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虽多,但谁也不是理财市场里的“常青树”。刚刚过去的7月,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如何?谁涨谁跌且听生财君道来。
先来看看各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注:银行理财短期期限指6个月以下,长期期限指6个月以上;
信托理财短期期限指18个月以下,长期期限指18个月以上。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7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07%(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6月下滑4BP,具体来看,短期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环比下滑4BP至4.02%,长期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环比下滑3BP至4.19%。信托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为8.51%,环比下滑6BP。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环比下滑22BP至2.40%;当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31%,环比上升15BP。7月,除P2P产品收益有所上涨外,固收市场其余各类产品收益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
从收益指数分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2019年7月继续下行,环比下滑0.83点,至95.76点。具体来看,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下滑0.88点,至94.86点;而长期期限指数下滑0.71点,至98.19点。升降平台的使用年限
货币基金产品7月收益指数环比下滑6.72点至73.04点。信托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下滑0.65点至99.44点,其中,短期限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下滑0.90点至89.76点,长期限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下滑0.54点至103.79点。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上升1.23点至78.36点。
对广大个人投资者来说,往往对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较为熟悉,对此类产品的关注度也较高。数据显示,2019年7月,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6月环比下滑4BP至4.07%。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收益指数也随即下滑0.83点至95.76点,其中,长期期限指数跌幅相对较小,下滑0.71点至98.19点,短期期限指数下滑0.88点至94.86点。
“今年以来,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维持下行趋势不变,并逐步向4%收敛。伴随筹建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数量增加,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逐步压降,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难回归历史高收益状态。”业内专家建议,投资者应加强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了解,并在所持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到期阶段,逐步提升净值型理财产品投资比重,顺应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现状,提升自身投资收益。
那么,净值型产品的表现如何呢?数据显示,2019年7月,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为4.81%,环比上升19BP,较基期(2018年5月)下滑86BP,处于合理收益区间。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指数环比上升3.35点至84.83点。截止7月,商业银行净值化转型逐步加速,已有4家国有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正式运营,并且,超过20家银行处于理财子公司筹建、申请中。为提升净值型理财产品竞争力,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短期或将维持4.5%以上水平,以承接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到期客户,实现新老产品的有序转化。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货币基金。数据显示,7月,货币基金收益环比下滑22BP至2.40%,同时,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环比下滑6.72点至73.04点。金融市场经历了6月末资金面紧张状态,7月金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带动货币基金收益下行。此外,自7月起,剔除理财型货币基金产品后,再计算货币基金平均收益,因此收益环比下滑幅度较大。
需要提醒的是,尽管P2P产品收益环比上升15BP至9.31%,收益指数相应上升1.23点至78.36点。但从监测数据来看,7月P2P收益的增长主要受中型平台收益增长拉动,大型平台与小型平台收益均小幅回落。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近期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明确下阶段将继续推进P2P行业的风险出清,但短期来看,行业投资风险仍较高,平台跑路、暴雷事件频有发生,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
相比固收类产品的涨跌不一,权益类(股票型)基金指数收益率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近1月平均收益率为4.84%,扭亏为盈;近6月平均收益率为24.45%,环比上升6.84个百分点;近1年平均收益率为3.17%,扭亏为盈。当月权益类市场收益指数89.54点,环比上升3.93点。升降平台的使用年限
7月大盘冲高回落,整月大幅波动,金银等避险资产表现亮眼。虽然大盘月K呈下跌走势,但权益类基金通过动态资产配置、择时交易、久期及凸性等策略分散投资风险,7月收益转正。相较个人投资者,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能更好的把握市场,充分利用投研经验,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获取beta收益,甚至alpha收益。
“当前内外部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权益市场波动明显加大,建议投资者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将所持资产分散到不同篮子,一方面,加大银行理财等中低风险产品投资比例,另一方面,充分调研并择时投资,在市场整体走弱时,及时避险。”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