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载奋斗波澜壮阔,70载成就举世瞩目。民营经济从星星点点到撑起“半壁江山”,成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个个不凡的成就,创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实践范例,展现了当代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吉林日报推出“吉林省工商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对我省21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的创业事迹进行集中报道。这些优秀的吉林民营企业家,坚持做精主业,加快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努力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回报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聚焦吉林实际,我省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广大民营企业家肩负使命责任,在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吉林省工商联将继续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探索改进联系服务方式、手段和载体,增强服务的时效性、精准性、有效性,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帮助和服务,与全省人民一道共同谱写和谐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作出新贡献!
《吉林日报》2019年8月30日10、11版
王岩
构建幸福生活价值链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今年是国信集团成立的第21个年头。国信集团是在改革开放和东北振兴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本土民营企业集团,目前,已建立起新型城镇建设、运营与生活服务的成熟模式与产业生态。创业之初,国信集团董事长王岩勾勒的“幸福生活价值链”发展目标正逐步实现,已惠及城乡百姓。
从住房开始的幸福生活价值链
1998年,王岩和8个伙伴共同创立长春国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个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当时我们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为自己赚钱,第二种是体现企业的价值,我们选择了第三种——为客户的价值和需求服务。”于是,国信集团从民生项目起步,“要让居者有其屋,就做房地产!”王岩说,地产商不仅是建一处房子,住房应该是幸福的载体,构建幸福生活价值链的设想那时从心而生。
以居住为生活链条开端,“食者无忧”成为下一步。国信集团在9年前开始进入农业产业,经过几年的打造已经成了国家的重点龙头企业。如今,国信集团的第一批消费者都步入中老年,王岩又开始布局健康和养老产业。
在整个发展链条中,王岩认为,医疗是一个短板,“那我们就补足短板!”目前,国信集团正致力于解决居民就近、救急医疗需求,完成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以国信南山二期项目作为样本,将把医疗服务延伸至家中,小区每个家庭中都会接入三根管:氧气管、真空泵与呼叫系统,这套系统将为三至四万人服务。王岩计划,进一步推进健康管理和社区医疗,建立居民健康大数据,将健康管理前置,让社区医疗实现医疗能力的延伸与酒店服务的延伸。
打造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健康农业、养老产业、社区医疗、酒店旅游、供热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王岩与国信集团的产业布局如同棋盘,每一处国信标签,都是一颗棋子,彼此间串联起幸福生活。2013年,一颗棋子落在奢岭,建设活力新城、打造成长春城市生活副中心的设想在此生根。
“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农村!”随着地产、酒店、旅游产业在此落户,当地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组织变成城镇社区,传统农业变成现代农业,农民变成产业工作者。
国信集团为当地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建几幢房子、带去一项产业,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人的面貌在发生改变,依托旅游、有机农业等项目,国信集团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以企业文化建设带动村民素质的提升,为城镇化发展助力。对于当地的改造,王岩还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生物防治。为了生产安全食材,有机农业项目不用农药、不施化肥,而是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实现防虫;二是,秸秆还田。用这一方法把秸秆变成有机质用于土壤修复,也让秸秆成了有价值的副产品。未来,国信集团还将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企业、政府、咨询组织和农民四位一体,从而形成健康发展的产业形式。
坚守“利他”的办企初心
国信大厦内,“办企为公,利他至上”的八个字多处可见,这是王岩带领国信集团一直坚守的箴言。“不为想要而做,只为需要而做,这是对利他二字更明了的解释。”
为了让所有员工理解并躬身践行这以理念,国信集团开设视频课堂和道德讲堂,长期坚持对员工的培训。
国信集团有“三为”目标:为员工创造幸福、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提供财富。在王岩心中,一个企业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员工,“员工拥有幸福感就会发自内心对客户好。”
“为了创造客户价值和社会需要!”简单的一句话,成为王岩办企21年笃行的承诺。“利他”的初心,也将继续熔铸到他与企业的发展中,不遗余力的完成幸福生活价值链的构建,为新时代吉林民营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写下新篇章。
潘巍
提高企业产品力,打造现代“百年老字号”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2019年是潘巍进入吉林万通集团的第18年。她从销售人员成长为企业总裁,万通从地方小药厂升级为全国知名大型药企……她用个人乃至万通的“奋斗史”,书写时代华章。如今,她全力推进药品研发,提高企业产品力,引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执行者:销售网络覆盖31省
2000年夏天,万通集团转制为股份制企业,潘巍的父亲潘首德作为企业的掌舵人,确立了以“万通筋骨片”为主打产品的全国销售计划。8个月后,潘巍也加入父亲的浩荡创业历程,成为万通集团市场部的一名普通销售。
当时,万通集团仅在4个省份设有销售网点,最缺的是销售人员,但由于企业名气不大,应聘者寥寥无几。潘巍做事干练、果敢,她开始组建全新的销售团队。她耐心接待每一名应聘人员,招聘毕业生时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仅在白山一所学校,她就一次性招聘30名优秀毕业生。
两年时间,她组建起一支1200人的团队,将销售网络覆盖到全国31个省、300多个地级市、100多个经济强县。潘巍凭借优异业绩,逐步升任为公司中层领导。
潘巍随之开始负责全国广告业务洽谈。怀孕8个月时,有一家始终没能签下合同的电视台在长春开推介会,潘巍挺着大肚子去参会,因此感动了对方。
“腰腿疼痛请服万通筋骨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2003年,这句由潘巍一手策划的广告词,跟着演员范伟席卷全国18个卫星频道。那一年,一盒仅10元的“万通筋骨片”单品销售达2.9亿元,万通集团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跻身吉林省医药企业三强,还并购多家企业。
2005年,潘巍被推选为万通集团总裁。
决策者:万通集团三年收入翻番
2007年,潘巍到清华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她汲取国际营销学知识,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特点,组织制定《公司全国终端市场建设规范》等36项管理制度,决定用现代制度管理企业。
潘巍的身份向决策者转变,市场也在变化。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质变,到2010年,万通集团销售由大幅增长变得动力不足。正当全国很多药企茫然四顾之际,潘巍向父亲提出新想法:“要想打破这种局面,不是一两项政策可以解决的,我要进行企业的体制改革。”
得到鼓励后,她带领8名管理人员组成改制小组,闭关一周,拿出改革市场商业渠道和薪酬体系的方案。那一年,潘巍到13个分公司出差100多天,深入一线指导企业改革。
“每天工作12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市场如战场,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先者胜!”2014年,潘巍成功实现改革目标,万通集团人员翻番、销售翻番、收入翻番,进军中国制药军团第一方阵。
探路人:目标打造百年现代企业
时至今日,万通集团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2018年,企业实现销售规模32个亿,利税7.3亿元,每年向市场供给5亿盒以上的药品。
近两年,在持续增长的良好趋势中,潘巍开始推动万通集团新一轮发展战略升级,即产品力、销售力双轮驱动。战略的来由是潘巍看到了新问题:万通集团产品多是日常用药,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而新药研发的能力和基础又很薄弱,在逐渐升级的消费需求中难以突围。
在这轮创新中,万通集团以一致性评价为契机,开展仿制药的研发,累计投入两亿元,目前在研品种15个。同时,利用资本参股研发机构、投资研发团队,用最短的路径和最少的时间成本获取资源,提高企业产品力。如今,万通集团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
潘巍的奋斗史,就是中国医药市场的变迁史,从渠道为王到营销为王,如今又回归产品为王,她每次都踩对节拍。她说,万通集团改制近20年,变是人民的需求、产业发展的要求、市场竞争的格局,不变的是不忘“造好药、为人民”的初心,“誓愿像同仁堂一样,让万通成为现代的‘百年老字号’,成为一流的药品制造与销售企业。
王伟
叩开数字文旅新时代的大门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不久前,中国文旅数字产业链联盟倡议发起成立大会在长春举行。对于中吉大地控股集团董事长、卡戳网创始人王伟而言,联盟的成功组建,打开了数字文旅的新时代大门,也成为他转身文旅行业以来的重要一步,他的数字景区梦想正在实现!
