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厨房、洗澡间的污水全部都连接污水管道,最后接入到户型污水处理器,再经过降解过滤,污水变清水……”近日,寻山街道夼子河村迎来一批参观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宝泉化身“讲解员”,讲起村居环境的新变化。
对姜宝泉来说,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担任“讲解员”介绍村里改厕及污水治理情况了,但看着参观团一拨拨来,他的心里越发“展扬”。
“俺村厕所全部实现升级改造,污水治理同步用上新型处理设备,环境越来越好。现在大家都来向我们村学习。”姜宝泉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如今干净整洁、空气中弥漫着花香的夼子河村,早在几年前却是十里八乡的落后村。
“过去村里都是旱厕,卫生条件差,一到下雨天,雨水倒灌还会把污物冲到房前屋后的排水沟,臭气熏天、蚊蝇乱飞,邻里间没少因这事吵架。”姜宝泉说。
单户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2016年,荣成市全面启动改厕工程,并将夼子河村纳入首批试点,对全村300余户村民家中的旱厕进行改造、隐埋污水管道。同时,结合村民需求,推出坐便器、蹲便器等改造方式。
“怎么也想不到,用了半辈子的旱厕变成了抽水马桶,就连村里污水治理也变得更好了。”姜宝泉所说的“更好”,是指该村进行厕所改造升级的同时,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在村内分区安装户型污水处理器。
“这个处理器就像一个微缩版的‘污水处理厂’,由沉淀池、一体化处理设备、清水池等部分构成。”姜宝泉介绍,通过管道将村民家中的厕所、厨房等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器,再经过处理设备高效降解,粪便变成了氮气和微量二氧化碳,污水变成了干净无味的清水。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生活污水绕房流。”这曾是对夼子河村旱厕的真实写照。如今,土墙贴上锃亮的瓷砖,土坑变身抽水马桶,污水管网全面升级,蚊蝇乱飞、异味熏天的恶劣环境被花香四溢、明亮洁净的“高颜值”取代。村内安装的户型污水处理器更成了夼子河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村里共建设38台户型污水处理器,日处理能力达64吨。处理后的水可直接用于村内景观绿化和农田灌溉。”姜宝泉说。
与夼子河村一样,寻山街道青鱼滩村于2018年完成农村厕改及污水处理设备安装。不同的是,青鱼滩村采用集中污水处理模式,技术则运用更高级的生物膜,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一次性解决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由于青鱼滩村住户较为集中,且临海较近,我们特别选用生物膜,处理后的水质可达一级A类标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荣成市,像夼子河村、青鱼滩村一样分类施行的厕改污水治理模式并非个例。自农厕改造和污水治理一体化工程启动以来,荣成市结合各镇区地势、环境、村居分布、污水总量等特点,按照“分村定位、一村一案”的方式,个性化制订厕改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对污水能够引入已有大管网的城区、镇区周边村庄,强化配套管网扩面延伸;对距离长、管网较远,且排水较为集中的新型社区,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排水较为分散、集中收集困难的村居,建设户型污水处理器和三格化粪池,并合理利用附近的河道、水塘,建设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单户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目前,荣成市已完成785个村庄、12万户农厕改造,全市22处镇街驻地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个村庄纳入污水集中处理,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4.5万吨,配套管网总里程达1100多公里。
三分建,七分管。为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行,在做好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协同推进的基础上,荣成市还将建后管护作为重中之重,投资115万余元建成荣成智能改厕系统平台,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平台由一个数据服务中心、村居端、作业端三部分组成。村民如需对厕所进行管护,只需将相对应的厕所编码通过村厕管员手机APP上报至信息指挥中心,中心再将需求发送至作业端,并安排车辆人员上门服务。”荣成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点一线”式的操作,实现了村居端上报、作业端快速回应、数据服务中心准确统计的智能化路径,全面提高管护效率。
眼下,随着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加速推进,荣成市规划出台《农村污水治理提升方案》,计划今年投资1.6亿元,在366个村建设生态湿地、78个村建设户型污水处理设施。预计到明年,全市农村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以上,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让群众真正享受精致、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