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工业4.0的策源地,始终坚守“高精尖”的德国制造,经历了“柔性化、定制化生产;企业从产品平台向服务平台演进;物联网技术让工业互联网成为现实”三个发展阶段,已然成为全球工业4.0的典范。
10月14日,华制国际与国内某大型集团共赴德国,学习德国工业4.0以及智能制造。飞机刚抵达德国慕尼黑,学员们就兵分两路,一部分前往 2019参加德国奥格斯堡电梯展览会,另一部分前往慕尼黑大学及宝马丁格尔芬工厂参访学习。
奥格斯堡电梯展览会
德国奥格斯堡国际电梯、零部件及配件展览会(INTERLIFT )创办于1991年,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了14届。
此展览是世界上一流的电梯机械制造业及零配件技术专业展览会,同时也是作为全球电梯行业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为全球的电梯企业提供了产品展示、经验交流、贸易洽谈以及市场开拓的平台,为电梯领域各商业组织以及研究机构提供了良好的直接接触全球市场的机会,是世界各国开辟德国市场必选的专业展会。
每年的展览会上都会有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数百个参展商前往参展。观众人数高达2亿人次,其中49%的观众来自于海外。展品范围从电梯主机及驱动技术到电梯远程监视与自动报警系统等,展会含金量及参展价值非常大,还能在展会中找到与电梯行业有关的科技发展及问题解决方案。
此次华制国际与国内某大型集团的技术人员一起前往展会参观,亲眼得见世界一流的电梯设计,亲自体验了其性能,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对全球先进的产品参观、探讨和体验,对于自身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有着很重要的学习意义和启发。
慕尼黑大学
慕尼黑大学建校于1472年,1826年迁到了年轻的巴伐利亚王国首都,开始了一个学术发展壮大的时期,引入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并建立了多个新院系。
慕尼黑大学自15世纪建校以来便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具声望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有着德国“常春藤”之称的德国精英大学成员之一。
慕尼黑大学不仅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物理、化学、医学、数学等领域均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政治学 、文学、医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丰富多样、特色愈发鲜明的教学领域,一流的教学环境,有力推动了创新研究工作的进行。
慕尼黑大学人才辈出,名声斐然,至今培育了40余名诺贝尔物理学家、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等得主,马克斯·普朗克、马克斯·韦伯、沃纳·海森堡,欧姆,赫兹,贝时璋等都曾在此求学任教。
慕尼黑大学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医学和人文社科研究。但它在计算机语言学和地理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如它的分子生物基因中心实验室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建立的加速器实验室。此外,慕尼黑大学高水平研究的标志是其成员每年荣获的多种奖金和奖励,如德国研究协会的Gottfied-Wilbelm-Leibniz奖和Koeber奖。
在专业人士的讲解下,当企业高管游览慕尼黑大学时,不仅惊叹于其宏伟特色的教学建筑,更惊叹于它的文化以及精神传承。每一栋建筑都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部陈列与设计也都极具德国的文化特色与风格,让人大开眼界。
宝马丁格尔芬工厂
宝马集团在全球建有31个工厂,分布在14个国家。而宝马丁格尔芬工厂是宝马在全球最大的制造生产基地,占地相当于420分足球场。丁格尔芬工厂一直负责电池系统和电机两个核心部件的生产,几年前就开始为宝马Active E和普通混合动力车提供电池系统。
丁格尔芬工厂1967年建成,继50年前德国汉斯发动机厂被宝马收购后,此后一直为宝马生产零部件和整车,其中包括宝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电池包、驱动电机,前后轴模块等核心部件。
宝马集团推出i3和i8后,丁格尔芬工厂的核心部件产品线扩大到iPerformance下的所有车型,包括i3、i8、225xe、330e和最新的740e。其电池技术与电机技术一直都是丁格尔芬工厂制造的优势与核心,满足了不断变化的需求。
工厂内设有最新全自动冲压线体,耗费4500万欧,线体占地相当于17座别墅。冲压采用机器手和连续模结合,达到了一分钟出16件的速度,单次冲压时间不到4S,模具更换时间为6min。单组模具造价100万欧,单车下线节拍82s。
宝马车采用新型碳纤维材料,硬度和铝合金相同,质量比铝合金轻30%,从而降低车身重量,节约能耗。劳斯莱斯车身全部在丁格尔芬工厂生产,全年产能900台,全部人工打造,车身完成喷漆后发往英国组装完成,而宝马5系车型每天在丁格尔芬工厂下线就有1000台。
大家近距离观摩了宝马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被其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流畅的操作过程所折服,国内许多企业大多还在依靠人工流水线,如果能够借鉴国外的先进生产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定能破局当前的制造业瓶颈。
北京慕尼黑家用电梯小结
如今,工业4.0是全球制造的最高标准,而“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目标,也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面临巨大撕裂的大背景下,工业4.0带来的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或将对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带来巨大的颠覆、重组、融合、升级,中国可能掀起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所以我们要抢先一步、快于他人的去学习全球的创新技术与生产方式,打破“闭门造车”的狭隘观念,突破现有格局,打开全球视野,助力企业力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