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治理,这些城市这样做】
临近盛夏,典农河舒缓地从银川市亲水大街西侧缓缓流过。这条全长约180公里的流动“玉带”,串起了宁夏北部6个县(区)。曾经的农田退水沟道,经过连通清淤、岸线绿化,成为一条镶嵌在银川平原上的水岸风光带。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宁夏各族人民。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
银川历史上就有“七十二连湖”之誉。近年来,银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治水”、聚合“治污”、聚焦“增绿”,坚持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一高三化”的发展路径,打造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园林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共荣共生。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韦蟾曾在《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写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如今,贺兰山下的人们,依然可以自豪地说,千年过去,诗人笔下的塞北江南依旧配得上它的美名!
聚力治水,护好“城市之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东进,形成浩浩巨川,出黑山峡后旖旎缓行,大河润泽,加之西边的贺兰山各山谷洪水、泉溪的冲击荡涤,在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地区,留下众多湖沼湿地。
银川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水,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河、湖、湿地、平原等地形地貌兼备的城市。黄河流经银川84公里,形成了百里生态长廊、万顷碧波湿地。
“万顷清波映夕阳,晚风时骤漾晴光。”朱元璋十六子朱栴曾在这里写下大量抒写湖泊湿地景致的诗文。丽景湖、七子湖、孔雀湖、燕鸽湖……至今,这些古已有之的大小湖泊遍布城市的东西南北。2017年燃煤锅炉整治
湖泊湿地是“城市之肾”。然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城市扩展,大面积围湖造田、填湖盖楼,到本世纪初,银川的湖泊湿地由原来的6.7万公顷锐减到1.2万公顷。城内外1000亩左右的天然湖泊只剩下10来个,且彼此相隔甚远,水源枯竭,灌排不畅,生态退化,出现“冬春一片白茫茫,夏秋到处水汪汪”的景象。
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银川市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10年间累计投入24.5亿元,大力开展退田(塘)还湖、河湖连通、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湿地管理等项目建设,建成城市综合公园2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并形成一系列规划和地方性法规,建立起长效机制。
千百年来,银川的湖泊湿地与引黄古灌区农田灌排水系良性互动,但随着一段时间以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加上部分城市污水排入沟道,造成水质恶化。
银川得益于黄河哺育,决不能让清流变成污水进入黄河,污染中华大地的“大动脉”。
“银川的生态水系在北方城市非常少见,蒸发量大,径流补水少,决定其无法像南方城市那样通过雨水稀释、水生植物吸附等方式修复。”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金龙高说。
近年来,银川市按照“源头治理、中段提升、末端兜底”的思路,大力开展水域生态治理——
在源头,实施东、西线清污分流工程,对全市1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农业“三禁三减”实现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零增长。
在中段,对入黄排污口进行深入排查,建成长30公里的银西河水系,清淤整治337公里的骨干沟道,完成银新干沟、西大沟等一批水体净化工程。
在末端,银川建成长50公里、水域面积1.1万亩的滨河水系湿地,截流中干沟等11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体汇入水系,8处人工湿地采取水生植物吸收+自然沉淀的方式,实现了滨河水系湿地互连共调同净化的功能,确保入黄水质稳定在四类。
鸟类是城市湿地的“晴雨表”。一本候鸟“搬家记”,折射了银川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变迁。
“去年10月,有鸟类爱好者在滨河水系永宁段拍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鹈鹕,成为在银川栖息的第241种野生鸟类。仅去年过境银川的红嘴鸥就有3万只。”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主任王筱平说。
野生鸟类对繁殖地的选择近乎苛刻,从一开始三三两两试探性地“打前站”,到呼朋唤友举家搬迁,越来越多候鸟“用脚投票”,在宜居银川的选项上打了钩。
