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洁能源、煤炭能源的替代品,天然气需求近年来强劲增长,前文已经对液化天然气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参见液化天然气市场,蕴藏了哪些机遇),本文将对我国天然气行业供需和天然气气源结构进行展开分析
01我国天然气行业供需分析
1、需求分析
(1)政策支持下,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将逐步提升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仅为8%。2004年以来,为了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规范发展天然气行业。2016年印发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天然气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从上游资源勘探、中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下游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2017年,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达到10%左右;到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的工作目标。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比7.92%,与既定目标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1:天然气消费量及增长空间预测
资料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
(2)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长,城镇燃气和工业燃料为主要消费领域
自2000年来,国内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长,除2015年增速较低外,其余年份均保持10%左右的增速。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北方地区“煤改气”力度趋弱等因素影响,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稳中趋缓,年增长率仅为7%。
图2: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单位: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Wind
天然气的消费领域主要分为:城镇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化工用气四类。
工业燃料用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将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气量,二是城市中锅炉、窑炉的使用气量;
甘肃燃气锅炉价格城镇燃气主要是指城市和乡镇居民用气量、商业用气量以及供暖等公共服务用气;
发电用气主要用在热电联产、调峰电站和分布式能源项目中;
化工用气主要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链的用气量,包括生产合成氨、甲醇、氢气、氢氟酸等。
2017年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工业锅炉进行了大规模的“煤改气”,叠加当年经济上行钢铁产量增加,导致对燃料需求提升,工业燃气消费量大幅增加;同时,2012-2017年天然气发电项目持续推进,提升了发电用气的需求。工业燃气和发电用气消费量的快速上升使得2017年与2018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重新回到15%以上的水平。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城镇燃气和工业燃料合计占比70%以上,是天然气的主要应用领域。除2015年工业用气比重超过城燃用气之外,其余年份城燃用气一直是天然气消费量最多的领域。有专家预测,到2024年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将占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46%、40%。
图3: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Wind
2、供给分析
(1)天然气储量分析
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03.2万亿立方米,储量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中东、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中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02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储量的比例不足3%。2019年,中国新增探明储量1.4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8%。自2012年以来,我国新探明天然气储量呈持续放缓状态。整体来看,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储采比是指一国或地区每年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天然气总产量的比值。储采比也称为可采年限,其含义是当不再继续勘探可采储量,且总产量保持不变时,天然气尚可使用年限。2018年,中东地区储采比最高,达到110年;欧盟、美国的储采比则较低,约为10年;中国储采比为38年,占全球平均天然气储采比的2/3左右。世界不同地区储采比水平及演变特点差异很大。美国在天然气快速发展期储采比明显下降,之后长期以10左右的低储采比有效保障天然气供给。我国天然气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天然气储采比逐渐下降,不利于天然气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图4: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天然气储采比
数据来源:Wind
中国气田以中小型为主,大多数气田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现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其中塔里木、四川盆地资源最丰富,共占总资源量的40%以上。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四川盆地位于四省市境内,分别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具体来看,陕西、四川、新疆三大西部省份的天然气储量最为丰富,产量也最高。
表1:我国天然气资源区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天然气产量分析
我国天然气供给来源主要由国产常规气、非常规气、进口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LNG)构成。
自2010年以来,我国国产天然气产量持续上升,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数据显示,2019年国产天然气产量约为1,73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6立方米,增速8%;2020年第一季度,国产天然气产量48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
图5:国产天然气产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Wind
3、供需分析
通过对国内天然气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长久以来国内天然气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供需缺口呈持续扩大趋势。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缺口超1300亿立方米。
图6:国内天然气供需分析
数据来源:Wind
相对于天然气需求量的迅猛增长,我国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长有限、非常规天然气尚不成气候,导致国内天然气需求缺口长期存在且存在逐年扩大的趋势。因此,我国近年天然气进口量持续上升,以弥补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缺口。
