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忆旧系列之十一)
作者:鲁安
一九四九年阴历(乙亥牛年)十月十六日,我出生在山东济南趵突泉畔的剪子巷91号。
国语中,有个俗语称谓“大街小巷”,想必所谓巷,与街来比,应该就是城市里短而窄的小径,一般来说,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不知是否应相当于上海的里弄和北京胡同;不过故乡的这条不太长的小巷子,却与北京官府人家的胡同和上海民国初年的里弄格外的不同,正如京剧《红灯记》里的一段唱腔,“一路上多保重山高水险,沿小巷过短桥僻静安全”,恰如其分的描述了济南剪子巷独特的自然历史风韵。
临河而建的东侧两层小石楼,矗立在趵突泉喷涌的潺潺流水中,墨绿色的笮草随水流上下波动,鱼在水草中时隐或现,河虾小螃蟹在河边的石头楼地基青石板缝隙中“驻营扎寨”,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嘎拉油子”(一种水生腹足类泉水螺)一抓一大把,一吃满嘴香。
趵突泉的泉水是生命之泉,趵突泉三股水是恒温泉,一般长年保持在摄氏18度左右。譬如冬季里济南寒风凛冽,地都冻裂了,济南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28多度的温差,使人们感觉到这里的泉水温暖如春;而到了夏天,酷暑难捱,济南盆地的温度在摄氏35度,地表温度更高,不过把手伸进泉水里,泉水倒是冰镇乍凉(济南俗语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男孩子们乐此不疲夏天戏水欢闹的乐园。
他们倒不是抓鱼捉蟹,而是在河里游泳,有的小伙伴可以从大板桥一直潜水到小板桥,也可以在小板桥上扎个猛子,再游向西门桥。孩子们随水里的榨草一起起伏,尤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皎洁的月色中,一群赤膊溜光的孩子们,像水鸭子一样在河里嬉闹,不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么?
而女孩子们一般则是帮助家里,提篮携杵,站在河边洗衣服,搓板自然是不用带的,因为河边有太多的青石就是天然的搓板。“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不也是具有诗意吗?尤其夕阳西下,胳膊肘里挽着洗好的衣物的竹篮,布衣女儿穿过竹林,轻步回家吃饭,不正是王维笔下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生动的画面吗?
小河上有穹形的大板桥和平直青石板搭建的的小板桥,大小两桥把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装扮的格外具有韵味;趵突泉泉水甘甜,三股水日夜喷涌,临河小楼里的二楼窗户,其实都是提水的用的,吊一个水桶,直接到河里提水是最简单不过的;当然也有人家的后门,就是下河的台阶,方便家人到河里洗洗涮涮。夏天泉水清冽冰凉,而冬天则雾气氤氲,人在云中雾里桥上行,别有一番北国江南的景致。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文宗二年(837年)初夏,古都洛阳赋诗作词《江南好》中描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其实,以剪子巷为岸,向北奔流的泉水真的比梦境里江南水乡还要美,毕竟是天下第一泉呀。
通过二弟,著名山东油画家德润先生送了一幅很小的剪子巷后河的石头墙油画,我把它挂在家里上二楼的楼梯墙上,每天上下楼梯,都可以看见这幅我出生地的画作,她在我心中。
剪子巷东西两侧的建筑,大部分是由长方形青石块垒砌的的两层具有门面楼房。门面在楼下,楼上有邻街的窗户。鉴于剪子巷和向南连结的花墙子街都是济南古城最低漥的地方之一,石头楼的大门,都有拾级而上的石头阶梯,一般也都两三个台阶而已,既方便了来访购物的顾客,也避免了涝时大水时的倒灌。
