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 通讯员 王钰 刘晓亮
核心导读: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的“中原学者”宋克兴教授主持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进步奖“中原学者”宋克兴(左三)教授主持的项目
仔细“盘点”,该校已连续五年获得六项国家科技奖:2013年,魏世忠教授主持的“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4年,马文锁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耐烧蚀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多向预成型体结构设计、控制、制备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高建平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年,魏世忠教授主持的“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和陈双臣教授参与完成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两项成果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校科技创新缘何呈现出“井喷”之势?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科技大学,探寻其中奥秘。
宋克兴教授研究项目车间(资料图)
打好“特色牌”:北京科技大学课程设计球磨机
搭建产学研“引力场”
特色是兴校之本。在60多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搭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力场”。
学校党委书记孙金锋介绍,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与河南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高度契合,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和有色金属共性技术两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果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一张张凝结着科研人员心血与汗水的荣誉“答卷”:协同中心与洛阳钼业开展相关研究,成功打破国内市场大型单重钼板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与安阳锻压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出智能型数控锻造机,开发的产品能节省原材料15%,延长疲劳寿命70%,已实现批量出口;研发的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掌控了“独门绝技”,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产品拿下了世界最大自磨机端盖和球磨机齿圈、世界最大海工节点、世界最长单体离心管模等7个“世界之最”;研发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打破了国外对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带材的市场和价格垄断,为我国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关键部件提供了材料保障,已在全国12家企业应用,近3年新增销售额45亿元……协同创新中心源源不断的技术成果,正有力地推动着洛阳当地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
宋克兴教授项目团队(资料图)
打好“文化牌”:
建造创新“永动机”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人难以自强自立,一项没有文化底蕴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河科大人攀登科技创新的高峰。
刚从北京领奖回来的宋克兴教授对记者说,这个奖项的获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二三十位教授、近百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奋斗20多年才攻克完成的。回想起科技攻关的艰辛,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在做短流程制备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研究时,为了更贴近生产实际和增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可靠性,使用了实际生产中重约200kg的锭,筛粉混粉量大,实验室也没有除尘设备,装完一个胶套的铜粉,大家洁白的口罩就都变成了红色。
魏世忠教授团队铸造的最大工件重达520吨,由于完全凝固要几天几夜时间。铸件极易出现气泡、疏松、空洞,甚至断裂等,造成报废。车间里铸件旁温度高达70多度,魏世忠与课题组的博士们和工人师傅一样,头戴防护帽,身穿防护服,脚蹬防护靴,全副武装,防护服干了湿、湿了干,防护靴里都浸满了汗水。他们日夜守护在现场,精心观察、记录、分析、研判铸件凝固过程的微小变化,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才有了铸件的成功。
宋克兴教授主持的项目
打好“人才牌”:
构筑高端“群英会”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学校近年来把高端人才汇聚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每年投入6000万元,加大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发展相适应的高端人才领军的科技创新团队。“高端人才汇聚工程”实施以来,已成功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学者5人,居全省高校首位。
宋梁博士是学校成功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人选之一。作为国际认知网络的主要奠基者和引领者,他正在以洛阳为中心完善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建成“国家级别城市大数据网络及服务工程技术中心”,实现综合性智慧城市大数据采集和服务的创新示范。
在爱思唯尔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王明亮教授、张玉玲博士再次登榜,这是继2014年和2015年之后第三次入围该榜单,学校入榜人数位列河南高校首位。
多名教师在《Nature》子刊、《柳叶刀》和《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河南科技大学科技创新车间
打好“管理牌”:
建设创新“活力源”
机制不活,创新难激励。
学校紧紧抓住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数策并举,学校创新发展结硕果:学校先后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三个学科入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2015年、2017年,分别获批“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金属材料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连续三年跻身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高校前50强,位居河南高校首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坚持办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崇尚学术的大学和具有一流校风的大学的结果,与学校长期深厚的积淀、近几年干事创业的氛围密不可分,体现了学校合并组建以来的办学成效。”校长孔留安在学校举行的庆祝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座谈会上如是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河南科技大学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始终坚持打好“四张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做到“河南有名分,全国有地位,创新有特色,转化有作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再铸辉煌。
1月24号出版的河南日报
北京科技大学课程设计球磨机独家视角 深度解读权威咨询 党报声音觉得不错,就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