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季节的江苏太仓乡村
江苏太仓,因春秋吴王置仓于此而得名,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如今,太仓把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作为发展目标,正在探索走一条以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美好景象。
产业兴旺 乡野“流金”
5月15日,虽不是周末,但江苏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里却挤满了游客。
“这里风景如画,四季瓜果飘香,租了片园子自种自收,愉悦了身心,留住了乡愁”,来自上海嘉定区的李志忠老人带着老伴已经在村里的田园驿站水上木屋里住了一周,他告诉记者,嘉定区到电站村距离只有28公里,开车只需半小时,是很多上海市民假日休闲的首选地。
上世纪90年代末,电站村还是一个经济比较薄弱的村,2005年开始种植葡萄,依靠科技支撑,“电站葡萄”一举成名,为了把客户留住,电站村开始大面积发展林果+旅游产业。
太仓污水处理设备“村里引进了火龙果、蓝莓等十几种优质林果品种,新建了房车营地、田园咖吧等一批旅游配套设施,形成集观光、旅游、体验、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电站村村委会主任陶志强介绍说,全村林果和蔬菜面积超过2600亩,去年接待游客量超过40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3800万元。
与电站村一路之隔的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高标准农田里,郁郁葱葱的麦苗长势喜人;生态米厂中,在现代化设备的轰鸣声中,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富硒大米”刚下流水线就被真空包装、冷藏入库;生态饲料厂内,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将一包包青贮的秸秆切碎后,加入豆渣、砻糠等“营养元素”,加工成牛羊的饲料……记者见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以及活力迸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场景。
“我们实施‘稻-羊-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使村合作农村化肥用量减少60%,净化了土质和水质,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近几年,村稳定收入都超过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3万元”,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谈起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如数家珍。
太仓市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一直突出巩固农业发展地位,把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闻铭介绍说,2018年,太仓村级集体平均稳定性收入超过7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458元,是全国的2.22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农民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
公共服务 变有为优
广东潮州人张丹琳是两个孩子的妈, 2012年因为工作原因临时来到太仓市浮桥镇,在这里工作了2年之后,她决定把全家户口都迁到镇上,成为一名地道的太仓人。
“主要看中了港城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师资力量、教学理念、软硬件设施一点都不比广东的名校差,孩子在这里上学省心又放心”,张丹琳说,太仓港城小学400米塑胶跑道、篮球馆、健身馆、室内体育馆、现代图书馆等一流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开展的“玩学创”特色课程建设,让孩子随时随地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孩子得到了全面发展。
教育均衡化是太仓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当地通过联盟学校抱团合作来创新课程与教学研究、共享教育资源、共建学校品牌。“我们与太仓实验小学等六所城乡小学结成对子,名教师自由流动,软硬件取长补短,同时因地制宜制定特色课程,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流学校连片发展”,太仓市港城小学校长查人韵表示,学校建立了农村基地、专业的科学实验室和各类文艺社团,以科学和人文为两翼,让学生拥有更多教育获得感,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摇篮。
今年67岁的邵永奎前段时间在一次事故中手指受伤需要断指再植,为了减少医疗支出,他来到太仓市浏河人民医院救治,没想到,为他治疗的竟是来自上海九院的骨科专家。
“上海来的专家,挂号费就15元,手术加治疗才花了2000多块钱,去掉医保报销,基本不用掏什么钱。没想到,在乡镇医院享受到了上海的医疗服务”邵永奎感慨地说。
作为与上海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太仓市在融入上海发展过程中,注重加强与上海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合作,太仓市医联体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上海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太仓农村病人切实得到实惠。
“上海九院16个科室的18位专家长期驻院坐诊,并开展教学查房和手术带教工作,也切实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实力,更多的患者愿意留在乡村医院看病”太仓市浏河人民医院院长王耀洪说。
近年来,太仓市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出发点,着力加强在居民关注的医疗、教育等方面投入力度,在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从“有”向“优”、由“少”到“多”的转变,从城乡二元逐渐向均等化、一体化迈进。
生态宜居 幸福“爆棚”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走进太仓市沙溪镇中荷村,一排排各式洋房立刻映入眼帘,院廊鲜花盛开,枝头鸟语花香,整洁干净的硬化道路直通各户,置身村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玩闹的孩童、闲适的老人,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勾绘出一幅绿色、健康、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75岁的苏月珍老人在中荷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她说,这些年美丽乡村建设,中荷村变太大了。“过去村里的‘大棚房’改成了小别墅,自来水、电、气、路、网络以及学校、医院、体育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一应俱全,村庄建在花园中,花园搭在村庄里,环境变好了,原本在城里住的子女们现在都搬回来住了”苏月珍老人脸上写满了知足和惬意。
在苏月珍家旁边,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两岸河坡已被改造过,木桩密布、草皮如棋;河边拐弯地带,建有精致的凉亭,方便路人驻足休息……
不远处,连接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当中。“现在农户都是把厨房用水、厕所用水等间接排入河里,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等处理设施一建成,农户生活污水就可以实现达标排放,河道水质将进一步改善。”沙溪镇中荷村党委书记曹峰告诉记者。
对于傍水而居的江南水乡百姓而言,由治水带来的获得感,是真真切切的。“小时候河里能游泳,后来水质越变越差,洗个手都嫌脏。幸好经过治理,河水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大家也都喜欢在河边走了。”,在太仓市,从沙溪镇到浮桥镇,从璜泾镇到双凤镇,村民们无不对治水欢迎之至。
在太仓农村,看得见“硬”环境变好了,村里的“软”环境也越来越细致。
今年六十多岁的程鸿芳老人家住浏河镇紫薇苑一区,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镇上邻里生活馆里转转。“可以打桥牌、下象棋、练书法,不想做饭还有‘小饭桌’,玩开心,吃的也好,还有医生现场坐诊,服务特别贴心。”程鸿芳说。
太仓污水处理设备“邻里生活馆整合了残疾人之家、老年之家、双拥之家、连心家园、社会组织之家五大专业功能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助残服务、卫生服务等八类事项的服务。”浏河镇邻里生活馆负责人介绍说,生活馆集合了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及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致力于打造社区社会化综合服务新模式。
太仓市委书记沈觅告诉记者,眼下,太仓市正朝着“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总目标,积极探索一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人民满意度和感受度为衡量标准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江苏太仓港城小学的孩子在上植物课
(经济日报 记者:薛海燕 蒋波 责编:渠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