由于商贾的原因,剪子巷不像花墙子街,西侧的石头楼上灌满了长青的爬山虎,有冬暖夏凉的泉水滋润,加上太阳从早到晚的西晒,爬山虎长得特别的旺盛。剪子巷和花墙子街路面,都是长条形的青石板路面,人们经过剪子巷,特别在夏天,一般都要脱鞋,手提鞋子前行,因为泉水从青石板的缝隙中无声无息的漫溢出来,尤其八月中旬的夜晚,“明月照古城,泉水石上流”,街面上到处湿漉漉的,和心上的人结伴同行在剪子巷,相互搀扶提携(或者鞋字更为恰当罢),是别的城市见不到的景象,宛如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美的让人流连忘返。
铺设街面的的大青石,源自南山古生代末期的石灰岩,特别坚硬,但又清脆,酷暑当午的暴晒,如果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青石板自然就裂了开来,也就是这个原因,街面上不规则的缝隙特别的多,开裂的又是那么潇洒自如,透过这些裂缝向街面自动喷涌泉水的现象,人工是设计不出来的,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剪子巷这条古巷更具有吸引人的特别的魅力。滚剪板机
让剪子巷更具魅力的还有它的商业和人文环境。说到商业,提到剪子巷,一些人就会想到这里应该是专买剪子和铁器的一条小巷,而得其名,然则不尽其然。这里的繁华,除了巷子北部的打铁铺、锅、锄、铣和剪子专卖店铺,其实更多的还有大旅店、理发店(过去叫剃头店)、纺织丝店、花店、布店、针头线脑、玻璃器皿、胰子(一种肥皂)雪花膏日用品、戏装店、染坊、茶叶店、小酒店、小饭庄等应有尽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剪子巷的北头,随着济南火车站的建立,还有一个济南历史最久、影响力最大,直到现在还在经营的剪子巷北头火车售票处。虽然这个售票处门脸开在老共青团路(现在称共青团路)上,但老济南还是说剪子巷火车票预售处。
走南闯北的商人和游人,清末民初,一般都是住在剪子巷大旅店,畅游趵突泉,洽谈商务在劝业场(老济南话劝场),吃饭在汇泉楼,看有声电影在新华,预定火车票,就在剪子巷火车票预售处。这样吃住行商和旅游,都一块齐活儿了,省事又方便。
再扯的远点儿,济南火车站,它被世界誉为远东第一站,是我国一处享誉世界的著名地标。它由百多年前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建造,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伸向蓝天的高大钟楼体现了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理念,设计者又把与他们信仰中的上帝相衔接的尖顶改换成了罗马式的圆顶,并把圆顶下的墙面装饰上四个圆形大时钟,用以替代只可用听觉感知的教堂钟声,既增添了视觉观赏性,又为旅客提供了方便,可以说民国时期住在济南的旅客,应该就是从这个火车站车票预售处开始他们行程的。
当然,还有建于1904年的老济南火车站,老济南人都把它称为北关火车站,北关火车站距离剪子巷火车车票预售处并不太远,沿着西门桥往北就到了。这里是胶济铁路的第一站,是去章丘,寿光,烟台,青岛等地的必经之路,北关站就有这种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没有铁路之前,城市繁华区一般都临水而兴旺,北关一带也是如此。记得由西门到北关站的沿河西侧,一路北去,有很多工厂作坊。如大染坊、面粉厂(后来的挂面厂)、造纸厂、发电厂;甚至铜元局,推测后者应该是与造铜币有关吧。
当然,在中国近代史上,济南很多进入史册的有声电影影剧院,也都在剪子巷附近。如在九十六年前济南旧军门巷建立的济南电影院,50年代后更名新华电影院;济南地标性建筑,在人民商场的中国电影院,古色古香的中式门楼,是一代人的记忆,以及在城顶附近的大同剧院,都位于剪子巷向北东西两厢不远的地方。
除了往北,我们聊聊剪子巷往西。在剪子巷南端与五路狮子口往西,记得小时候有很多的小摊贩,有的也有门头。在这里卖锅饼、烧饼油条和豆腐脑等小吃。大姊的同班同学中,有一位日裔的同学,暂且称为白姐吧,抗战胜利后父母不知漂泊何处,孤苦零丁的白姐和奶奶相依为命。我的母亲时不时买了锅饼,让大姊送到白姐的住处,有时也送些衣物和毯子接济她们。经过十几年的煎熬,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后,经过相关单位的帮助,白姐找到了工作,也组建了家庭,正巧她的住处,与大姊住的计量局宿舍都在青年桥附近,而且离我们住的南新街的家(1957年之后,我们全家也迁入爷爷在南新街十九世纪初买的南新街65号,与张志故居为邻)也不远,他们就常常来我们南新街的街看望母亲,这也是当时剪子巷人文环境而结缘吧。