迈入文旅产业再创业
2005年,王伟第一次创业,他选择了老本行,成立吉林省中吉大地燃气公司。中吉大地公司的成功运营,弥补省内多县市区城市燃气的空白,打破吉林省燃气行业国有垄断,供气总户数占全省1/5。值得推崇的还有其在省内率先推出的新模式——交钥匙燃气工程,该公司低成本运作,为用户提供燃气设计、施工、运营一条龙差异化捆绑式服务。
“企业家的财富来自社会、属于社会,更应该造福社会。”2012年,燃气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王伟却选择退出。将企业业务整体移交给上市公司经营后,王伟选择到清华大学就读EMBA专业,也是在这段自我夯实与提升的学习过程中,他产生了新的创业想法。王伟敏锐地看到,文旅产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然而文旅产品面临行业标准缺乏、公信平台缺失、产品质量较低等现状。对标痛点,王伟带领团队创办了卡戳网,投身文化产业。
流量时代“整合”突围
“我们不应该停留在一个区域经营,一定要考虑如何用互联网去整合全国资源和全国市场,做一个面向全国的事业。” 两年时间,王伟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全国3300名艺术名家的采访和签约,并把这3300名艺术家集聚到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文化艺术金融委员会中。
作为连接消费者与艺术品的纽带,网站一方面与国内权威艺术机构合作,将有价值、有内涵的艺术品集结到平台上展示销售,保证艺术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牵手国内各大景区,通过在景区内建立实体展示中心,将景区的游客引流为用户,为线上交易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源。这3300位名人也成为卡戳网积累的一大财富,艺术名家参与景区文化处理和艺术创作,并进行全面防伪的植入,一件件有着文化溯源的艺术品应运而生。
“整合”二字成为王伟的突围之道。2018年下半年,卡戳网与景区开始深度合作,整合景区内的食住行游购娱,提供视频呈现、游览视频云端存储、线上接口等多种功能,此举为景区和卡戳网带来“双流量”。
科技创新打开数字文旅大门
今年6月19日,由卡戳网、景区、艺术院校、文创企业、智能设备厂家等共同筹建的中国文旅数字产业链联盟成立。王伟认为,这标志着数字景区建立步入良性轨道,更多景区、更多机构、更多商家形成了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共识,一个由科技创新支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数字文旅大门正在敞开!
如今,卡戳网已经与全国30家景区合作,其中包括蓬莱阁、少林寺、徽州古城、云岗石窟等知名景区,预计今年底卡戳网将实现用户突破2000万。王伟还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他希望用户数量在3年内达到10亿。从吉林走向全国,王伟始终不忘家乡,目前团队正在谋划“一部手机游吉林”项目,计划把吉林省所有的景区信息、故事都植入在一张地图中,供游客畅游吉林。
“企业家的初心应该是做好自己,使命则是为人民服务。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要持续努力、坚持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正能量。”王伟说。
崔波
践行“大吉商”理念,引领企业抱团发展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创办洛克菲勒长白山学院,累计培训16000多名企业家;成立吉林省吉商商会,为企业实现融资136亿元;逐鹿资本市场,力推多家企业赴港上市……崔波创办吉林省开格投资有限公司,做“大吉商”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成全别人,壮大自己”。
引入高端企业家培训
求学在吉林,安家立业在吉林,出生在山东的崔波,早已爱上这片黑土地。
2005年,在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多年,崔波发现吉林省缺少企业家培训机构,便引入清华大学高端培训项目,创办洛克菲勒长白山学院。由此,很多靠胆量、靠市场起家的企业经营者,周末重返课堂,聆听国内著名高校学者的真知灼见。
刚开班时,很多企业经营者对营销、销售的概念很模糊,并不清楚如何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想树立企业文化却无从下手。
崔波说,一位来自吉林市的企业家,企业以制造咖啡机为主,市场竞争力弱,听老师讲商业模式创新后,他开始卖特制纸质咖啡杯、送咖啡机,两者配套使用。如今,他把产品卖到美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年产值超过3亿元。
“这样的案例很多,几天都讲不完。”崔波说,知识改变命运,学院改变了很多企业经营者的理念,让他们对公司治理、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的门道如数家珍,由此成就了一大批企业家。
因口碑良好,学院高速发展,创办十余年,学院先后开设清华长春总裁班、中欧·吉商领军企业总裁班等课程200多期,拥有学员16000多人。
助本土企业赴港上市
从商后,崔波陆续投资很多项目,有了一定资本积累后,“成全别人,壮大自己”成为他的处世哲学和经商哲学。
2018年,依托一批具有推动几十家公司上市经验的团队,他成立吉林省开格投资有限公司,拉开了全面推动吉林省企业赴港上市的序幕。
开格公司为企业上市提供“保姆式服务”,垫付上市所需的数千万元资金。按照计划,2020年,将有两家本土企业在港股上市,2021年还将新增一家。
坚持带动本土企业发展,崔波和数十名企业家共同参与并发起基金,现已投资猪八戒网、美利纸业等项目。如今,猪八戒网估值超百亿,即将冲刺科创板。
商会引领企业家抱团发展
“那时候,我经常在百度上搜索,没有‘吉商’这两个字。”崔波发现,全国各地商帮召开大会,也没有吉商的身影。他认为,企业的发展与合作需要商帮来引领。
2010年,他推动吉林省吉商商会成立,担任会长,并依托洛克菲勒长白山学院,吸纳6000余名会员,开始挖掘吉商文化,打响吉商品牌。
最初几年,他带着商会会刊等宣传材料走向全国各地,有时候一天跑3个城市,拜访浙商、闽商、沪商等商帮,走访知名企业,反复讲述吉商的理念、使命、精神和文化,介绍吉林省产业特点。
同时,商会确立了“抱团求发展、合作打天下”的理念,抓住会员企业痛点办实事,千方百计促融资、拉项目,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提升本土企业家的合作意识。
2011年,商会与银行合作,促成180户企业联保联贷,每户企业至少融资300万元。每3户企业一组,联合贷款,不需要抵押不动产;如果无法还款,同组企业要承担还款责任。很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不动产又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还款日前,他彻夜未眠,结果这次贷款没有一笔坏账。
多年来,商会与银行接洽,探索出诸多融资模式,共为企业融资136亿元,不少企业因此快速壮大或起死回生。
这些年来,商会推出吉商大厦、玖壹咖啡、万晟爱琴海等众筹项目,会员企业之间项目合作案例达2000余个,合作金额高达1500亿元。
崔波说,今后,吉林省吉商商会将依托吉商联合会,做“大吉商”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王远征
与时代同步,打造建筑产业升级样本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长虹大厦是长春市文化广场附近的一处建筑,这里是吉林大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早在1997年开发建设的项目,后来,公司董事长王远征干脆就把办公地点选在这里。
多年来,王远征带领大正建设与时代同步发展:全国房地产业方兴未艾之时,组建队伍,成立公司;城市建设大潮中,完成多个长春当地知名建筑“作品”;迎接人居新时代,加入高科技智能,发展“建筑业+农业”等新项目……王远征打造出一个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本。
建良心建筑
18岁时,王远征作为沛县建筑安装公司的技术工人,来到吉林省参与红石林业局的建设。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建设任务多,王远征在吉林省一待就是几年。“从江苏到吉林,我发现这里是创业的沃土。”
1995年,全国房地产业方兴未艾,王远征果断地以50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吉林大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并毫不犹豫地落户长春。他认为,长春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无限的机会。在随后的城市建设大潮中,长虹大厦、长春明珠、长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楼……大正建设集团的“作品”拔地而起。
