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是珠海机场正式通航二十五周年的日子。二十五年,珠海机场从客流不足百万机场跻身千万级客流机场行列,累计输送旅客超过6900万人次,通达航点80个,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
成长
首启托管模式,跻身千万级客流机场行列
升降平台使用流程1995年6月18日,珠海机场正式建成通航并投入运营。这个按照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标准修建的“大空港”,成为当年国内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机场。
2006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开启了国内机场管理改革先河——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作联合成立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托管珠海机场航空运输主业。珠海机场通过引入香港机场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拓展航线网络,提升航班密度,完善地面通达性,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及服务品质。珠港合作14年来,珠海机场客流量实现高速增长,机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未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2007年,在管理公司托管一年后,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18年11月20日,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千万级客流机场行列。
通航25年来,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不足百万人次增长至1228.3万人次,累计输送旅客超过6900万人次,通达航点增长至80个,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其中北京每天10班~11班,上海每天12班~13班,每天3班以上的航点29个。航线的广度和密度已基本满足珠海及周边地区旅客出行的需求。
持续完善地面交通服务,珠海机场共设立13个城市候机楼,其中6个异地城市候机楼分布在中山、江门和顺德。开通“机场快线”巴士线路14条、有34个发车点,通达珠海各片区和中山、江门、顺德、澳门、香港,每日固定营运534班次。
升级
打造“智慧”“高效”机场,机坪无车辆保障系统完成改造
在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引领下,珠海机场将以“智慧化”为抓手,向新技术谋求发展空间,使复杂、繁琐的生产运行管理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流程化,并推进5G网络在航站楼管理与航班保障方面的应用,以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安全裕度、服务水平及管理效益。
从2019年起,珠海机场着力完成业务平台、IT基础平台升级及专项系统建设,实现业务的信息化。并升级完善机坪塔台管制监视与引导系统、围界入侵报警系统、IT系统统一监控平台以及机场协同决策(A-CDM)系统,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珠海机场各运行保障单位在保障资源、信息上的统筹协同,不断提升珠海机场运行效率和运行品质,提升旅客便捷度和舒适度,增加旅客对珠海机场“智慧”“高效”的愉快体验。
18日当天,与接机仪式同时举办的还有机坪无车辆保障系统升级改造竣工启用仪式,这也是珠海机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一环。珠海机场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廊桥机位全面使用机坪无车辆保障系统的机场,17个登机桥均配置了一套无车辆保障系统,将场内通常由保障车辆提供的加注清水、排污、电源、空调等各类特种服务集成在专用的隧道里,通过安装在机坪下的升降平台为航班提供保障服务。该系统不仅能提高保障效率,提升安全裕度,还具有节能环保功效,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吨,助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计划
启动改扩建工程,服务大湾区的重要干线机场升降平台使用流程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航空客货运输需求,珠海机场正在进行改扩建工程,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容量扩充、功能布局改善、设施设备升级和T2候机楼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夯实基础建设底层实力。
按照珠海机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随着国家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地区经济大融合大交流带来规模效应的扩大和社会成本的降低,将极大的促进包括航空运输在内的高端服务业的持续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港珠澳大桥通车带来的聚焦效应要求珠海机场应对好航空需求高速扩张的发展趋势,保证机场自身保障能力与之相匹配并适度超前,积极响应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融入大交通建设,致力将珠海机场发展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安全底线牢、运行效率高、服务品质好、经济效益佳、发展后劲足的重要干线机场。
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