从五路狮子口再往西,靠近长春观那条街巷北首高台大门里,曾经是一位二中的同窗,也是我的至交,学兄高杰先生的住所。杰兄的哥哥高俊,也是我的兄长,得益于趵突泉这块风水宝地,高家真的是一家俊杰。高家兄弟个子高,初中时都已经一米八十以上的个头了,除了学习好,打篮球也是济南皇亭青少年业余体校的高手。在二中高中部篮球队王新力,苏魁英这些篮球大侠的指导下,初中部的高杰也常常上场,露上一手。
我和高杰兄交往深了,经常去他们家玩,高伯伯和伯母善良慈祥,拿出糖果来招待我们。我喜欢写字,记得初二或初三(1966年)时写了四幅屏送给杰兄,得到杰兄的父亲,高伯的夸奖和鼓励。从那以后,无论到哪里,书写毛笔字,我都没有丢弃过。
五十多年后,最近我们通过微信和杰兄又连络上了,才知道高捷兄在瓷板刻瓷画方面很有造诣,中国书画山水和花鸟也别具一格(见图),而且一代胜过一代。杰兄微信的头像,应该是孙子辈孩子的头像,和高杰少年时一个模样,真是“忠厚人家传家远,书香门第继世长”了。通过杰兄的介绍交谈,我逐渐回忆起了住在剪子巷附近的同学的名字,如李新民、朱秀强、周佩珠、刘淑梅、魏新民、单文华、路雯、何鑫铭等,这些同窗的脸庞和笑容,常常浮现在脑海里。
剪子巷,就是这样一条汇集沿着汇集趵突泉泉水北流河而建的商业街,也是各路人物会聚的地方,它南起五路狮子口和花墙子街衔接,北到共青团路,最宽的地方也就7-8米,最窄只有4-5米左右。巷子不长,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滚滚的的财运如趵突泉东流水,奔腾流淌复又来,这里成为天然的聚宝盆,是几百年来济南少有的商贾聚集之地 。
历史上看,其实剪子巷从宋、元、明时期就已经是商务重镇,与漕运、铁业、盐业、纺织业的发展和西关码头兴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清末胶济线和京沪铁路的铺设,又如虎添翼,给这一带的商贸繁荣增加了助力。
据有关文献记载,剪子巷是借济南名胜趵突泉和西关码头之地利而兴起的。北宋熙宁年间,济南太守曾巩在大明湖北岸修筑汇波桥,疏通城区积水。到了宋金之交的金熙宗天会三年(1137),济南开凿小清河,将流入济南北部湖泊地带的泉水引入渤海,城区由南向北逐渐涸为平陆。
那时趵突泉和大明湖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自元代以来,运河漕运大兴,济南既有运河流经,又有以盐运为主的大、小清河,除泺口码头外,西关一带也已成为盐粮货运码头。明朝始以济南府为山东的管理中心,大规模建城与兴修水利工程并举。洪武四年(1371),济南重建城墙,在原来土城墙内外以砖石建成“高三丈二尺、阔五丈、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的砖石城墙,东西南北各有城门,由于地势和水路之故,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并不遥相呼应对称而建,同时挖掘了“阔五十丈、深三丈”的护城河。
此时的济南府已经发展成为山东最大的商业城市,铁业、盐运和丝织业尤为兴盛。明显宗成化七年(1471),经过疏浚的大清河与会通河(今大运河)相衔接,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济南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到明代中叶,济南西关作为城门外最繁华的地方,船舶货运来往、作坊云集、商铺林立,也出现了以铁具作坊集中、也就有了剪子巷,篦子巷等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巷。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剪子巷一带已经是济南最繁华的手工业、商贸区了。这一地区成于明,繁荣鼎盛于清康熙、乾隆时期。而到了清末,这一带已是真正的繁华商贾之地了。清光绪年间,随着济南府经济文化教育商贸等地位的提高,以及水路、尤其铁路运输的便利,山西交河、北京东郊以及章丘的铁匠们纷纷涌入济南,狭长的剪子巷内铁匠铺多时达十几家,其产品主要是剪、刀、锅、铲、勺及锄、镰、锨、镢等小农具,分布在巷子北头,东西两旁多为铁器店,店铺多为二层楼房,前店后坊,或上宅下店,生意十分红火,满巷子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
