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流传近三百年的书鼓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它那布满磕痕的鼔身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它那悠久而坎坷的经历;它躯体上古铜色的包浆里浸满了它的历代主人数不清的辛酸苦乐。这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北大鼓!
《 鼓韵悠悠 芳心殷殷 》
——东北大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世芳事迹
一面流传了近三百多年的书鼓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它那布满磕痕的鼔身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它那悠久而坎坷的经历;它躯体上古铜色的包浆里浸满了它的历代主人数不清的辛酸苦乐。近三百年里,这面鼓在整整六代人的手中演绎着中华民族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精彩绝伦的感人故事,这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北大鼓的子项目——复州东北大鼓!
陈世芳,1962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东瓦村,比复州东北大鼓第五代传承人姐姐陈世新小21岁。由于家族的熏陶,陈世芳自小就谙熟东北大鼓的曲调,6岁时就被姐姐接到身边学艺。经过三年的苦学,天资聪慧的陈世芳已经基本掌握了复州东北大鼓的表演技艺。在之后的近十年里,陈世芳更是对复州东北大鼓的历史和精髓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直到19岁时,离开家乡到北京学习、工作、成家并创办了自己的广告传媒公司。姐姐觉得,妹妹陈世芳是陈氏家族现有人员中能担得起传承复州东北大鼓事业的唯一候选人。病床上的陈世新在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心愿向陈世芳进行了表述,并多次拉着妹妹的手,恳请陈世芳把复州东北大鼓表演艺术传承下去……
可是,已在北京工作、生活、成家立业有二十五、六年时间的陈世芳,怎么能舍得离开自己亲手创办的、运营的红红火火的公司、北京那优越的环境和富裕的生活、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呢?但是,面对大姐渴求的眼神,陈世芳经过了痛苦的抉择,终于答应了姐姐的要求。
2007年9月,陈世新病逝后,陈世芳为了履行对姐姐生前的承诺,毅然决然地放下了北京的一切,只身一人回到了家乡复州城,艰难地扛起传承东北大鼓的重担,成为复州东北大鼓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此举震动了许多亲朋好友,不少人在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有人认为她神经出了问题。然而,陈世芳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她曾说过:“我这样做,不只是为了履行自己对大姐生前的一个承诺,更重要的是我从内心深处酷爱这项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艺术,我舍不得让这项民间艺术瑰宝就此而失传在我这一代,因为这项艺术在三百年里流淌着好几代前辈们的心血与汗水,我接过它就是要承载起历史的使命和民族的责任。”
从离开北京,回到家乡的那一刻起,陈世芳就一心扑在传承事业上,她卖掉了刚回到复州城时买的唯一一套楼房,用卖房款注册了大连瓦房店市复州东北大鼓复州皮影双管高跷艺术协会和瓦房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艺术团,着手挖掘、收集、整理复州东北大鼓传统书目、免费招收学员、编写传承教材等相关传承工作。她觉得,“非遗”传承要从孩子抓起,于是,在2014年,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陈世芳进入校园开办复州东北大鼓教学课,如今,她已先后在四所小学、一所中专学校开办了东北大鼓教学课,每周定期到这些学校上课。之后,她又被三所大学聘任客座教授,为大学生传授东北大鼓知识和表演技艺。教学之外,她还积极开展创作活动,创新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自创新唱段二十多部。他还带领弟子和团里成员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到社区、学校、部队、养老院等义务演出。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从2014年至今,她已带领弟子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表演东北大鼓;一名小学生在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获二等奖,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获得最高奖——“五星宝贝”奖;两名小徒弟连续两届在辽宁省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一名小徒弟在2018年代表辽宁省参加中国曲协在张家港举办的全国少儿曲艺展演;更多小学员连续多年在大连市及地方举办的艺术比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陈世芳本人也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全国园丁奖,多次被辽宁省曲艺家协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感动了许多人,曾被瓦房店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届感动瓦房店十大人物”称号,被大连市政府授予首届“新乡贤”荣誉称号等等。2018年,陈世芳正式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东北大鼓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事迹被上海东方卫视、天津卫视、吉林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瓦房店电视台以及《当代工人》、《东北之窗》、《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瓦房店报》等多家报刊和知名网站等宣传或跟踪报道。
从2007年踏上家乡的土地担负起传承东北大鼓重任开始,到今天,已整整十三年了!十三年间,陈世芳和东北大鼓“相依为命”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这期间,不知她经历过多少的辛酸和痛苦,流下多少汗水和泪水!可是当她看到自己传承的事业结出一个又一个硕果时,她又从心底感到欣慰。陈世芳之所以能够放下一切、多年坚守、艰难传承复州东北大鼓,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我和东北大鼓有着难舍难分的感情,是热爱产生了感情,感情产生了责任,责任产生了动力,是动力使我为之无怨无悔地拼博!”
