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导,科技支撑才能破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难题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因种种原因,焚烧秸秆现象仍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大气受到污染,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禁烧工作要求越来越严,基层干部感到压力沉重,农民群众也有怨言,干群关系受到影响。如何化解这个矛盾,破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难题?笔者进行了调研和探讨。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
(一)秸秆产量大综合利用难。我国农作物大多数地区是一年两熟,除南方水稻区外,其他地区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为主,或种植花生,大豆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度粮食作物面积为16.95亿亩,年产秸秆约9亿吨,折合标准煤4.536亿吨。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五化”,即肥料化——直接或粉碎还田、沤制或机制有机肥;饲料化——青黄贮、微贮饲料;能源化——压块压粒、生物质发电、气化炉、沼气;基料化——食用菌栽培;原料化——造纸、制板、制醇、制炭、制油、制糖等。前几年因小麦秸秆可以造纸,栽培食用菌等利用率比较高。近年来,全国除几家大型纸厂外,中、小纸厂因污染严重全部关停,现在小麦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机收后直接还田。玉米秸秆利用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却比较滞后,造成秸秆出路狭窄,除少量进行青黄贮养牛或作为燃料得到利用外,大部分利用方式还是灭茬粉碎还田或全株掩埋还田。有关专家研究,秸秆直接还田有三大问题:一是因秸秆腐熟需时间长,在腐熟过程中还需要消耗氮,会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二是秸秆带有病虫害,造成农作物的减产;三是若秸秆还田后没有深耕,易造成死苗、缺苗断垄等情况。秸秆在其他方面的利用虽然用途广、项目多、但因投资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真正赢利的企业少。如果国家扶持力度不大,仅靠市场化运作,秸秆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将难以为继,不能持续发展。改装打捆机
(二)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难。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首要环节就是秸秆的收集和离田,以前采用人工收集,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务工,每天收入可达100-200元,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要请假回来收割,很多农民认为把时间浪费在人工秸秆清运上很不划算,而且人工收集十分辛苦。所以必须对秸秆进行机械化收集,目前常用的机械有:牵引式方草捆机、圆草捆机,自走式青贮饲料收割机,与联合收割机配套捡拾打捆机等。秸秆收集打捆后,堆放在田间地头既污染环境,又可能仍然焚烧,必须要有收储点或收储中心去收集处理。据了解,一个占地50亩,年秸秆收储量为9000吨(夏季麦秸5000吨,秋季玉米秸秆4000吨),收购半径为10公里的秸秆收储中心,高标准的需投资200多万元,普通的也需投资100多万元。此外,秸秆收储的特点一是季节性强,收集时间集中,夏季7-8天,秋季半个月,过了时间段就收不到了;二是储藏难,怕雨、怕火、怕霉变;三是体积大,重量轻,运输成本高且因超高、超宽常被罚款。加上秸秆的销售价格不稳定,有时还没人要,政府的支持又不到位,进入秸秆收购行业的个人和企业多数赔钱。收储运体系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以致造成许多地方秸秆夏秋无人收,冬春季又找不到的被动局面。
(三)有关先进农机发展难。国家对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先进农机,虽有扶持的政策,但力度不够,落实更不到位。就拿秸秆收集机械来说,传统的牵引式打捆机,存在投资大,成本高,需两次进地,秸秆不能马上离田等问题,不适应多数地区的需要,农民急需收割打捆一体机。国内有家农机厂商,成功地研发了创新型产品“与收割机配套秸秆打捆机”。该产品能直接安装在麦稻联合收割机上,组成收获打捆一体机,实现了在收获粮食籽粒的同时,将作物秸秆进行自动打捆的功能。该产品2012年经省级农机部门鉴定推广,2014年和2015年连续进入国家农机产品推广和补贴目录,以其适应性广、投资少,作业成本低,效率高,秸秆质量好深受地方各级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群众的欢迎。但2016年因国家将补贴权限下放到各省市,有部分专家对其先进的功能、广泛的适应性、基层政府和农民欢迎等认识不足,而是简单化地认为该产品没有传统的捡拾机构,不能列为捡拾打捆机,享受国家的补贴待遇。致使该产品在部分省份推广受阻,其社会效应不能很好发挥。个别省份甚至在推广中又取消补贴资格,造成购买该产品的农民得不到补贴,无法归还购机欠款,给研发和生产先进农机的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树立禁烧观念难。部分地区禁烧工作简单化,以堵为主,每到夏秋季节,就层层定指标,分任务,乡村干部戴袖箍、把路口,用各种行政措施和处罚手段去强制推行禁烧工作。没有完全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想办法做工作,禁烧力度一旦加大,反而极易引起农民的对抗情绪,在某些地区造成白天不烧晚上烧,有人不烧无人烧,禁烧失控的局面。此外,秸秆利用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不及时、不到位。很多农民误认为焚烧秸秆可使田地增肥并减少土壤病虫害,而对焚烧秸秆造成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机物成分减少、营养成分比例失调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以及污染环境、造成火灾等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不能真正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
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对策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资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需要管理者的决心和智慧。“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民是焚烧秸秆的行为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确立以疏为主的指导思想
目前,在秸秆禁烧中采取以堵为主的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必须树立以疏为主的指导思想,多在“疏”字上,在秸秆的还田、离田上多做文章。在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要意义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每年的夏秋收获季节集中宣传时间,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具体做法,宣传秸秆还田、离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等。用技术指导农民,用效益吸引农民,用示范带动农民。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秸秆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焚烧了秸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公路和铁路的正常运行;使乡村干部认识到,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禁烧,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农民不敢烧、不愿烧,秸秆禁烧才能见效;只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二)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做大做强