街巷中终日顾客盈门,俗语说打铁趁热,加上工匠们挥汗如雨,和着打铁的号子声,红通通的铁器和千锤百鍊的打击碰撞声,本身就是一部民生生产的交响乐曲,应该比现场表演更真实不做作走样。小时候我常常在那里长时间的驻足观赏,也是一大乐事,剪子巷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叫响了。记得初中同学周桂琴的家就在小板桥再往北的剪子巷东侧的一栋楼房中,80年代旧地重游,还专门去过探访,只是人去楼空,好不伤感。
我们二中初中很多同学,就住在剪子巷及周边的巷子里,记的名字,其中一位是高东博学兄。高东博,名如其人;多年的同窗学兄,温良恭俭让,总是穿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上身标准的中山装,风纪扣任何时间都记系的紧紧的,加上他鼻子上的那副眼镜,就更加文质彬彬了。记忆中去高东博家,一定要从剪子巷往北,到小板桥路口东折,跨过小板桥,才能抵达高家,真的是“沿小巷,过短桥”了,当然就一路平安,僻静安全抵达了,如果记忆准确的话,高东博家住在西券门巷,券门应该与西门驻守的古代官兵有关,只是记不得当时博兄居住的那条小巷有无拱形的券门,但具体位置就是在距西门桥附近,几步路而已。
当时济南府剪子巷附近的柴家巷、篦子巷,盛唐巷,郝家巷、冉家巷、东西券门巷等被誉称为西关“八大巷”,如果东博学兄能看到这篇拙文,期冀券门(读音xuan 四声,men)没有拆掉,并请接受遥寄于万里之外学弟的祝福,健康长寿。我的祖上独具慧眼,百年前买下了剪子巷91号,还是聊聊我出生的这个前楼后院的建筑吧。
我的出生地,济南剪子巷91号,其位置就在剪子巷南端和五路狮子口的交叉口,是剪子巷南端路西的最后一栋石头两层楼房建筑,正门开在剪子巷,有两个门头,楼上有四个窗户,窗上部为拱形图案,三级台阶。此建筑设计气势非凡,前楼后院;前楼手工作坊门面,做起生意气派,后院家庭起居生活惬意。据传在康干时代,此处是济南闻名遐迩的当铺,也兼作镖局。
赵家祖上清末年间,从长清学买卖来到趵突泉畔,白手起家,从染线到做纺织,靠着诚信和人缘,逐渐积累了资金,盘下了这栋石头楼院落,创立了《济南志诚制线社》,爷爷亲口告诉我说:“安子,有志者事竟成,生意成功惟有诚”,这就是志诚制线社名称的缘由。
由于爷爷经营有方,祖母,父亲和母亲一家人齐心合力,吃苦耐劳,生意越来越大,作坊工友也越来越多,上个世纪20年代,爷爷又在南新街添置了一处房产,南新街65号,和原国民政府山东检察厅厅长张志博士为邻(张志故居为南新街63号),同时在花墙子街还有染线的作坊,记忆中南新街赵家老宅中有几口盛水的大缸,都有一米多深,估计都是旧时染线用大染缸。我们家的生意和上个世纪初叶济南的丝织丝网(头簪网),各色花边,纺织编织工艺品出口欧洲有很密切的关联,据当时工艺局的统计,这类的丝织品济南占了很大的比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刘禹锡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为此70年代末,我在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读研期间,也多次到南京的乌衣巷探访,这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小巷子,座落在秦淮河畔。当我站在乌衣巷,体会到的是那里的一砖一石上承载的历史的厚重,一廊一瓦中保留的文人气质,常常想起故乡趵突泉畔的我出生的这栋石头院落,尤其是那王榭堂前燕,真的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那情那景,何其相似乃尔。
