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位于隆阳区水寨乡集镇安置点的沃龙鞋业标准化厂房里,29名工人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正赶制一批发往国外的皮鞋订单。家住集镇安置点的杨芬告诉记者:“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水寨乡投资2亿余元,建设完成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786户3514人。为了让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水寨乡引进沃龙鞋业、保山欣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扶贫车间4个,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500余人。
杨芬的老家住在离集镇8公里的上江边村山底下组。2017年,她家和来自全乡各村的3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搬到水寨集镇安置点。沃龙鞋业扶贫车间建好后,杨芬经过为期3个月的岗前技能培训,成了扶贫车间的一名鞋面缝制师傅。
废旧塑料编织袋颗粒机切粒设备杨芬说:“我们的工资是底薪加计件提成,一般能挣到2000元左右,手脚勤快的还要高一些。”
来到棕元村保山欣顺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公司员工朱光魁和工友们正在对回收的农地膜、编织袋、塑料瓶等废旧塑料进行粉碎、清洗、配料、熟化、切粒、包装。
废旧塑料编织袋颗粒机切粒设备保山欣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废旧农地膜、编织袋等回收加工的企业,于2019年2月正式落地水寨乡棕元村,计划投资4000万余元建设4条生产线,年产3万余吨塑料颗粒。自今年3月份第一条生产线试生产以来,公司已吸纳当地劳动力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人。
朱光魁是棕元村大平坦安置点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女儿是上海同济大学的学生,小女儿在水寨中学读初中。保山欣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落地棕元村前,他常年在外打工,搬过砖、伐过木,收入不高,还顾不了家。去年9月份,朱光魁得知公司招聘员工,尤其重点照顾建档立卡贫困户,于是主动到公司报名。
“来扶贫车间上班,和打工相比收入要稳定。”朱光魁告诉记者,每月5000元的工资收入也不错,除去孩子上学的生活费以及家庭日用开销,每月还能结余一两千元呢。
公司负责人黄世勋介绍,公司其他3条生产线的设备最近几天就到货,预计七八月份可以试生产,到时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就业150人左右。
本报记者 刘自明 通讯员 施 颖 陈红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