秸秆是农业的另一半。在某些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是粮食等农产品不可替代的。如从秸秆中提取木质素,木醇糖和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制造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等。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循环产业,利用农田秸秆,经过粉碎、灭菌、接种、发酵、提取等工艺,提取低聚木糖和果胶酶、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酿造、保健品、果品加工、污水处理、石油开采等行业,每吨价值可达数万元以上,真正让秸秆“变废为宝”。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形成一个大的产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应在满足农业、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从秸秆数量、品种及利用现状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的能源化、工业化利用。可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示范工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要积极探索和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对成片的秸秆,可采用“秸秆利用龙头企业+秸秆收储公司+秸秆收储点+先进收储方式”的优势互补,利益均沾的合作模式;对零星的秸秆,可采用农户收集+收储点加工+公司规模化利用的方式,由农户收集并运到收储点进行粉碎、压块等粗加工,生产成燃料或原料。这样做,既有利于储藏、运输,解决运草的经济性问题;企业再进行利用,可以形成规模效益。
(三)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从未来发展看,我国亟待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在满足秸秆还田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秸秆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将秸秆收集与秸秆养畜、秸秆新能源开发、秸秆工业加工、秸秆食用菌种植、秸秆商品有机肥生产等利用方式相结合,以规划为先导,合理布局秸秆收储运基地,形成以秸秆利用企业和秸秆收储运服务组织为实体、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储和物流体系。配套完善的秸秆收集、打捆、压缩打包、晾晒堆存、防雨防火、运输等设施设备,形成稳定的秸秆收储能力。积极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国家应重点支持秸秆收割打捆一体机的研发,在此项产品未研发成功或推广前,国家和各地农机部门,可将与麦稻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打捆机,作为过渡产品,重点予以补贴和推广,以满足环保和农民的迫切需要。
(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关键一环,秸秆综合利用支撑技术薄弱是制约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瓶颈,要集中力量推动秸秆收集、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建议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关键技术瓶颈,组织高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对技术进行集成配套,加大机械设备开发力度,引进消化吸收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要对国内现有的先进农机进行技术规范和升级,特别是重点研发收割打捆一体机。同时,要鼓励现有联合收割机,安装配套秸秆打捆机,改装成收割打捆一体机。在一体机研发成功和正式推广之前,对配套秸秆打捆机应按捡拾压捆机同样补贴。并尽快制订配套秸秆打捆机标准,进行专项补贴。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要加快建立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形成与
综合利用技术相衔接、与农业技术发展相适应、与农业产业经营相结合、与农业装备相配套的技术体系。加快建立秸秆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实现生产设备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工艺操作标准化。
(五)加大补贴力度让秸秆利用者得到实惠
国家已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各类补贴,包括化肥补贴、土地补贴、农机补贴(农业部负责)、生物质发电补贴(能源局负责)、以及重大项目补贴(发展改革委负责)。上述资金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总量少,不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的整个环节都得到补贴;二是补贴对象不准确,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国家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在调研中发现,参与或从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农民没有得到应有收入或好处,只有责任和义务,农民认为不公平,心中有气。农民反映说:机收秸秆一亩得20-30元,运一亩秸秆离田又得15-20元,这几十元钱都是增加了种地的成本,国家对城市垃圾处理进行投资,为啥就不能对秸秆回收利用进行投资?指望我们农民自掏腰包去进行秸秆处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从解决问题入手,调整补贴对象和补贴环节。化肥补贴虽然可以降低种粮成本,但难以抑制化肥过度使用的情况,国家可将化肥补助资金与秸秆离田、还田补贴资金合并使用;土地补贴没有直接补贴土地利用者,还提高了土地租用成本,制约土地的流转。应结合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可以给土地经营者直接补贴;项目补贴对象是公司,没有覆盖产业链,因此需要将补贴分解到产业链各环节,如对开展秸秆离田、还田的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购买生物秸秆腐蚀剂等行为进行补贴;加大对改装收割打捆一体机、秸秆粉碎机、以及可旋耕的大马力拖拉机等农用机械进行补贴,鼓励农民以秸秆换取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支持秸秆离田、还田的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等。
结束语: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其特殊价值,弃之为废,焚之为害,用之为宝。为此,国家应w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统筹规划,加大扶持力度,细化各个环节。各级政府要树立以疏为主的指导思想,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国家和地方要加大投入,对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先进农机具等主要环节予以重点支持,让农民得到实惠。秸秆综合利用,要以用促禁,化害为利,变禁烧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工作难题。改装打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