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打捆机销售情况并不是太好,但由此就下结论说今年打捆机市场不如往年为时尚早。
笔者认为,一是经过这么多年,用户消费心理比较成熟,补贴政策执行节奏也比较平缓,全年的销售比较均匀;二是打捆机需求主要在下半年的9月、10月份;三是有些主要市场目前补贴政策还没有明确,用户在等政策明朗了再购买,所以上半年的行情并不能代表全年的结果。当然国内打捆机行业仍处于培育期和成长期过度的阶段,市场需求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从长远看,国内秸秆打捆机仍有诸多的利好因素,仍是机遇之地。
1、补贴政策和项目决定市场冷暖!
从使用场景上分类,国内的打捆机分为饲草打捆机和秸秆打捆机,饲草是用来养殖牛羊马驴等牲口的,属于刚性需求,而秸秆主要是用做有机肥的原料、发电的燃料、食用菌的棒料,也可以作为粗饲料的基料和板材的原料等。
这两种用户的打捆机需求都受政策的影响,只是前者有刚性需求,政策只是助燃剂,后者是政策性需求,政策是决定力量。
影响牧草打捆机的主要政策是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比如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类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等,2016年国家也下发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5000万亩,增加1000万亩青贮玉米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
影响秸秆打捆机的主要政策力量是国家对环境治理的坚决态度。“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对环境不管不顾的路无法再走下去,针对环境污染,雾霾肆虐的问题,国家持续加大对秸秆焚烧的治理力度,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是严禁秸秆就地焚烧,采取就地还田或妥善离田的措施,二是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为离田的秸秆找出路。2016年,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随后地方上,尤其是秸秆焚烧严重的地区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产业规划,一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项目出台。
当然对两类打捆机影响最大的,且最直接的仍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是从2015年政策的力量开始加大,近几年整体的趋势是凡是补贴力度大的地区,打捆机的市场就会繁荣,尤其是有累加补贴的地方,销量要明显高于没有累加补贴的地区,比如安徽地区连续几年都是国内打捆机销量最大的市场,主要原因是有国家和地方两级补贴,有些地区还有三级补贴,据打捆机厂家的销售人员讲,有累加补贴的地方,短期内销量会爆增,只有国补或没有了补贴,当地的销售量会戛然而止,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这种情况仍存在。
打捆机行业代码所以补贴政策仍是决定市场冷暖的决定力量,这一轮打捆机热,政策起着主导作用。
2、刚性需求强劲!
上文说过,这一轮打捆机热的决定力量是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在政策的背后,市场的力量已经在萌芽,且正在迅速壮大,这是可持续之源。
据从市场一线打捆机用户了解到的信息,内蒙、新疆、东北、河北、安徽、宁夏、甘肃等畜牧和养殖业发达的地区,规模化养殖促进了规模化种植,大型养殖户和规模化种植户对打捆机有刚性的需求,且对高品质和高效率的进口打捆机情有独钟,就是没有补贴用户也愿意购买,这就是真实的市场需求,是支撑打捆机行业发展的真正力量。
国家大力推进的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尤其是已经形成产业聚集的地区,比如黑龙江、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地区,对秸秆打捆机有了持续的需求,并且正在淘汰低效率的机型,需求升级趋势非常明显,这也是市场的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是保证打捆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力量,只要政策不会变,国内种植业不会凋敝或萎缩,这种刚性需求的力量将会发展且壮大。
3、形成了点对点和区域性的跨区作业市场!
三夏小麦收期间,东北地区的大型打捆机跨区到皖北和苏北地区,到秋收季节,皖北和苏北的打捆机反向跨区到东北去从事玉米、大豆和水稻的打捆作业,这两个地区之所以能形成固定的跨区作业市场,主要原因是有刚性的需求,而产生这种刚性需求的原因是两个地区都有大型的生物质发电厂、制板厂、制炭厂、食用菌厂等,有从事跨区作业的机手说,光皖北就有28家大型秸秆发电厂。
4、进口高端需求稳定!
据行业内资源人士讲,目前国内的打捆机市场上,在秸秆打捆机产品上,国产在量上仍占绝对优势,但国产只是在低端市场,主要以大小方捆和小圆捆为主,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些产品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基本上是以机械结构为主;而在牧草收获和高端秸秆打捆机市场上,需求仍然集中在进口产品上,比如凯斯纽荷兰、克拉斯、爱科、威猛、卡罗拉、玛斯卡、优尼亚等。
2018年开始的国产和进口产品一视同仁的享受国补政策,在今年才开始真正实施,这对国产是个利空,但对进品绝对是个利好。
目前,国内几家大型农机生产企业悉数进入打捆机市场,雷沃重工最先入局,随后中联重科、星光农机等跟进,就连一向在产品拓展上保守的一拖集团,也在2019年7月份宣布进入打捆机行业,吸引了不少的眼球,也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大企业的进入对行业是个利好,同时也将加剧行业的竞争。
5、北方市场尚未饱和,南方是未来蓝海市场!
