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流财经
最近,平安普惠因其贷款服务过程中借款人必须购买意外伤害险的问题被再度热议。
在去年7月监管部门已发文禁止保险公司通过现金贷等网贷平台销售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背景下,这就有点意思了。
平安普惠业务集群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营公司旗下开展融资咨询、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业务的公司的总称。
2005年平安普惠开展小贷业务,距今已有近15年,是绝对的“小贷始祖”,早在2014年净利润就突破了20亿,2015年净利润当时被估计达到40亿,2017年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在线下拥有团队数万人,数百家门店覆盖全国。
平安普惠堪称线下版“蚂蚁金服”。和蚂蚁金服一样,在过去15年来,平安普惠的主要放贷牌照为小贷牌照,背靠着集团资源,却撬动了数千亿的贷款余额规模。
那么,平安普惠为什么在2020年的今天依然能这么做?
“因为那是平安啊。”一位出身自平安集团综拓渠道的老平安人感叹。
但贷款业务中捆绑意外险的合规性争议不是重点,今天平安普惠还在继续这么做,说明了平安普惠在金融市场有它的独特的竞争力,足以说服市场和监管。
这才是重点。打捆机牛牌
助贷增收利器:保费主要跟额度、期限相关
平安普惠重点经营线上线下的个人贷款业务,从件均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大中小额贷款产品都有。
也是平安集团旗下,除了平安银行和刚成立的平安消费金融之外,最重要的金融业务板块,一直以庞大的直销业务团队和品牌知名度著称。
平安普惠早就突破了1000万服务用户,早在2018年通过关联业务为陆金服贡献了7成营收。
这次平安普惠备受非议的保费问题,主要指用户在平安普惠申请大额贷款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购买价格颇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其中,意外险费用在贷款成功后一次性扣除,信用保证险按月支付。
图片来源: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根据平安普惠的官方客服向新流财经证实,这两项保险的确都是借款人必须购买的。其中,意外险的费率是每1万元收30元/年,信用保证险费用根据个人资质收取,相当于包含在综合利息中。
也就是0.03%的费率,如果用户借款20万,一次性就被扣掉600元意外险费用。而从平安普惠借款人公开的账单来看,意外险费率不同时期或有差别,但总体浮动不大。
一位推广平安普惠产品的贷款中介人士表示,平安普惠捆绑的意外险收费一般是固定费率,信用保证险费定价则主要受贷款额度和期限影响。
“保险费率的确与贷款金额和周期的关系度更大一些。”一位平安普惠综拓渠道客户经理也表示,个人的资质主要从征信情况、工作收入、负债率等来影响贷款额度和贷款利息,“对保险费率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重点。”
也就是说,一旦平安普惠的用户被准入发放贷款,那么保费费率的多少是相对标准化的,只是可能因为额度和期限长短的不同,导致最终金额看起来差异较大。
此时,保险费的“风险定价”作用并不明显,更突出的是收费方式的“合理化”功能。
因此,就算平安普惠不能直接放贷赚取息差,也能够通过集团内担保、保险牌照在撮合贷款业务时,提供其他“必要”的服务,充分创造出可观的收益。
平安普惠虽不见得有多“普惠”,但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说,它毫无疑问把握了市场生存的精髓——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但良好的盈利模式,并不是平安普惠在个贷市场保持多年地位稳固的唯一理由。
金融市场生存法则:“底子厚,路子野,扛得住”
平心而论,在个贷市场鱼龙混杂的今天,平安普惠成长为一个千亿级别的巨头玩家,是有很多原因的。
稳定和便捷,是多家同业机构、渠道中介人士对平安普惠业务特点的一致评价。
“平安普惠产品标准、流程稳定,来一个客户就知道他能贷多少,而且过了审核就一定能放款。”平安集团体系下一家兄弟公司的金融人士辛思睿表示,这样稳定的贷款产品在渠道商那里也很受欢迎,愿意向其输出优质客户。
实际上,很多大额贷款客户对贷款便捷性和通过率的敏感度,是优于产品价格的。有很多借款人,主动或被动的愿意花更多的钱,换取融资服务的“便捷”。
尽管平安普惠价格不算优惠,还捆绑保险,但充分商业化下丰沛的现金流,和稳定的产品服务,多年沉淀的业务根基和集团资源,足以令平安普惠具备突出的竞争力。
跟产品定位接近的北银消金、中邮消金、中银消金、湖北消金等大额信贷的玩家一对比,就会发现平安普惠的业务真的稳定多了,既没出现过大范围的业务异常暂停和收缩,也没因为突发几个亿的坏账就一蹶不振,更没出现过什么大型的“拉人头”骗贷风波。
“平安更相信制度,不是相信人。如果当地的单子过不了,当地分公司的老总来了也没用。”关于这一点,平安普惠的一位前员工徐宏伟认为,严格分权对平安普惠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不管少了谁,好的制度都能保证业务有效率的运行。
放眼全国很难在非银机构中找出另一家,跟平安普惠产品体验、业务规模、资源背景不相上下的金融机构,十多年来,平安普惠在市场中没有受到同一水平对手的竞价比拼,也就算不上太明显的劣势。
“消费金融公司如果产生几个亿不良贷款可能就要叫停产品了,但是平安普惠不一定会停,一是可以继续做大,二是有无数办法解决不良。”辛思睿表示,在几千亿余额规模的基础上,平安普惠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不错。
有一位从业经验长达十年的持牌机构从业者周玉林这样评价:“平安普惠是一个标准的市场驱动型公司,而且团队庞大,产品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信贷政策宽松,能赚到钱”。
“底子厚、路子野、扛得住”,辛思睿总结金融市场的生存法则,“监管和市场压力都能抗得住,还能不发财?”
平安普惠捆绑意外险,到底有没有违规?
回到这次争议的焦点,对平安普惠的捆绑的保险服务,遭到投诉的主要争议点在于:
第一,人身意外险已被要求在网贷平台禁售却仍然在售;第二,大额信贷产品和意外保险产品处于强捆绑状态,客户不买保险无法申请贷款,没有选择权。
而平安普惠方面,对在贷款服务中要求用户必须意外险是否违背了《关于开展现金贷等网贷平台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自查清理的通知》的疑问,并没有正面回应。
仅表示,“平安普惠不经营保险业务,并且内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员工不得利用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客户订立任何合同。”
虽然,这一风马牛不相及的回复,并没有回应平安普惠贷款流程上对合作意外险的强制绑定,只解答了员工行为规范管理以及该保险不是平安普惠的产品。
但对于平安普惠的回应可以大致理解为,违不违背监管规定不知道,反正目前是没准备改。
如果一家起到行业领率作用的头部金融机构,都要靠咬文嚼字来回避金融监管和舆论监督的审视,那么剩下的金融机构迟早也避免不了纷纷效仿。
站在平安普惠立场可以理解的是,一旦给了客户买不买意外保险的选择权,就意味着将在营收上作出不小的让步。
打捆机牛牌公司经营的核心目的是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我们相信这不是金融机构存在的唯一目的。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J. Shiller所说,好的金融绝不应该只是追求管理风险和获取收益,它是社会价值的支持者。而推动金融民主化、为真正需要的人带去全面、便利的金融服务,是比利润更高级的奖赏和荣耀。
中国平安集团的官网上,依然挂着以“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愿景和“专业领先、诚信服务、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平安精神。
但是今天的平安普惠,好像已经不那么“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