉爆、职业卫生等相关企业隐患排查工作,构建安全生产社会共治格局,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结合机构改革,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理顺各部门应急管理权责关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扎实开展“三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排查工作。全面规范微型消防站建设和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面火灾联勤联动应急处置水平。持续开展消防大宣传大培训,进一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完成交通运输行业应急预案编制,开展现场应急演练,深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积极优化公交线路,方便居民公交出行。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以“量化提级”为手段,推动餐饮单位规范化管理。深化校园快检工程建设,继续高标准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快检室,打造快检亮点品牌。
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我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坚定政治方向。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夯实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基础。总结完善“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切实提升实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以班子团结带动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凝聚更加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是强化基层党建。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加强党建考核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办法。重点谋划2021年社区党组织及区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推进非公党建排摸和组织建设“双同步”工作,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规范党组织设置,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抓实日常党务工作。强化“头雁”工程建设、“四化”创建,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年”,推动“干部素质提升”“基层党建提升”“人才培育服务提升”,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构建内部培养与内外交流轮岗互动的良性体系,拓展干部上升空间。统筹使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大胆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加强被问责干部跟踪管理。加强党管干部,强化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选贤用能的选人用人导向。制定完善党政机关和社区、事业单位、区属企业、雇员及攻坚克难专项工作等六大考核激励办法,充分调动干部各方面积极性。完善奖金分配办法,注重向工作量重、难、急、险部门倾斜。统筹配齐区机关部门负责人、区属事业单位领导、区属总公司领导班子职位,保障职能部门高效运转。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加强梯队建设。完善社区党委书记和小区书记待遇,选好社区(小区)带头人。用好7000人队伍,统筹使用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常态化组建督查队,完善末位(不合格)惩戒机制,推动工作增效提质增资。
食品厂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四是广泛凝聚奋斗合力。支持人大工委依法行使和履行监督等事项,实施代表网格化履职,认真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独特优势,切实做好新时期港澳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加快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细胞工程建设,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
五是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集中整治“四风”。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落实省委巡视、市委巡察的整改落实工作,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精减办文办会,做到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尤其是“一把手”监督,继续做好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正反两方面典型中汲取经验教训,清廉自守、怀德自重。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维护财经秩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用好“七看工作法”,切实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