剪子巷91号的后院,是一个正长方形的院落,没有西屋,北房三间正房,为堂屋;南房三间,南房一排很高,估计南房的后墙可以做为围墙的原因吧,后墙正是五路狮子口的街巷的北墙。母亲除了做工,还要收拾庭院,记得门面楼房的西墙上,也有两个后门,只是单门而已。出了后门进入院落之前,有一个木制的大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个圆形的荷花池,母亲还在池里养了金鱼。母亲一生和花草有缘,院子里种满了喇叭花,金银花,栀子花和夜来香。
春天来了,母亲养的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就在南房的屋檐边褡窝,母亲就教我童瑶,“燕子褡窝一口口泥,乖孩子从小好(四声)学习”。燕子在北方人的心中是一种吉祥的鸟,它和喜鹊一样并例为北方的吉祥鸟儿。每当到春季,成双结队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的老家,那是一道特有的风景。小燕子有着惊人的记忆力,绝对没有找错家的,都能找到它们自已曾经住过的小窝。母亲特别乐观,每天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我小时候是个“黏糊头”,爱哭黏缠人,妈妈就把我抱在怀里,摇着哄着我,还教我唱歌,“小燕子,穿花衣,每年春天来这里,要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啊,在母亲怀抱里的孩子,妈妈就是春天,在孩子们的心里是最美丽的。
院落里充满了欢乐,每到中秋八月十五,圆圆的大月亮升起来了,我们一家人和工友们围坐在摆满了瓜果盒月饼的矮桌旁,饮茶赏月。南房屋檐下的燕子也来参加,飞来飞去的为我们驱赶着蚊虫,上边的哥哥姐姐大了些,忙着招呼叔叔大爷,我就在母亲的怀抱里,听着妈妈的童谣:“月亮奶奶,好吃韭菜,韭菜希辣,好吃黄瓜,黄瓜有种,好吃油饼…..”,有时候童谣是“崩木根(济南话)”:“啦呱啦呱,窗户台上种上二亩甜瓜,…..”。
夜深了,剪子巷上卖晚上小吃的吆喝声时起彼伏,有卖八宝粥的,有卖心里美脆萝贝(应该是卜,济南话为贝),我最喜欢的吃的是鸡鸭盹肝,五香味,可香了。吃完了,接爷爷的洋车也到门口了,一般情况下,爷爷都会带上我,和爷爷一起坐洋车回到南新街赵家老宅,和大姑姑睡一个大床,大家都说我小时候长的特别乖巧,属于人见人爱的那种男孩儿。
在剪子巷,我住南房;在南新街,我住北屋;而南新街和剪子巷,正好也是一南一北,小时候的一南一北,是否有一种命运的安排是奔波南北呢?尔后的环球东西两岸又预示着什么呢?正如九百多前曾经生活在趵突泉畔的李清照诗词歌赋:“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宋朝著名诗词歌赋作家李清照文词绝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一外太空环形山以李清照为名,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获得这样的殊荣;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她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后来经过靖康之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一代词人李清照的趵突泉故居就在距离剪子巷大板桥不远的地方。
趵突泉的大板桥(石头桥)究竟建于何时很难确定,据史料记载,1633年(明崇祯六年)《历乘·建置》曰:“广会桥在趵突泉下流”;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山水考》载:“泺水又北分二渠名曰夹河,以防水瀑涨也。平时东流恒微皆有桥,旧以木为之,名曰大板桥即旧志之广会桥也。”由此可见,大板桥就是昔日的木板广会桥。小时候的记忆中,我记得过了大板桥,在桥的东南侧附近,竖有石碑,应该有筑建石头桥的文字记载,只是碑去文失,颇为可惜,现在尚存的另外一块石碑,为清末同治年间所竖。