这一轮的打捆机大行情,主要市场还是北方市场,尤其是东北、西北和黄淮海地区的市场,黄淮海主要是上半年的行情,是以小麦秸秆收获后打捆需求为主,青贮打捆为辅,而东北、西北则是以玉米、水稻、棉杆、牧草打捆为主,是下半年的行情,整体看近几年北方市场需求旺盛,且市场热点轮动,补贴力量大的地区短时间会出现阶段性的饱和,但从整体上看北方市场尚未完全饱和,随着刚性需求的不断释放,市场仍有发展的空间。
南方市场仍处于政策推动下的培育期,作业需求有,但是秸秆离田后的出路没有解决,政府项目上很支持,但是没有配套的发电厂等,秸秆没有地方处理,在这个意义上讲,在秸秆货源足够丰富的前提下,南方地区应该先支持发展秸秆发电厂、制板厂、制炭厂、食用菌厂等项目,以形成强烈的拉动效应。
笔者的判断是,北方是打捆机的主销市场,企业要抓地区性的热点,南方是未来的蓝海市场,企业要抓周期性的热点,且要针对南方需求特点,研发适合南方用户需求的产品,未来国内打捆机极有可能会形成南方型和北方型两种产品品类,并由此形成两大企业阵营。
6、不规范的市场操作大幅减少!
国家产业政策和补贴政策促发了本轮的繁荣,但在阳光下也存在着黑暗面和灰色地带。
利用政策的漏洞和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的现象很多,如业内人士所诟病的“大牙套小胃”现象,在一些区域小方捆2.2米捡拾幅度的补贴4万多,有些企业钻政策的空子,把捡拾台人为的加宽,如有的企业1.2米的加宽到2.2米,补贴之后价格倒挂,但在作业中会出现严重的堵塞问题;有些经销商甚至还给用户倒贴钱,用户只需要用身份证去报补,东北某地的大型圆捆机去年补贴30多万,而经销商进货价只有20多万,补贴之后也是价格倒挂,这助长了一些厂商的疯狂情绪,加班加点生产目的只是为了报补。
不过今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从补贴标准上防范和规避,比如打捆密度和重量等方面标准提高,达到了“亡羊补牢”的效应,但并没有彻底的根除,还是有企业想尽办法在钻空子。
7、需求领域和范围仍在扩大,产品趋于丰富!
优秀的企业不但是要满足需求,而且要不断地挖掘新需求,甚至创新全新的需求!
国内有超过100家打捆机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以小方捆和小圆捆为主,主要在低端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上竞争,受竞争的压力,企业要求生存,就要寻找差异化的经营之路。
秸秆打捆竞争激烈,华德、星光玉龙、花溪玉田等都是千台以上的销量,很多小企业只有几十台的销售,为了生存,有一些企业剑走偏锋,比如有企业专攻新疆棉杆打捆市场,有些企业推出了甘蔗叶子打捆机,有企业推出打捆包膜一体机,有企业正在加紧研发履带自走式打捆机。
总之国内打捆机产品已经突破了牧草和主粮秸秆的使用范围,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产品正向多样化和丰富化进发,这将促进全国乃至全球的打捆机产业的发展。
8、局部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
打捆机行业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首先是要有成熟、健康、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对于牧草打捆机,需要当地有“种植+养殖+肉禽或奶制口加工”的畜禽产业链,并且要有一定的规模,保证购买牧草打捆机的用户有持续而可观的收入,这样也能促进用户需求升级,目前在内蒙、新疆、宁夏、甘肃等畜牧区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地区牧草打捆机的需求是刚性的,具备可持序性,当然会受补贴政策的影响,但如果没有补贴,机器照样卖的动。
对于秸秆打捆机,主要问题还是秸秆出路的问题,目前,在北方区域市场上,已经有从收购到加工/使用的完整产业链,如前文提到的黑龙江地区、皖北和苏北地区等,当地的秸秆发电厂、有机肥厂、食用菌厂、复合板厂等消化了大量的秸秆,有些地方当地的秸秆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这些局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对秸秆打捆从政策催生出的需求向刚性需求转变,由低端需求向高端需求转变。
9、最终会形成有稳定而独立的大品类
打捆机这个产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非常突出,并且有可持续性。
打捆机行业代码在产业链和生态圈没有形成之前,打捆机就是个机会型市场,抓住机会的盆满钵满,错过机会的后悔莫及,一旦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需求,这类产品就会变成一个可持续的行业。
笔者认为国内的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不会停止,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加快速度,另外国家对环境治理的决定和力量只会加强而不会退步,再加上企业的努力,所以长期预测,牧草打捆机和秸秆打捆机这两类产品,需求都将不断增加,直到种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但那时候就会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稳定而可持续的需求。
有专家认为,国内打捆机会成为一个有巨大规模、稳定而独立的大品类,笔者十分认同这个观点。
结语:从以上可以看出来,国内的打捆机产业仍是一个朝阳产业,大企业的进入将为行业带来技术、资本和管理方面的资源,但这个产业不会一帆风顺,在当下和今后都将受政策的影响,有的时候政策还会左右产业的走向,但长期看仍值得做为一项事业来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