感情、责任——这就是陈世芳这位伟大女性的胸怀和品德!为了这份感情和责任,陈世芳几乎搭上了自己一生的幸福,直到今天,她仍然和丈夫、儿子相距千里,独自蜗居在家乡一个破旧简陋的小屋里,坚守着心中那份承诺,用生命去保护、传承东北大鼓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瑰宝!
东北大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复州东北大鼓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陈世芳女士,十三年前为了继承大自己21岁的姐姐陈世新(复州东北大鼓第五代传承人)的遗愿,从北京只身一人,舍家撇业回到故乡辽宁省复州古城,接过祖传的书鼓,开始了复州东北大鼓的传承事业。
张家港市瑰宝离心机复州东北大鼓是东北大鼓的一个支系,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没有多少人了解和掌握它,为抢救这门濒临灭绝的艺术瑰宝,陈世芳经过多方努力,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支持下,在多所学校开办了复州东北大鼓教学课,义务为学生们传授复州东北大鼓知识和表演技艺。至此,陈世芳成为第一个走上讲台的复州东北大鼓的传承人。
走上讲台的陈世芳如鱼得水,对东北大鼓传承事业充满了更大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她拿出全身的精力为学生传授技艺。
辛勤汗水浇灌鼓苑花开。几年来,陈世芳已在四所小学、一所中专开办了东北大鼓教学课,每周定期分别到这些学校为学生们上课。
经过陈世芳的努力,一些学校的大鼓课已经结出丰硕成果,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了解了东北大鼓知识,学会了东北大鼓表演技艺。
还有许多学生分别在不同的展示展演中取得优异成绩,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小学的东北大鼓节目表演连续多年在大连市中小学文化艺术节比赛中夺得第一名。
陈世芳不但通过学校普及传承东北大鼓,还免费招收徒弟,对一些喜爱东北大鼓这门古老艺术的人才给予重点培养。
陈世芳热心培养东北大鼓表演新人,有许多人慕名来跟她学习东北大鼓,他都热情耐心地向她们传授相关知识和表演技艺。其中一些弟子已成为她组建的艺术团的骨干力量。
十几年来,她已招收少年、青年、中年等不同年龄的弟子近百人,让复州东北大鼓这门古老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家乡复州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陈世芳经常带领弟子们到古城的横山书院排练,让弟子们在浓郁优秀传统文化中领会复州东北大鼓的艺术精髓。
陈世芳的传承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她在一个破旧的老电影院里建立了“复州东北大鼓传承培训基地”,从而有了活动的场所。
传承培训基地的建立,给陈世芳的传承事业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她带领艺术团的成员们在这里进行培训、排练和表演等。
传承培训基地的建立,也让陈世芳有了给喜欢东北大鼓的孩子们课外教学的场地。
传承培训基地的建立,还给陈世芳创作与排练新节目提供了空间。
在传承培训基地,陈世芳带领弟子和团里成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付出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汗水没有白流,陈世芳带领弟子们从这座老旧的电影院里走出来,多次登上央视和全国各级电视台的表演舞台,让更多的人对复州东北大鼓有了了解和认知。
十几年来,陈世芳舍家撇业,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复州城传承东北大鼓,常常为了传承事业而顾不得吃饭,即使到了吃饭时间,也是简单地弄上一口糊弄一下。为了节省时间,她往往是做一次饭吃好几顿。
陈世芳注重家乡复州古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发掘,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古城的横山书院这一古老的学府成了陈世芳汲取文化艺术养分、探究表演艺术的场所,她经常到这里排练新作品和寻找艺术创作灵感。
为使复州东北大鼓得到传承和更好的发展,陈世芳经常去拜访对古城有研究的老学者、老艺人等,这是她登门拜访著名复州历史学者,年近百岁的牛正江老先生。
陈世芳还注重从民间汲取艺术养分,经常深入农家或老艺人家里走访,和老艺人共同交流表演东北大鼓技艺。
在传承的道路上,陈世芳注重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探索研究复州东北大鼓的创新之路,为此,她创新、创作和改编了许多弘扬主旋律的新节目,如:《绣红旗》、《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选段)、《家风国风紧相连》、《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并创新表演形式,由传统的一人说唱,变成多人舞蹈和说唱同台表演,为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探索出新路,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陈世芳还将创新的、弘扬主旋律的东北大鼓节目《绣红旗》教给多所学校的学生,对学生们进行民族艺术和革命传统教育。
陈世芳坚持在传承中做好社会公益事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东北大鼓这门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她经常到学校、社区、部队、养老院等展示展演东北大鼓。