质量上乘,成为市民对大正集团承建项目的主要印象。“我们强调材料的节约意识、产品质量的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在达到国标的同时,要做到优质。”王远征说。
多元化发展吉林纳海打捆机
如今的大正集团已成为一家集建筑、房地产开发、装饰装潢、钢结构、物业、农业基地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而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王远征做对了几个重要决策。
大正建设成立之初,便坚持开发和建设并行,这让资金快速回笼,让企业得以稳固发展。
发展阶段,王远征的目光较早瞄向国内知名企业,通过建筑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强强联合”打造品牌效应。2000年,大正集团与大连万达集团合作建设的长春明珠小区就是代表作之一。近年来,大正集团与恒大、万科、保利等国内知名地产企业均有签约。在本地项目多点开花,还辐射到德惠和农安等地。
最近,王远征决定打通建筑相关行业链条的生产,设计研制防火门、塑钢窗、钢结构等。建设工业园区,形成集约化经营,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可以说,在地产领域,王远征步步为营。
产业新样本
王远征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建筑行业模式也将发生颠覆性变化。为此,四年前他就开始积极落实企业的转型升级。
大正集团从建筑业转向农业开发,在伊通获得地块,将以“建筑业+农业”为基础,建设一处融大农业和林业观光为一体的山庄。为此,集团还成立了专门的旅行社,促进建筑业与延伸的旅游业协调发展。
专注于建筑主业本身,王远征的目光投向了高科技智能产业,通过高科技智能来服务建筑业。去年9月,他已经尝试建设智能家居,在每一户内都安装了中央控制钮,同时还可以远程遥控,即使身在国外出差,也可以一键看见家里的场景。
当思路打开,王远征还积极投身新兴产业。集团计划斥资两千万在广东发展大健康产业,主要做癌症筛查和人体DNA检测等项目。在金融板块,他也准备收购一家上市公司。
他还把目光投向国际,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准备把大正的项目带到国外去。
“百年名企、百亿基业、百分人品”这三个“一百”是王远征的奋斗目标,他希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一路走来,王远征不忘在吉林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更感谢吉林这片创业沃土的馈赠。他相信,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今天,建设新城市功能,打造建筑产业升级的样本,是他这一代建筑业企业家理应承担的使命!
张电达
创民办教育多元化发展范本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今年是吉林东华教育集团成立第19年。回顾往日历程,从汽车驾驶和修理培训起步,建职业专修学院、民办大学,集团总裁张电达自上世纪80年代“下海”办教育,坚持多元化发展,如今建成以教育投资为主,科研开发、兴办服务类实体企业为辅的教育集团,堪称本土民办教育发展典范。
发展:从技能培训到民办大学
1986年,双阳北山脚下,吉林省蓝盾汽车驾驶修理专业学校挂牌,这里是张电达创业之路的起点。
看到很多人在蓝盾学校接受汽车驾驶和修理技术职业培训后,顺利解决就业问题,张电达思索,其他的技能是否也可以开展专业化培训?于是,蓝盾学校的培训内容逐渐增多。直至1989年,蓝盾学校开始与大学合作办自考助学班,成立吉林蓝盾职业专修学院,办学规模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000年,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的号角在吉林吹响。“我听到这个消息,欢欣鼓舞。”乘此东风,在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政策引导下,蓝盾学校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创办了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后,后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民办),更名为长春科技学院。也是在这一年吉林东华教育集团成立。
整合:让教育机构对接资本市场
2004年,张电达引领集团开始产业升级。“引进来”与“走出去”,是他迈出的第一步。他邀请企业经营者走进学校,甚至是把一些南方企业的生产线带进学校,给学生提供更贴近用工单位的实操机会;又带着学生走进国内外企业,引导学生就业。
他还在这一年接手当地废弃的石油井兴建温泉,引入东南亚植物制造热带景象,这不但为园林、园艺专业学生提供了培训基地,更促进了长春市双阳区旅游行业的发展。
张电达提出,教育机构应该和资本市场有效对接,更好进行资源整合和利用。借助当地乃至吉林省的特色优势,他建立特色科研产业:吉林省中韩动物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野生资源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鹿产品科学研究院……
一所所研究院促进了省内多学科发展,更培养出大量专业拔尖人才。其中,集梅花鹿标准化养殖、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产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吉林省东鳌鹿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发展,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
展望:力争三年内上市
2017年黄山医药高等专科学院项目签约,2019年梅花鹿产业学院成立……如今,东华教育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升级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发展成今日多元结构的教育集团。
从蓝盾学校到东华教育集团,张电达的民办教育之路,每一步发展壮大,都与时代发展趋势密不可分。步履向前,张电达初心不改,“民办教育要对公立教育起到补充作用。”
如今他树立了新的目标。东华教育集团力争在三年内上市,建成中国最大的教育集团,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提供实用性、创新性科研成果。
曹志强
做农膜强国建设排头兵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夏去秋至,田中的有机水稻正蓬勃生长,稻田里的地膜则在变薄、变脆,几个月后,地膜将“化”入土地变成肥料。这种全生物降解地膜,由白山市喜丰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曹志强作为公司董事长,主导提升技术水平,打造精品农膜,立志做中国农膜行业由大变强的排头兵。
创新兴企,产量达亚洲第一
过去45年里,曹志强在同一个行业探索,为同一个企业奋斗。1974年,他高中毕业进入浑江市第一塑料厂,11年后,成为一厂之长。
上任伊始,他就把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作为兴厂之策,千方百计吸纳人才,给科技人员提供优厚待遇。1992年,塑料厂改制成立白山市喜丰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共3678万,曹志强决定将全部股本用于技术改造。
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曹志强带领员工先后完成五十多项重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十几项新产品当年开发、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起草了PVC农膜行业标准,是世界上掌握防尘膜技术的第三家企业。喜丰公司开发的人参专用膜、无滴蔬菜大棚膜获国家飞龙奖及轻工业部优秀产品奖,被同行称为“无滴膜开发鼻祖”。
产品效果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广告。曹志强在全国有名的蔬菜集散地——山东寿光推广无滴膜,第一年只在17个棚试点,第三年2000多个棚使用无滴膜。随后,无滴蔬菜大棚膜从寿光走向全国。
进入新世纪,曹志强提出“三星”战略,在寿光、西安、沈阳成立公司,形成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生产基地,迅速占领全国市场。目前,喜丰公司已成为亚洲产量第一的农用薄膜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打造精品,促中国农膜由大变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面对诸多荣誉,曹志强没有留恋过往,而是着眼当下:中国农膜行业大而不强,产销量世界第一,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利润水平低……怎么办?