记得在离开二中之际,和同班同学延祯,家侃在大板桥上有过促膝长谈,当时他们是农村插队落户,我则赴内蒙支边,谈到未来。我们只是无语,只是望着潺潺北向的流水,看着水中的搾草顺水起伏摇曳,两岸石头楼的墙壁上,层层的绿苔植物,厚厚的。延祯兄住在大同剧院附近的估衣市街,家侃兄住在营盘街的银行宿舍大楼,如果记忆准确的话,我们三个老同学在傍晚还去趵突泉前街一家面馆,各自吃了一碗阳春面,作为离别聚会之餐。当时还做了一首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长亭桥头互相送,兄弟飘零各西东,何时共剪一窗烛,泉边邀月再品茗“,后来延祯从农村抽调到教育战线做了老师,好不容易才调回济南,而家侃兄却没有了消息,何时我们才能重逢泉边邀月再品茗呢?请大板桥和趵突泉的竹林记住我们五十多年前的约会吧。
我的出生地,剪子巷91号,距离大板桥,也就几步之遥。剪子巷91号楼是剪子巷西侧南头的最后一栋建筑物,而东侧就是东行大板桥的石头路,只是五路狮子口在这里东行,并不是规整的十字路;严格来说,是一个丁字路口,面对五路狮子口的是剪子巷东侧的茶叶庄的门面,有点儿路冲吧,而茶叶庄的南侧正是大板桥引桥之路,这种情况在泉城趵突泉附近的小巷中非常的普遍,应该说是临水而建的特点或许有其他原因吧,否则怎么说是曲径通幽呢?
渡过童年并长年居住在剪子巷102号(我居住的剪子巷91号斜对面的邻居)的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歌唱家彭书民教授告诉我, 茶叶庄的业主姓豆,与豆老板北侧为邻的是一家戏装店,和老皮家裁纺店,在往北就是彭家的布匹店。书民教授微信里说,我们俩才是真正的“同土同水发小”,只是在56年末我们石头楼作为志成制线社的资产公私合营,我们全家搬到了南新街居住,当时书民教授还在襁褓之中,时间上失之交臂;不过我们都有对故乡浓浓的怀念和情感,经历是相同的,心有灵犀是相通的。
书民教授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我们剪子巷这一代人的骄傲。他对泉城故乡的深厚情感,都溶在他微信的名称上,他没有用艺术家书画家之类,只用了“鱼虾荷蟹”四个大字,其实表达了他对水巷,对故土的那份情感,因为他的旧居后墙,就是趵突泉淙淙流水的河流西岸,正如书法家赵孟咏趵突泉诗词所述 :“澧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云蒸霞蔚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 。
书民教授就是枕着趵突泉波涛泉水长大的,画作就非常有水之灵气;被誉为当代虾王,他画的虾被誉为有齐白石之韵,的确他是齐白石再传弟子,在北京有《彭书民艺术馆》,收藏了世界级的书画精品300多幅,桃李芬芳满天下,多位名人拜他为师,目前担任美国担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主席,是中美文化交流的民间友好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推动者。
在交谈中,好友至交们,还提供了剪子巷另外的一些新的信息,在剪子巷中段的大旅店,其实是位于东西两厢,西侧是二楼楼房,斜对面是平房,两处是一家经营;另外在剪子巷中段,有一杂货铺,除了油盐酱醋,文具纸张,其实是一个小小的酒铺,犹如绍兴水巷的小酒馆。记得在2007年,我受邀去绍兴讲学,在鲁迅文章孔乙己酒店,还真的就了老黄酒,吃了茴香豆。绍兴有“十豆过酒”的说法,“酒”当然是绍兴黄酒,“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绍兴黄酒至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而“十豆”,则为罗汉豆、鲜蚕豆、带壳鲜毛豆、茴香豆、盐青豆、爆开豆、兰花豆等。在济南剪子巷就没有那么多豆了,不过泉水还是济南的好,用趵突泉冲上一壶茶,点上二两老白干,就着一块五香豆腐干或者疙搭皮也就打发了,一般服务于下里巴人,运水工和车夫杂役,这个老旧馆的老板娘姓陈,也是高台子大门,位于剪子巷西侧。
常言道,酒足饭饱,在剪子巷上,也有饭食供应,朋友告诉我,在剪子巷北头,距离大旅店不远,有一家王家粥铺,一般供应早点和夜宵,其实也可以理解,一般商务贸易洽谈,各地来济南人员,早餐吃的饱饱的,忙乎一天,晚上再来一顿满意的夜宵,也是济南人的待客之道。说起来粥店开在旅店附近也是明智之举,不过名字是王家粥铺,想必买的可不仅仅完全是粥吧,据说这家粥铺供应的小炒,特有的酥菜,米粉和烧饼都是济南特色菜式中的手拿绝活。