陈世芳传承东北大鼓的事迹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不但多所小学、中专聘请她担任社会学科的老师、德技辅导员,还被三所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成为登上大学讲台的东北大鼓传承人。
作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世芳经常受邀参加省市和国家级的表演,2018年6月,她做为大连市唯一受文化和旅游部及中国曲协之邀的“非遗”传承人,到天津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活动。在一周的活动中,她辗转多个社区演出和驻场表演,受到无数观众的喝彩和追捧。
陈世芳在艺术道路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表演上追求完美,每次外出参加演出活动,他都提前在住处排练节目,确保正式上台演出时达到完美无瑕。
陈世芳在传承的道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弟子,她曾带领弟子们两次登上央视舞台表演,多名弟子在全国、省、市及地方艺术表演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她本人也曾多次被中国曲协、辽宁省曲协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这是她在2018年7月带领小弟子冷依阳到江苏省张家港市参加全国少儿曲艺展演时的留影。
陈世芳的事迹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全国许多新闻媒体,如:上海东方卫视、天津卫视、吉林卫视、辽宁卫视、大连电视台、瓦房店电视台以及《当代工人》、《东北之窗》、《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瓦房店报》等均对她进行过专题报道。这是2018年6月她在天津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走进社区为观众表演时,天津卫视对她进行专访报道。
保护和传承民族艺术瑰宝不仅仅是政府和传承人的责任,也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关注和重视。许多高校聘请陈世芳为大学生培训东北大鼓表演人才,如今,她已被辽宁师范大学等三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2019年9月,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申请立项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东北大鼓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正式开班,陈世芳受聘于该项目的教学负责人,当她庄重地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认识到,东北大鼓这项古老艺术的保护已被国家提上了新的高度。
从担任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大鼓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教学负责人那一刻起,陈世芳就时刻提醒自己,东北大鼓是国家艺术,一定要为国家负责,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完成国家赋予的教学使命。
《东北大鼓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陈世芳拿出全部精力,克服时间短、任务重等困难,经过两个多月对学员集中培训,终于按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的教学任务。
当陈世芳看到培训班里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具有高等学历、年轻的艺术人才在短期内掌握东北大鼓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能时,感到东北大鼓的人才队伍又注入了新的血液,东北大鼓的传承与保护又有了新的希望,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张家港市瑰宝离心机
鼓韵悠悠,芳心殷殷。陈世芳舍家撇业十几年,为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遗”东北大鼓这项民族艺术瑰宝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表示,看到东北大鼓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后,会一如既往地沿着党的民族文艺发展路线和习近平主席文艺工作指导方针继续把传承事业做好。
张艺军,2005年学习摄影,至今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百余篇,有三十余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和入展。现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商银行摄影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大连金融摄影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