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王玉磊 梁珂岩 韩阜业 责任编辑:乔梦
航天发射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有着各种各样的岗位。有的岗位看似普通,但与航天事业息息相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这样一个岗位——锅炉工,他们说:“岗位虽然平凡,可心气不能减,我们是给火箭‘点火’的。”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就带您走近这个群体——
“90后”锅炉工朱高平正在检查炉膛。欧翔摄
他们也为火箭“点火”
■王玉磊 梁珂岩 解放军报记者 韩阜业天然气锅炉不点火故障
航天发射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有着各种各样的岗位。有的岗位看似普通,但与航天事业息息相关。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这样一个岗位——锅炉工,他们专门负责操作锅炉,为火箭、卫星测试厂房提供蒸汽,确保湿度、温度达标。大多数人认为,锅炉工是个“低端工种”。可在这个岗位上,一群“90后”小伙子干劲十足。他们说:“岗位虽然平凡,可心气不能减,我们是给火箭‘点火’的。”
“任务期间,我们每天要烧近6吨的煤。”田鑫瑶是一位1994年出生的胖小伙,肤色黝黑,笑起来一口白牙特别显眼。他对记者介绍,煤是他们一铲一铲地装到小推车里,然后一车一车地运到锅炉房。
记者了解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曾考虑过采用天然气、汽油来代替烧煤,但因为场区地处偏远山区,铺设管道成本高,并且会对发射场带来安全隐患,导致场区至今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工烧煤方式。
“铲一回煤,烧一次锅炉,浑身上下全都是灰。”刚来工作不到一年的何家琛,是锅炉房年龄最小的,他指着已经变得黢黑的口罩笑着说:“这可是今早才换的。”
“虽然是锅炉工,但这是航天发射任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岗位。”1995年出生的邓彪态对记者说,指挥员在指控大厅“点火”,他们在锅炉房点火,都是为了任务成功,航天发射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锅炉房共有5个人,最爱钻研的是朱高平,他摊开布满厚茧的手掌对记者说:“铲煤只是基础工作,接下来的活得动脑子,要思考填煤的时机,观察煤层充分燃烧的厚度和区域,根据火候调整煤层,摸索鼓风引风的节奏,还要观察气的动静来调整送气阀门大小,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航天发射任务的成败。”
烧锅炉是一项体力活、技术活,同时还会有几分危险。去年冬季,在一次卫星发射任务中,锅炉渣机发生了链条卡死故障。众所周知,卫星是很“娇气”的,冷不得、热不得,锅炉故障意味着卫星发射面临危险。5位“90后”锅炉工紧急出动,利用抽水泵把黑色的渣水往外抽,等渣水抽到1米深时,大家一起跳进冰冷的渣坑池,用大碗舀出煤渣进行清理,他们连续奋战了几个小时,故障终于被排除。5个人冻得嘴唇发紫,还不忘互相开玩笑:“咱们这也算是冰桶挑战啊!”天然气锅炉不点火故障
还有一次,锅炉出现水压过大的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就容易导致“炸炉”。主操作手王磊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快速确定故障原因是进水管受堵,他立即对锅炉实施了紧急关机。大家打开锅炉顶盖,进行紧急降温。待温度下降后,王磊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由于顶部隔层只有40厘米高,王磊只能平躺着操作电钻,给左右两根堵住的水管打孔疏通。随后,他又进行打磨,飞溅的火花溅在脸上,两腮和额头都被灼出了小黑点。王磊常对大家说:“锅炉岗位虽然很苦很累,但总要有人来做。如果大家都挑三拣四,火箭能成功发射上天吗?”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接触最多的是黑色煤块,但每个人都有一颗火热的赤诚之心,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融进祖国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