曹志强的办法是打造精品农膜,即提高使用年限,增加功能,提升透明度、透光率、保温性能等指标,减少白色污染,引领行业发展。
他一直瞄准国际尖端技术。2016年,喜丰公司耗时七年研制的无污染全生物降解地膜上市。在有机大米生产基地,这款农膜大放异彩,铺上180天后变成肥料“化”进土地,不留白色垃圾,还遏制杂草生长,基本不需要农民打除草剂。
2018年秋,喜丰公司投资2600万元的五层共挤精品农膜生产线顺利投产。这款农膜有防尘、防老化作用,透明度高,广受欢迎,利润是普通农膜的10倍,仅仅今年前8个月已卖出5000余吨。曹志强的目标是到2020年销量达1万吨,相当于喜丰公司总销量的五分之一。
喜丰公司还承担了国家科学技术部的项目,与多所高校联合开发使用期5年的多功能农膜。他预测,这款农膜研制成功后,将比肩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中国每年农膜使用量将减少约五分之一。
转型升级,打造“百年喜丰”
年至花甲,曹志强依然活跃在生产线上,奔走于全国各地,为企业发展运筹帷幄。近两年,他正在推动企业从生产经营型转向生产服务型。
对于很多农膜企业而言,产品出售那一刻代表服务的终结,但曹志强的观念不同,他把服务延长至使用期限终结时。对于一年使用期的农膜,喜丰公司跟踪服务一年,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客户投诉,员工48小时内到现场解决。对于三年使用期农膜,喜丰公司三年内跟踪服务。设计新产品前,曹志强要求员工走访企业客户、农民,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
如今,每当新产品终试时,曹志强还是会按照惯例,在现场盯几天几夜,吃、睡都在车间,出了问题及时解决。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企业的生命应该是无限的,他要打造“百年喜丰”。
于惠舫
以卓越管理建现代强企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于惠舫的工作簿上记录着她最近的行程:在广州考察购物中心项目,飞往西宁了解西宁大百运营情况,回到长春参与企业内部头脑风暴会议……作为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长春欧亚集团商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
遵循欧亚集团“连锁做多”的战略,于惠舫带领团队连续开建多家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和超市连锁门店,“欧亚”每开到一地,都迅速带动周边商业、房地产业、餐饮业、交通旅游业等其他服务业繁荣发展。“欧亚集团每一个人的初心和使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实现‘三星战略’,建民族的、世界的、人类的欧亚。这个目标并不遥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践行“两创造”的企业责任
在于惠舫看来,欧亚集团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春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一直是企业践行的责任。
以“三星战略”为指引,欧亚集团致力于为本地乃至更多消费者带来价值和消费上的提升。以欧亚商业连锁为例,一是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我们打造了一站式的欧亚新生活、欧亚三环,将全新的休闲消费主张带给人们”;二是对于消费者购物便利性的提升,“如今单是长春市就有50多家欧亚超市门店,全省有100多家,还通过线上‘欧亚到家’与线下实体店互为,实现全渠道营销,为消费者带来健康、优质、新鲜、低价的生活享受。特别是源头直采,基地直采、工厂直采,为消费者带来了居住、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为幸福长春、幸福吉林奉献欧亚力量。”
坚守“连锁做多”的发展理念
今年是欧亚集团成立35周年的重要发展节点,历经发展变迁,“欧亚”这一品牌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对于欧亚商业连锁来说,十余年的“做多”之路,全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与丰富的购物生活。于惠舫说,创业过程中大家克服了无数困难,完成了一项项挑战,“吃苦耐劳,唯旗是夺,也就是铁军精神,是我们在激烈市场形势下取得一个个阶段性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商业连锁发展的道路上,一个重要助力来自政策的支持。于惠舫告诉记者,吉林省这两年提出了很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特别是今年还出台了《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条例》,在营商环境的建设中,坚持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平等保护、诚实守信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作为吉林省总商会的一员,同时站在企业的角度,于惠舫深刻感受到了政策变化带来的福祉,“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只跑一次”等等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办事效率,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搭建了更多优质、共赢的平台,激励更多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投身到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来,促进了吉林经济发展。
紧抓时代机遇建现代强企
现在欧亚集团的“中三星”布局已经粗具规模,商业连锁在2017年实现了欧亚集团董事长曹和平制定的百店、百亿、百万平方米的“三百规划”奋斗目标,取得了企业规模的阶段性成绩。谋划未来,于惠舫说,目标是由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卓越管理,建现代强企,一步步地强化专业管理,实现门店经营质量、服务质量的最大化。
当前,商业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向新时代的巨大挑战,于惠舫心中自有乾坤。
于惠舫认为,未来的商业实体店将会迎来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一是线上与线下会实现更多的融合与共生,线上的品牌在线下开实体店;二是实体店将进一步强根固本,做好内功,充分发挥体验消费的优势。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对休闲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而各种一站式的购物中心、实体店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人们对休闲生活的无限期望。“欧亚商业连锁将会进一步丰富功能与业态,不断与时俱进,以创新、从新精神,始终领航实体商业。”
韩瑛
让珠宝为传统文化发声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扶摇直上的金价,开启了黄金的黄金时代。作为吉林省金银珠宝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吉林省宇泰金银珠宝有限公司也在董事长韩瑛的带领下迈进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截至2018年底,宇泰珠宝实现省内零售网点全覆盖,接下来,企业还将布局全国,为做“百年老店”夯实基础。
赶上伟大的时代
1993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韩瑛“下海”进入珠宝行业。从初时创办三星金银珠宝公司,到兼并收购,直至打造品牌,企业的发展之路每一步都走得稳健又踏实。“我赶上了伟大的时代!”在韩瑛看来,宇泰珠宝的成功得益于与时代同频,抓住了每一次机会!
