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南石山村的张二孬,至今都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唐三彩。从复原到创作,他从事这门手艺已经超过40年。选料、塑型、上釉、烧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要求和手法,再现唐三彩独特魅力。
本周日上午11:10,敬请关注深圳卫视《温暖在身边》,我们带你走进河南洛阳,探秘唐三彩制作工艺。
古人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北邙,就是现在的这个地方——孟津。南石山村,听起来像不像“南十三村”?是的,南十三,其实它所指的,就是这里往南再过去十三里的地方,那个地方叫洛阳——武则天的神都。
就这么一个小村子,因为上世纪初一件文物的出土,而闻名世界。街道旁,屋檐上,这些随处可见的陶器,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独特且有故事的地方。
身高一米三的这组作品,由黄、绿、白,三种颜色组成,这就是行家所说的——唐三彩。文官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天王一只手高举,另一只掐腰,神情张狂。这一静一动,就是最传统的唐三彩器型。如此大型的唐三彩,方圆数百里,也只有张二孬能独此一份。
唐三彩
精心开采回来的陶土,在制作之前,要再细致的筛选。在经过淘洗、沉淀、晾干之后,这些陶土才会露出本来的样子。
张二孬: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大师
舌头,人类触觉最敏感的器官,要想判断土质是不是够细腻,尝一尝或许是最好的方式了。
虽然现在有了球磨机,但张二孬有时候还是喜欢用这个磨盘来研磨矿石。把陶土敲成小块,然后再一点一点的研磨。学徒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一天天做过来的,周而复始。每一步的距离都很平均,手上的力道也很匀称,这些都是长在张二孬骨子里的记忆,做了四十年,每天上百圈,在这个小小的磨盘边,行走的长度至少可以绕着地球36圈。
研磨矿石
张二孬常说自己从小上学不多,不怎么认字。小时候放过羊,卖过肉,养过猪、种过菜,什么都干过。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靠着不断地勤学苦练,自己的天赋,和对唐三彩独到的见解,成为了中国陶瓷大师。
每次创作一个新作品,都要先做原模。这是接下来所有作品定下来的原型。三彩成品是空心的,这个原模却是实心的。张二孬有着自己独特的雕刻手法,老物件可以复刻,但是这匹马的精气神却照抄不来。
唐三彩让人惊叹,最重要的就是它绚丽多变的釉色。从汉代的单色釉,到隋代的双色釉,再到唐代的三色釉,凝结着前人的智慧。釉色的薄厚,决定着两种色彩的交融是否和谐,流淌是否自然。釉色的无穷变幻,让无数三彩艺人为此痴迷。
烧窑,最重要的就是火候,老张时刻不停地查看着窑内的火色,火已经从气孔钻了出来,这是烧制唐三彩最好的状态。虽然看不到,但是此时,釉色在烈火灼烧下的变幻、流淌,都在张二孬的心里同步成形着。张二孬不时加点柴火,静静的看着窑炉,旷野寒冬,炉火正旺,远处是一片被城市灯光照亮的夜空。
张二孬,张毅鹏,张鹏辉,父子三人就像三匹骏马,带着自己对三彩的梦想,载着三彩对自己的希冀,在新时代里奔跑。传承、坚守、技艺是祖先留下的珍宝,变幻的造型,斑斓的三彩,延续着千百年来不断交汇融合的人类智慧与文明。
本周日上午11:10,敬请关注深圳卫视《温暖在身边》,我们带你走进河南洛阳,探秘唐三彩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