总而言之,剪子巷不是以买剪子而出名的一条济南老街巷。
尤其在清末民初,这里有吃,有喝,有商,有住,有看,有娱乐,有游玩,成为货物集中和批发集散地,水路,陆路,和铁路运输都非常便捷,成为老济南西关一带的最繁华的地段。
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判断,我认为,在济南剪子巷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应该是先有剪子巷的西侧建筑,这些建筑都以北向奔涌的河流为码头,且与当时的漕运,盐业,和打铁手工业制造作坊有关;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借鉴南方水巷的建筑经验,和商业活动的发展和货物的集散运输,才有了沿河的东侧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后墙成为河道的西岸。正是这种原因,才导致剪子巷两侧的建筑物, 不仅没有对称性,而且在很多地方是里出外拐的,这是随水而建的一个特点;造成巷子宽的地方有七米之多,而窄的地方仅有四米多点而已。不过当时的商贸繁荣情景,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种情况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也是如此,书民兄就告诉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斜对门的豆家茶叶庄就关门了,不仅关门把人家的门也封了,他们只好在大板桥一侧开了旁门。那个地方,应该是别家过去买黑胰子(肥皂)的店面。
只是现在,剪子巷名虽在,实已不符了,到大板桥西桥头也没路可走了,昔日车水马龙繁荣景象不复存在了。在2010年我重返旧地的诗为证:“泉城趵突有楼台,大板拱桥小板窄,三股源水皆北向,二分径流自东来;修旧如新谁能识,济水古貌唤不回,且欲近寻祖宅地,旧地重游何释怀?”更不见了桥下碧绿的搾草,水中的鱼虾,戏水的儿童和洗衣的浣女……。
不过没有关系,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郝志国老师,国家一级美术师。2007年末,美国中华艺术宫邀请郝老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个人画展,我们并为郝老师成立了北美创作工作室,同时介绍他参加了世界著名的拉古那海滩艺术展览,作品参赛入选,我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交谈中,我提出为我的出生地剪子巷创作一幅泉城水乡上河图的构想,得到郝老师的欣然首肯。他回国后,多次来到济南,在两位弟弟的陪同下,两次游览趵突泉,经过西门桥、东流水到大明湖,在大板桥写生,然后经过两年多的创作,完成了六米长卷《剪子巷商贸上河图》,我计划把这幅长卷陈列在南新街的赵家老宅,加上母亲的剪纸,二弟的彩润中国画,小妹的琥珀收藏品和小弟的小楷书法作品一起陈列,说不定这篇拙文,就是当年剪子巷最恰当的解说词呢。
行文至此,文章该结束了,写文章讲究首尾呼应,我查了阴历阳历的换算,就以下面的文字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语罢。
1949年农历10月16号,是牛年,按照阳历应该是1949年的12月5日,恰逢星期一,我本来就是属牛,再加上周一又是开工上班的日子;所以无论阴阳,我的一生应该就是属于四处奔波,吃的是草,俯首甘为的命运罢,不过人生本来就是理应如此。
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2020/6/2 初稿于美国协和大学校园
感谢高杰、书民两位仁兄提供宝贵资料
感谢玉海、夏伟帮助提供照片,鼓励支持
感谢家人在疫情期间给予的帮助和鼓励
感恩经历的岁月和母亲给予的乐观豁达及对未来美好追求
滚剪板机文中所提到的名字如有错误,由作者负责,并深深歉意,
毕竟50多年过去了,原谅记忆有误,特此鞠躬
2020/6/10 定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