创业之初,韩瑛把销售目标定位在农村,聚焦在富裕起来的农民身上,这一决策让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韩瑛又抓住了国家要求各大国有商业银行退出黄金珠宝零售市场这一重要机遇期,全面转向城市,兼并收购吉林省工艺美术公司等六家国有及附属的集体企业,这也成为全国轻工系统企业改制的经典案例。
2008年,公司更名为吉林省宇泰金银珠宝有限公司,并创立品牌“吉宇泰”。韩瑛回忆,”当初我们兄妹三人创业,所以取名‘三星’,并不知道与已有品牌重名。随着品牌的发展壮大,向全国扩张,立志办百年老店,就得有自己的名称。”市场化促进品牌化,“吉宇泰”的名声渐渐响亮,与红旗轿车、亚泰、修正等“吉字号”品牌一起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布局全国做百年老店
“现在做企业,如果没有品牌意识就无法生存!”韩瑛的目标是将宇泰珠宝做成百年老店。
2018年,宇泰珠宝实现了吉林省市、县、主要乡镇零售网点全覆盖,吉林省内的宇泰珠宝门店就超过了150家。“2019年,我们开始布局全国市场!”在韩瑛的规划里,布局全国市场的第一步是黄河以北,接下来是长江以北,最后是覆盖全国。如今,宇泰珠宝已在沈阳、太原、郑州、青岛陆续开店,北京、上海、济南、石家庄、呼和浩特列入开店规划。
打造百年老店,韩瑛制定了“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开拓创新、传播文化”的经营准则,以期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光靠说没用,要处理好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韩瑛经手处理的售后,没有一起客户不满意。宁可企业损失别让顾客损失,这一服务理念至今仍让宇泰珠宝受益匪浅。
让珠宝为传统文化发声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珠宝行业最大的发展动力!”不知疲倦的韩瑛带领宇泰珠宝驶入发展快车道。有了对黄金行业发展的清晰判断,韩瑛也鼓励更多年轻人入行创业,“黄金可移动、保值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韩瑛说,黄金珠宝在吉林省属于小众产业,没有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在1000家左右,市场需要创业者进入。
“每个企业发展都会遇到资金、人才、创新三个瓶颈。”韩瑛坦言,宇泰珠宝已经顺利度过了第一阶段,人才瓶颈是目前的困扰。考虑到人才需要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发现,韩瑛很看重管理创新,创造未来的管理模式。韩瑛有个大的愿景,让珠宝为传统文化发声。在他的带领下,未来3年,宇泰珠宝将建成自己的企业研发基地,从零售端反馈到研发,结合人们的需求,注入文化和故事,把中国源远流长的珠宝文化、钱币文化和现代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让珠宝为中国文化代言。
“企业做大都是在做人。”回馈社会也是韩瑛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一直倾注心血的事。就在接受记者采访后,韩瑛即启程前往4000公里外的阿勒泰,开始了他的援疆之旅。
鲁贺
做民族服装品牌的逐梦人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在刚刚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吉商大会上,“简爱诺”品牌创始人、吉林省巴黎春天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贺获评“吉商突出贡献人物”。这是对他回家乡投资兴业、关爱企业员工、热心公益事业的褒奖。
这并不是鲁贺第一次获奖。20余年创业之路,他获得过诸多荣誉,但只有参与者知道这条路在开创时的艰难。
“伟大是熬出来的。”2001年,带着创业成功的第一桶金,鲁贺南下深圳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简爱诺”。从4个人、23平方米的民房起步,挺过公司亏损、合伙人不辞而别的艰难岁月,如今鲁贺一手创建的“简爱诺”品牌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高端女装品牌,取得远超行业水平的高速增长,先后进驻北京燕莎友谊商城、北京赛特奥特莱斯、北京SKP、长春卓展等商场。
创业成功,鲁贺主动挑起了回乡兴业的担子。2011年春节过后,鲁贺回到长春,接手投资吉林省巴黎春天百货有限公司。2016年吉商联合会成立之后,为响应投资家乡的号召,鲁贺把他与宝姿集团合作的部分管理业务带回长春,此举每年至少为当地带来500万元以上税收。鲁贺还将“简爱诺”东北销售结算中心搬到长春市朝阳区,每年为该区带来1000多万元的税收……
在这段无数人为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服装品牌而努力的岁月里,他是闪光的主角。
让鲁贺自豪的事情至少有三件:让吉林的服装品牌“简爱诺”走出去,并立志将其打造成属于中国的百年服装品牌;用“傻呵呵对人好,坚持一辈子”的精神,实现巴黎春天百货扭亏为盈;去年,他被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这个由全国工商联、人社部、全国总工会评选的奖项,每五年一评,鲁贺当选的这一届全国只评出25人,吉林省只有他一人。
正如鲁贺将自创服装品牌命名为“简爱诺”,寓意“用最简单的方式向顾客做出爱的承诺”,鲁贺做企业的幸福感来自于“带领跟你干的人一起过好日子!”鲁贺告诉记者,企业发展到今天,他想得更多的是让员工受益,“能帮到别人,证明你有价值!”
正是这种价值内核让他成为员工的圆梦人、孩子们的鲁伯伯。今年是鲁贺接手巴黎春天百货第9年,员工收入得到了跳跃式提升,原本遥不可及的愿望也提前实现。回忆2014年,鲁贺还自掏腰包奖励十名优秀员工每人一台甲壳虫轿车,帮她们圆了买车梦。“员工梦、企业梦都实现了,中国梦就实现了!”
还是2014年,鲁贺参加了人生中最棒的一场晚会——2014长春市朝阳区家庭新春大联欢。在这场晚会上他认识了两位家贫志坚的阳光少年,并郑重承诺每年资助每人5万元,直到他们大学毕业。“他们都叫我鲁伯伯,每次取得成绩都会跟我分享。”今年,鲁贺帮助的一位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鲁贺一直默默做公益,这几年他更多将捐款用于改善贫困教师生活和帮助贫困孩子上学,“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鲁贺眼中,爱是可以传递,无限放大的能量,无私奋斗的一生才是幸福的一生。
鲁贺对未来有着更多的规划。今年,“简爱诺”将陆续开拓更多新的市场。他说:“我们要打造属于中国的百年服装品牌,当然,这需要几代人的坚守和努力!”
