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霍巴利王:开端》作为一部印度人拍的最贵的电影(耗资17亿5千万卢比,约1亿6975万人民币),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改编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序章《诃利世系》中黑天(Krishna)(又译为“奎师那”)的故事。
《巴霍巴利王:开端》中的湿瓦即巴霍巴利王,是一个善良、真诚、勇敢、无畏的男子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卷入到一场家国纷争中,并知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家族兴亡的来龙去脉。这是一个关于家国纷争、权斗的故事,更是一个有关成长、励志的故事。
电影讲述一名信仰湿婆的青年湿瓦,从与世隔绝的瀑布下村落,一步一步攀爬至瀑布顶端,在新世界的冒险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身世,从而引出一段父辈巴霍巴利与同襟兄弟巴拉德瓦二人争夺摩西施末底王国王位的恩怨往事。当然因为分上下部的原因,所以上部主要内容大概就是讲述湿瓦逆流而上攀爬瀑布、撩妹以及回忆父辈的恩怨。
从一次暴雨夜开始讲起,一个怀抱着婴儿的中年妇女从山洞里慌忙的逃生,在用计杀掉两个追兵后自己也心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在急流中祈祷湿婆神的保佑婴儿能够逃出生天,随后不久这个孩子也被当地部落救走,多年后,长大成人的施瓦成为了当地的一名勇士,在一次捡到一个面具后为这面具背后的面孔所倾倒,在神的指引下他爬过了高山而来到一大片陌生而神奇的土地,他与面具的主人阿琬提伽相遇也互有好感,后来施瓦为了心爱的女子而替代她前往王城救下被看护在广场上日晒雨淋的公主,他被众多的追随者高呼为“巴霍巴利”,他也才知道原来他是失踪多年的王子……
“施瓦”,在印度语里的发音与“湿婆神”的名字相近,再加上影片中一再以隐隐约约的影像方式将湿婆神影像化,使得主人公的形象、行为等进一步的神话。而尽管古印度历史里没有马西马帝王国,但据说,影片里的两位主要人物都是有真实原型的,一个是篡夺王位成功的巴哈拉拉德瓦(Bhallaladeva),及那位伯父Bijjaladeva,而片头时太后抱着婴儿从洞穴逃亡被袭击的背景故事,则也与印度梅瓦尔王国西索迪亚王朝的一段历史相吻合。
巴霍巴利的意思是“拥有强壮手臂的男人”,他天生神力能徒手扛起巨大的林珈塑像。加上他25岁才遇到了心仪的妹子,我好像知道了什么。巴霍巴利能够撬动无人能撼的湿婆神像,就说明他是天选之人,本身的神力就是上天给予的礼物,肩扛神像只是一个印证神迹的举动罢了。希瓦随后竖起神像、潜入皇城、火烧皇宫、救出母亲、手刃敌人,一气呵成,完全都是凭借一己之力展现神迹。
电影分三部分:
希瓦从悬崖底部攀登而上、希瓦进入王国营救母亲、回归希瓦父亲巴霍巴利王的英勇故事。
三段歌舞:
第一段是希瓦举起林伽后的独舞,希瓦搬动了巨大的林珈石雕后的手舞足蹈,这段虽然只是30秒的男主独舞,但从旁人的反映可以看出,他在他们眼中不再是那个整天只会爬悬崖的怪人了,而是湿婆在人间的化身。
第二段是希瓦与女主角示爱的双人舞,王子从木面具映向婀娜多姿的女神,向上攀沿跳跃,抓住滕蔓,制作弓箭绳索,纵身回转射箭翻上流水高山顶端,一片从未被人民发觉的神圣大地,甚至还有国家民族,鸟语花香的绵绵山坡,冰雪侵袭下潺潺的流水。
第三段的歌舞则是女主对男主由恨转爱的过程,女主见到男主就想杀了他,而男主在闪躲的过程中狂撩女主。这段歌舞是三段中最长的,但其实叙事内容也最多,由恨转爱的过程及少儿不宜的结尾。
本是类似狸猫换太子、九龙夺嫡这样的“权谋”电影,但是在刀光剑影、战火连天之外却也有柔软的爱情。只不过,爱情的戏份并没有夺走这部主打冷兵器战争巨制的光彩,毕竟号称印度最贵电影,所以显然更多财力都投入到特效、服化道等硬件方面。巴霍巴利王跟兄长共同抗敌那场战争戏,场景壮观,声势浩大,完全可以载入史册。
影片中,巴霍巴利王的儿子施瓦杜无疑就是一个这样的英雄,他不但具有非凡的身世,而且一成年就被赋予了湿婆神性——他徒手举起了巨大的林珈石雕。自然也就证明了他是神在人间的一个分身。所以他可以在攀登悬崖时做出超越人类极限的跳跃,他可以一人救出被锁在广场上的生母,这就是印度人想象中神灵化身的英雄应该有的样子。
《巴霍巴利王:开端》就是由“为了美人”和“回忆夺嫡之战”组成,既有英雄美人、高超撩妹技巧,又有战争史诗大场面和十足血腥的冷兵器交锋,让人爽得不亦乐乎。
当气壮山河的自然景观,气势磅礴的历史风物,被依次呈现出来的时候;当血雨腥风的战争场景,惊心动魄的追逃场面,不断让人心惊肉跳的时候;当亲情、爱情、家国情交织相融,喷薄涌来的时候,除了震惊,还是震惊。震惊于那由一道道视觉饕餮盛宴,感官珍馐美馔,而铸造出来的精致与奢华,温暖与感动。
----------------------------------------------------------------------
电影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为我们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多希望。
好电影,如宝藏。它给你的力量和启示能让你取之不尽。
配图源于网络和观影截图,感谢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