201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30%左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仅为166亿立方米,到2019年天然气进口量达13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倍以上。2017年以来,进口天然气(包括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在我国天然气供应总量中的占比超40%,2019年达到44%。可见,进口天然气在我国天然气供应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后期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进一步增加,天然气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可能还会继续攀升。
图7: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图8:我国进口天然气的结构及进口依赖度
数据来源:Wind
4、天然气定价机制
全球天然气贸易市场可分为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区域性贸易市场,并形成两套定价机制:天然气交易中心竞价、与竞争能源挂钩定价。其中,北美天然气贸易市场采用交易中心竞价机制,而欧洲和亚太地区贸易市场主要采用与竞争能源挂钩的定价机制。中国的进口LNG大部分采用与日本原油清关价格(JCC)挂钩的定价机制。中国进口管道气定价与国际管道气贸易定价方式基本一致,根据《中国天然气进口价格机制研究》,中缅气与原油挂钩,中亚气与成品油挂钩。
我国对天然气实施国家管制定价,生产、管输、配送三个环节均实行国家指导价。国内天然气在不同环节的价格分别是出厂价、门站价、零售价。其中,门站价包括出厂价和管输价,零售价包括门站价与城市配气费用。出厂价、管输价、门站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配气价由省级物价主管部门管理。
另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天然气价格形成的新机制,抓紧建设天然气现货交易中心。2015年,中国第一家具有市场化特征的天然气电子交易平台,上海石油交易所正式投入运行。但由于国内天然气市场固有的垄断性、政府价格干预等特征,上海交易所并未实现理想的市场性竞争局面。
02我国天然气气源结构分析
1、天然气市场结构
中国的天然气市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资源获取(开采/进口)、中游资源储存与输配、下游分销三部分。
上游资源获取环节主要指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LNG的海外进口,相关资源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此外深圳燃气、广汇能源、新奥集团等企业也拥有一定规模的LNG接收站。
中游输配环节包括通过长输管网、省级运输管道、LNG运输船和运输车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居于主导地位,呈现一定的垄断性特征。
下游常规的燃气分销公司主要涵盖三块业务:燃气接驳、燃气运营和燃气设备代销。
图9:天然气市场产业链梳理
2、天然气气源结构分析
国内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如2018年陕西省、四川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7.5%、25.3%和20%。但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从部分地区2017年的天然气消费量情况来看,广东、北京、山东、上海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7.1%、6.7%、5.0%、3.0%,处于较高水平,但这些地区内几乎没有气田供应,天然气行业存在严重的地域错配问题。为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国产天然气供应呈现出显著的跨区域流动特点,主要表现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三大工程。
图10:2018年中国天然气分省份产量占比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西气东输工程以中亚进口管道气、西北地区国产气为主要气源,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依托跨境、跨区域输气管道,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天然气分别占全国海陆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7%、22%。通过加大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开发和突破陆相页岩气开发技术瓶颈,加大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以及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天然气产量有望再上新台阶。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该工程以缅甸进口管道气、川渝地区产出天然气为主要气源,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四川盆地是常规气、非常规气“双富集”气区,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23%和26%。通过加大深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开发,未来四川盆地天然气生产将占国内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页岩气有望超过常规气成为主力气源。
海气登陆以沿海地区的进口液化天然气和中国渤海、黄海和南海海域的产出气为主要气域,依托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海底输气管道向临海区域供气,具有就地消费的特点。在完善环渤海地区管网体系的基础上,依托现有港区布局建设LNG接收站,增强北方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多元保障及抗风险能力。在全力打造环渤海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的同时,坚决履行环保要求,即政府需在填海环保政策、用地用海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进口管道气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四条天然气进口管道,分别为中亚A、B、C线及中缅线。中亚天然气气源主要来自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中缅线气源则主要来自于缅甸海上若开盆地的三个气田。另外,中石油于2014年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签署30年期的中俄天然气供应协议。中俄天然气协议商定的天然气进口通道包括东线、西线两条,设计年供气量分别为380亿方、300亿方。目前中俄东、西线均在建设当中,气源分别来自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预期,未来我国进口管道气年供应能力将达到1650亿立方米。
进口液化天然气方面,LNG接收站周转能力不断扩容。作为国家重要的海上油气战略通道,LNG接收站的战略定位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原来的“替补队员”成为“绝对主力”。截至2019年底,中国累计建成并投运22座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为7082万吨,接收站基本辐射沿海各省。2019年有2座LNG接收站投运,新增接收能力160万吨,分别是中海油防城港LNG和深圳燃气LNG储备站。进口LNG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其中,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LNG的最大来源国,2019年进口量为3080万吨,约占同期LNG进口量的50%。
表2:截至2019年我国已投运的LNG接收站
甘肃燃气锅炉价格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11:2019年中国LNG进口主要来源国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正略咨询特组织专家团队推出能源行业研究系列文章,对能源行业整体政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1.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2.传统能源企业的销售模式研究;3.液化天然气市场,蕴藏了哪些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