未来,鲁贺还有意在长春投资文化产业,发掘生活里的真善美,弘扬社会正气……
杨涛
发挥蛋产业优势,扶贫攻坚立新功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位于辽源市的厚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内,有一个占地面积近9个足球场大的蛋品加工车间。小小鸡蛋经过现代化加工及国际标准检测,一步一步蜕变成蛋粉、蛋液等食品原材料,从这里走进知名食品企业。厚德食品董事长杨涛用小鸡蛋做出大文章,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蛋品加工旗舰企业
打造“蛋产业+”模式
2003年,杨涛创办“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加工蛋粒、蛋粉、蛋液,初涉蛋品加工业。研判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杨涛意识到,“我国蛋制品行业拥有5000亿元的市场容量,而蛋品深加工率不足1%,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看准产业方向,杨涛又在4年后创办厚德食品,打造从单纯的鸡蛋加工到集蛋品加工、蛋制食品生产、蛋鸡养殖、生物质能源等“蛋产业+”的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双汇的卤蛋、肯德基蛋挞的蛋液、康师傅方便面的蛋粒,都来自厚德食品,公司也成为众多跨国食品公司供货商。杨涛介绍,能与这些国际企业合作,核心竞争力就是产业链,“我们有一个完全封闭的产业链,从玉米收储、饲料加工,蛋鸡养殖乃至深加工,完全符合现代化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走进厚德食品,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流水线上鸡蛋完成筛选、打蛋等一系列动作。这些年,企业先后投资近15亿元用于全循环产业链建设,完成年加工4.5万吨鸡蛋、年产5万吨蛋制食品、年存栏300万只安全优质蛋鸡养殖等建设项目,建成以蛋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吉林省东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鸡蛋里做出大文章,杨涛将鸡蛋用到极致今年以来厚德食品一方面积极研发和推出新品,占领市场,先后推出了长白山泉水鸡汤系列、老鸡系列、蛋饺系列、米饭系列、玉米系列等新品;另一方面开展强强联合,与双汇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卤蛋等合作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发挥产业优势“造血”扶贫
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杨涛始终不忘回馈社会。杨涛说,“企业发展的过程既是一个产业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工就业,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他主动提出,在建立全循环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全方位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新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经营方式,建设“一村一场”扶贫项目,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以来,他发挥自身在蛋鸡养殖行业的专业优势,建
设众联养殖项目,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去年,金翼蛋品获得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颁发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杨涛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家乡父老的呵护。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做好企业,为扶贫攻坚再立新功!”
杨涛以“回报社会、心系桑梓”的情怀,积极投身吉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先锋带头作用。“做世界蛋品行业的领军者”,一直是杨涛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其企业将实现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年产值100亿元的“双百”目标。
修涞贵
向大健康领域层层深入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日前,全国工商联公布“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修正药业集团位列第109位。
1995年,本为警察的修涞贵辞去公职承包了通化市一家固定资产20万元、负债高达400万元的小药厂,开始创业之路。在20多年时间里,修涞贵带领修正药业飞速发展,使之成为拥有多款知名产品、拥有50多个销售过亿品种的医药行业龙头企业。
2019年,修涞贵带领企业转型升级,向“大健康”领域层层深入。
打造良心药,修元正本
“我的初心,就是悬壶济世、做药治病。”那时候,修涞贵父母因病去世。为了治好父母的病,他曾四处寻药,连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都撕下来,买的药却没有任何效果。修涞贵说,从踏入药厂起,他就希望尽最大努力让更多人不受疾病折磨,修元正本、造福苍生。
修涞贵的母亲是一位中医,她给儿子留下了“坚持做良心药”的教诲。创业第一年,市面上的天麻丸偷工减料,修涞贵以低于市场5分钱的价格出售货真价实的天麻丸,成功占领市场,药厂扭亏为盈。
此后几年里,修涞贵创造中国医药行业的奇迹。1996年,他获得一名资深专家的药方,推出“太和圣肝”胶囊,当年销售额达到3700万元。之后,他聘请专家研发胃药“斯达舒”胶囊。2000年至2003年,修正药业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76%,至2010年,仅斯达舒单品销售额已经超过33亿。
截至2016年底,修正药业年产值超过600亿元,是吉林省知名民营企业。
瞄准高精尖,转型求变
“2019年是修正药业转型升级年。”品牌妇孺皆知,企业规模巨大,修涞贵没有放慢新药研发的脚步,为适应国家政策,修正药业把研发重点从中药转向生物药和化学药,治疗大病。
修正药业在杭州、北京等地建立6个研究所,每年科研经费投入10亿元左右,探索高精尖领域,比如建设基因重组系列降糖药物国际合作开发平台,开发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系列降糖基因工程药物。
2019年,修正药业生物药研发取得诸多重大突破,二十余个新产品将陆续上市,包括用于治疗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国家一类生物药新药——注射用重组尿酸氧化酶,将填补国内空白。
修涞贵说,凭借这些新产品,修正药业将迎来业绩的快速增长,个别品种预计能爆发式增长。他说,不断研发新药就是其企业的使命。
最近,修正药业冲击资本市场一事广受关注:吉药控股发布公告称,与修正药业签署意向协议,拟收购修正药业股份,后解除协议。对此,修涞贵回应,此前看好吉药控股的药品品种计划合作,后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双方经营理念不同、品种重复,决定终止合作。
布局“大健康”,层层深入
白天,老人和朋友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受休闲娱乐,接受健康管理;晚上,他们和儿女一起吃饭、看电视,其乐融融,这是杭州西湖区北山街道的日常。2015年,修正药业与浙报传媒合资成立养安享养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等10余个省区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近几年,修涞贵动作频频,还把业务触角延伸至保健食品、健康食品、医疗器械、日化用品、滋补药膳等诸多领域,投资上百亿在珠海修建医药健康产业城,斥资在大连造健康产业园、建设贵州新医药产业园,还在吉林省建立GAP标准化参鹿种(养)殖基地和GMP标准化产品生产基地,开发人参和梅花鹿产业。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地,修涞贵带领修正集团向“大健康”领域层层深入,企业哲学理念也从“修元正本、造福苍生”发展为“修元、修养、修正”, 修元就是固本,修养就是调理,修正就是治疗。修涞贵说,修正集团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消除人类疾病痛苦,让人类没有病,“无疾而终”。
李吉宝
让“吉通”站在世界汽车工业前沿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近万平方米的车间,只有十几个工人盯着仪表盘,一根根铝合金汽车底盘前悬挂控制臂从生产线滑出。带着吉林通用的标志,这些全球最先进的轻量化产品将发往德国。
李吉宝,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带领企业从濒临倒闭的地方企业,成长为与全球顶级主机厂对话的行业领跑者,实现企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今天,他的目标是在吉林省建设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基地。
