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也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第一年。
四十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推出纪念农村改革40周年政论纪录片《中国乡村变迁记》,全景式勾勒中国农村改革40年的生动画卷。
《中国乡村变迁记》第二集《粮安天下》聚焦于粮食安全这件头等大事。作为领先的农业大数据公司,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被收录在本集纪录片。
佳格天地正在利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大数据助力现代农业,已经服务中国超2亿亩耕地,成为数字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专业化的核心团队打捆机的发展过程
佳格天地的核心团队成员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农业领域从业经验。
佳格天地的创始人兼CEO张弓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8年,专注于卫星和气象大数据在农业和生态领域的应用。
联合创始人兼产品副总裁顾竹同样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是把深度学习应用到卫星图像领域的先锋。
联合创始人兼商务副总裁张文鹏曾任美国农业部ARS科学家、世界农业巨头孟山都中国公司市场总监,有着十余年中美农业领域经验。
上图左起顾竹、张弓、张文鹏
利用数据改变中国农业
“通过数据把中国农业做整合,把农田土地做整合,把土地上的经营方式做整合,实现新型的以服务为核心的,高效现代农业方式。”
这正是佳格天地成立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佳格天地把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卫星影像的呈现,经过不断被创造和优化出来的电脑程序、大数据的收集,一个个兼有气象信息、地块面积、作物长势、种植结构分布、生产信息汇总等,全面反映实时农业状况的平台被创立出来。
这些数据,为农业摆脱看天吃饭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我们可以在卫星影像上,通过很短的时间告诉你,比如说整个北京市,或者整个山东省、整个河南省到底种了多少亩的玉米、多少亩的小麦、多少亩的水稻,而且这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
中国农业进入知天而作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的场景很多,其中,生产者最迫切需要的是精准到一平方公里区域的实时天气预报。
8月23日,卫星云图上出现了台风云团,路径直接影响吉林松原长岭县的苜蓿种植地,那里有几千亩苜蓿正值收获期。佳格天地的工作人员在信息平台上向种植者发出了降雨预警。
与此同时,种植者也在信息平台上观察到了台风路径。双方确认后,本来计划在第二天完成的收获,被紧急改为当天夜间必须完成。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苜蓿种植场场长李文举当天安排多台农机同时作业,以完成收获任务。
打捆机的发展过程虽然当天的天气看起来依然晴好,如果没有佳格天地实时的云团动态提示,没有前后三小时覆盖面积为农场上空一平方公里的精准天气预报,没有人会想到一定要赶在当天完成收获。结果,也许像过去许多场收获一样,苜蓿会被雨水淋湿,无法晾干储藏,最终损失产量。
夜幕降临,新调配的两台打捆机加入了。夜色中,一场与天气的赛跑正在进行。夜里12点,成熟的苜蓿成功入库,这个收获季安全了。
收工后的几个小时,雨果然来了。
几千年来,中国农业未曾摆脱看天吃饭的生产格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地上叠加了前所未见的现代资源,看天吃饭的中国农业开始进入知天而作的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