自2002年以来,银川空气湿度从30%提高到50%。2018年,银川市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荣誉称号。
聚合治污,康健“城市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绵延70公里,阻挡了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有“父亲山”之称。2017年宁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以来,自元代开始的煤炭开采等采矿活动全部终止,银川境内的36家企业停产整治,真正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近年来,银川高举绿色发展指挥棒,统筹打好“治山”“治水”“治气”“治土”硬仗,补上了很多历史欠账。一部12345政务服务热线,记录着银川与城市污染战斗的印迹。
“前几年,群众反映强烈的异味扰民、黑臭水体、供暖季空气质量等环保突出问题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现在基本没有了。”金龙高说,铁腕治理前,银川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常年徘徊在70%。
银川城南几家制药和发酵企业的异味曾困扰周边居民十数年。近日,记者途经泰瑞制药原厂址,曾经发酵罐体林立的景象已不复存在,通过关闭生产线、拆除发酵罐、实施整厂搬迁后,这个企业将在远离城市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崭新面貌“复活”。
“这两年,不仅闻不到药厂的臭味了,冬天采暖季也没有煤烟味儿了。”经常到银川市兴庆区徕龙公园散步的市民刘素梅说。
一度,燃煤锅炉是银川市冬季空气质量的“头号杀手”。随便站在一座高楼上,都能看到十几根锅炉烟囱。2017年以来,银川市拆除2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东热西送”集中供热项目,跨黄河将发电余热输至银川,并通过煤改气、煤改电、并入集中供热管网等对城市建成区万余户散煤用户进行改造。
“水”的问题在岸上,“气”的问题在地上。刮骨疗毒后,城市肌体逐步恢复健康。但要彻底根除城市污染,必须聚合力量,统筹好空间规划,加强空间治理,落脚于城市治理方式的转变。
绿色发展,既是城市治理追求的目标,也是城市发展深入骨髓的核心理念。
银川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实施产业绿色化改造、资源循环化利用、企业清洁化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构建功能完善便捷的智慧城市生活网络,“互联网+”在治理现代化中的增量效应得以彰显。
聚焦增绿,养好“城市之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的宁夏,生态系统有其脆弱的一面。在银川,还表现为农田的盐碱化。
“小时候,出门就见湖,出城就见沙。”银川市园林管理局调研员钟建元是个“老银川”,记忆里,银川城北的海宝公园修建之初,连极耐盐碱的红柳都种不活,即使“种上一棵串起一片”的火炬树在北塔湖边也无法存活。
一部植物花名册,记录了银川市从单一城市色调到斑斓七彩湖城演进的生动景象。
银川市从排沟排盐开始,疏通河道沟道,通过排水降低城市水位,改善盐碱土壤植树不易存活问题。地貌土质经过改造,先种植刺槐等先锋树种,逐渐增加一些花灌木,如丁香、连翘等,增加植物多样性,现在丝棉木、栾树等边缘树种都能种活了,曾经专属春天的色彩逐渐向夏秋冬三季延伸。目前银川已有超过500种的植物品种,合欢、银杏、泡桐等都在银川安了家。
“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 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文奇说,2018年以来,银川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完成生态造林20.74万亩,今年还将增绿9.26万亩,实现3年造林30万亩的目标。
银川市坚持以生态园林化塑形城市生态,打造既符合自然规律、又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以高标准的生态绿道串联绿地公园湿地,科学布局可进入、可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推动公共空间与区域环境相融合、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统一,使生态具备园林的精细,使园林具备生态的涵养。
清晨,漫步银川市唐徕渠边,这条开凿于唐代武则天年间的古老灌渠至今仍洪波滚滚。渠道两侧几十米范围内,乔木、灌丛、花草高矮适度、错落有致,不少市民沿着渠岸健身散步。
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史,给银川留下许多穿城而过的古老渠系,在工程水利向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转变的过程中,沟渠岸线历经整治,一泓碧水与宽幅林带并行穿城,都成为生态景观资源。
2017年燃煤锅炉整治在湖城的生态底色上,银川市在延绿添彩上做文章,精雕细琢,建成绿地广场11处、各类街头小微公园93处,城市道路绿化里程427公里,初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银川市把生态园林建设作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重点围绕“一河两路三廊多网”增绿补绿,全面启动五大郊野公园建设,打造“城园一体、绿轴串联”的生态绿网体系,为把宁夏建设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