超前布局抓住汽车轻量化机遇
吉林通用原来是一家军工企业,1965年建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军品转民品。1995年,技术员出身的李吉宝成为该厂第一位民选厂长,带领企业进入汽车底盘零部件市场,企业起死回生。2000年,他留学深造,回国后担任吉林省机械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一个订单100个企业来抢,就算抢到了也不挣钱。”李吉宝回忆,当时的吉林通用机械还是一家普通的地方汽配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又背着国企的历史包袱,面临破产危险。李吉宝离开稳定的岗位,回到企业力挽狂澜。
曾主管吉林省汽车行业,李吉宝视野高远,他看到汽车轻量化的前景。当时,国内还没有轻量化技术。完成企业改制后,他抓住汽车工业全球化浪潮“走出去”,直接对话全球汽车业的顶级企业。
2009年,李吉宝来到欧洲,几经考察,找到德国凯撒铝制品成型技术有限公司、法国C2ft公司。两者分别是业内知名的铝锻汽车零部件企业和铝铸锻汽车零部件企业,决心与吉林通用合作以进军中国市场。次年,吉林通用收购两家公司, 2103年,与其在长春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全球先进的铝锻生产线。
很快,吉林通用完成铝锻、铝铸和铝铸锻汽配件的国产化,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铝合金轻量化汽车底盘配件生产基地,以及世界主要铝合金汽车底盘部件供应商之一。
自主创新实现全球独家供货
李吉宝不依赖国外先进技术。2015年,吉林通用在德国慕尼黑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实现与欧洲汽车主机厂产品同步开发,同时在国内建立自有研发团队。仅2015年,吉林通用新开发的产品就有11个。
此时,随着环保形势日益严峻,世界各国纷纷对汽车燃料消耗量做出限制,越来越多车企追求轻量化。这次,李吉宝站在了世界前沿。
“很多产品是我们独家供货,别人想竞争很难,我们现在订单很多,愁的是干不过来。”李吉宝谈到,吉林通用轻量化技术全球领先,铝锻、铝铸等技术在中国仅此一家,是多家国内主机厂的A级供应商,相当份额的产品出口北美、欧洲,装配在保时捷、奔驰等高级车上。
目前,轻量化产品的产值已占到吉林通用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李吉宝说,吉林通用是汽车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典型范例,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公司已经成为汽车业全球化生产分工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有底气打造全球汽车零部件集散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10家企业占所有中国品牌的比重超过80%。在李吉宝看来,整车制造的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如此。未来,几万个汽车零部件将转化为十几个大部件,全球将有不超过20家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吉林通用必须要位列其中。
2012年,他开始建设吉通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5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370亿元。截至目前,吉林通用已在双阳建设5个工业园,占地突破100万平方米。技术上,工业园以轻量化为切入点,为全球高端汽车配套核心零部件,现阶段正在从核心零部件向核心轻量化总成发展。
李吉宝的目标是建设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基地,打造完整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产业园,通过轻量化引领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底气何来?李吉宝说,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物联网、5G等技术又高速发展,吉林通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与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近。他希望吉林省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集散地。
赵洪新
提升人居水平,实现社区美好生活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近日,受台风影响一场暴雨突袭四平。暴雨中,华宇城项目的业主却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华宇集团工作人员冒着风雨清理积水,减少暴雨对居民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影响,还挨家挨户询问居民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
“华宇城”是由吉林省华宇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董事长赵洪新自1998年创业开始,始终严把质量关,打造高品质建筑产品,把“发现幸福、守望幸福、传递幸福”作为企业使命,为四平、公主岭两地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人居生活品位的提升做出贡献,树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转型升级的标杆。
“走心”理念赢得信赖
2002年,四平站前改造工程启动,由于施工难度大,很多大型开发企业望而却步,反而是一家来自公主岭的“年轻”开发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承接了改造工程。项目竣工后,四平站前面貌焕然一新。项目开盘时,更是创下客户三天三夜排队购房的场面,这家开发公司也因此成功打开四平市场。
这家公司正是吉林省华宇集团的前身。
“你要知道消费者需求的是什么,城市需求的是什么,社会需求的是什么。当你创造的东西都是符合需求的,你的经营行为是得到政府和百姓支持的,企业才能立足。”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在四平刚需住房已经饱和的情况下,2006年,赵洪新打造华宇城系列项目,走以高端人居为主的经营路线,致力于把四平的人居品质带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今,在四平说到华宇集团的房子,会得到“品质好”的答案。“华宇产品之所以被客户喜爱,是因为住华宇的房子得到的是品质、环境、服务,华宇打造的是有温度的产品。”正是这种“走心”的经营理念和建筑品质,让华宇的产品经得住消费者和市场的考验。
全国首创幸福社区服务模式
盛夏傍晚,在华宇城·熙和园小区门前广场上,台上“华宇幸福汇”成员带来精彩演出,台下几十张饭桌拼成百家宴。这是一年一度的“华宇幸福汇”百家宴邻里节。
2015年,华宇集团在国内率先提出“华宇幸福汇”社区服务模式,并在华宇城项目落地实施,通过社区配套、全龄教育、社区文化、社群活动、全龄健康、社区公益、社区商务等七大服务体系,服务于所有居民。这不仅开创了全新的社区居民服务模式,也是赵洪新对地产行业转型升级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升,人们渴望更好的居住环境、更美好的生活,这种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更多来源于精神层面。“赵洪新说,“华宇幸福汇”创办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广大居民的幸福生活理想。
寻求企业跨越式发展
如今的华宇集团已经成为一家拥有7家子公司,在四平、公主岭两地开发多个高端人居项目的大集团公司,在四平市房地产企业中纳税额连续三年排名首位。“华宇幸福汇”还为企业带来“中国全龄化幸福生活领创者”“中国幸福地产领军企业”等荣誉,赵洪新也担任全联房地产商会幸福社区分会会长、吉林省房地产商会会长等社会职务,并成为全国幸福社区联盟创始人。
赵洪新说:“我觉得企业多大、多强都不是最重要的,那只能说明我们有担当更大社会责任的能力。”
赵洪新外出学习考察时发现,四平的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远远落后于一、二线城市。他主动担起引导四平企业发展责任,创办华宇商学院,为四平企业家提供公益性进修平台,渗透幸福理念和公益情怀,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前不久,全国工商联代表到吉林省调研,赵洪新参与其中很受触动。“当下,民营企业迎来更多政策支持,获得更多发展空间,这样的契机下,企业应该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位置,寻求跨跃式发展。”
未来的华宇集团将继续强调品质优先,坚持“幸福地产”开发模式,打造城市“幸福生活综合运营商”。
张显
一颗初心种好米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粮农,这是吉林北显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显的微信名字,一看便知他是一位“粮食人”。三十年前,他把黑土地上的粮食销往南方;二十年前,他打造“北显”绿色有机粮食品牌;如今,他扎根在水网纵横的查干湖畔,种大米、种杂粮……怀着一颗“种好米”的初心,张显不断创新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回归家乡打造粮食品牌
创业已是三十年前的事。1990年,张显前往广东,他在当地少大米、缺杂粮的情形中发现了商机。他先后在惠州、东莞等地经营8家粮油批发店,销售东北特产大米、杂粮、花生油等。眼见着家乡的好米没有卖上好价钱,张显意识到,要打造品牌提升产品价值,于是,2000年,他回到松原创办了以开发生态粮食为主的深加工型企业——北显集团。
张显在查干湖边开垦基地,种植大米、杂粮,打造“北显”品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几百人,逐步发展成集种植、仓储、加工、收购、物流、研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在张显看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是好产品来自于好土地,得益于前郭尔罗斯这片黑土地;第二个原因就是对品牌的推广,质量与品牌相辅相成。“北显产品始终严把产品质量关,并建立追溯体系,只有控制质量才能打造品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北显产品的口碑是“好”而“贵”,张显说,“我们愿意听见消费者说贵,价格高的产品还能让消费者趋之若鹜,证明我们做到了提升产品附加值,已经把品牌打出去。这样我们对农民也有了贡献,让农民的产品在我们这里增值。”
建立完整现代农业产业链
北显生态农业取得较快的发展还得益于张显的前瞻思维。他提出,农业企业一定要适应时代特点,重视创新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多年来,他通过品牌打造,有效带动区域内产业融合发展,采用“企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提高区域内农民收入。随着市场需求增大,种植基地不断扩大,农户不断增多。“每年我们公司向农民收购水稻,按市场价格还要每斤再加3毛钱,收购杂粮,每斤加6毛钱,连续保持十几年,农民每公顷土地增值6000元左右,基地农民每年总增收2000多万。”
增加农民收入是张显对这片土地上农人的回馈,同时他也重视对新型农民的培育,每年分10批次开展农业知识培训,带领农民学习种植、经营、管理、栽培技术。
不止于加强种植环节,张显还回溯产业链,重视“有机研发”。企业已与众多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满足市场需求,每个月创新产品5-8款。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张显将销售渠道发展到线上。2004年,张显就带领团队建立企业网站,发展到今天,北显公司在多家电商平台有了自己的专营店,微信平台、小程序等近几年兴起的销售方式中也有企业身影。利用这一新商业模式,北显公司实现了网上订单生产、销售,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对于未来发展,张显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北显现在已经有400余个品种,与省内18家企业有合作,未来计划整合吉林省内50家农产品企业,这样吉林省的特色的农产品聚合在北显系列品牌之下,共同发展吉林农特产品品牌,走向全国甚至出口。”
冯利伟
输出“棋盘模式”精准扶贫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冯利伟有两个身份,他既是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棋盘村党委书记,又是吉林棋盘生态农业集团董事长。他怀着乡愁返乡创业,带领棋盘村从一个没有集体资产的村,发展到拥有酒业、养殖、餐饮、商贸等公司的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
如今,棋盘村已成为集体资产积累逾2亿元的“富裕村”,还形成了乡村脱贫的“棋盘模式”。“人人俱谋发展,发展普惠人人,不求一人巨富,但求家家小康。”冯利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带棋盘村走上发展快车道
棋盘村贫穷落后的状况一直延续到2007年。在外打拼的冯利伟回乡探亲,看到村民靠种菜讨生活,村集体经济积累基本为零。家乡“一盘散沙”的状态深深刺痛了冯利伟的心,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创办属于棋盘村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冯利伟被选为村主任后,成立吉林市龙潭区第一个以农村集体经济注册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让棋盘村获得第一桶金。为了解开土地的束缚,2011年,冯利伟又率先提出将村里的土地实行“三权分置”,即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村民、经营权归村集体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现在的棋盘村,已经从村集体资产基本为零,发展到组建了横跨三大产业的吉林棋盘生态农业集团,涉及领域包括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及房地产等多种产业,拥有10余家公司。
“我们发展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冯利伟说的这句话,棋盘村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2018年,棋盘村集体收入达74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4500元。累计500余名村民在村办企业上班,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棋盘村人,现在已经成了早晚打卡、领取月薪的上班族。截至目前,棋盘集体资产积累逾2亿元,累计为村民发放各种福利价值5000余万元。
脱贫攻坚的棋盘“秘方”
“一个村富不算富,所有村富才是真的富。”冯利伟想让更多的贫困村富起来。经过多年的打磨,棋盘村的发展模式已相对成熟,棋盘人把它概括为“六合两动”,即党建聚合、土地整合、平台组合、产业融合、文化耦合、民意契合、能人带动、创新驱动。这能够助力有着相同背景的东北其他乡村实现腾飞。
2018年,棋盘村加入了吉林省金融商会扶贫联盟,引入九台农商银行金融支持,积极向贫困村输出“棋盘模式”,通过“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村”的帮扶模式向前推进。
棋盘村的第一个精准扶贫对象是省级贫困村——磐石市石嘴镇永丰村。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两会”上, 冯利伟报喜:永丰村的村办企业惠民大豆油加工基地,开工生产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实现销售收入448万元。该基地引进国内先进的豆油生产设备,生产优质鲜榨豆油,给永丰村及周边村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一是带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二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三是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还为村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百姓手里有了钱,村民有了工作,日子越过越好。
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棋盘模式”的成功输出,吸引其他贫困村纷至沓来:永吉县口前镇双顶子村、龙潭区北甸子村与棋盘集团牵手合作,蛟河市新农街南大村、南荒地村与棋盘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冯利伟有着更长远的布局——“1+N+N+N”,即1个“棋盘模式”+N多个贫困村+N多种形式整体改造+N多个销售渠道。他想让更多的贫困村拥有产业支撑实现长足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村走上致富的道路。
从农家子弟到带领棋盘村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冯利伟粗犷的外表下,是一颗为民谋福祉的心。他说,“以乡村振兴为最终方向,以整体改造为发力点,实现携手双方共赢共进,这种方式在吉林市全面推行的实践证明,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一定能实现整体脱贫走向乡村振兴!”
姜峰
用质量、口碑传递人居新理念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在吉林市“金地中央大街”小区门口,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业主望向摄像头,大门即刻打开,这是吉林省小区中少见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投身地产行业十余年,吉林市金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峰坚持用前沿技术和理念扮靓家乡人居环境,用质量口碑成就本土知名地产品牌。
看准商机进军房地产行业
姜峰是“80后”企业家,土生土长的吉林人。他的父亲从事服装和餐饮经营。千禧年刚过,在父亲支持下,他走遍全国各大城市,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2004年,他前往大连,开始在当地做房地产销售,看到当地的房地产市场繁荣,他断定几年后,吉林市房地产市场也会迎来快速发展期。
“人这一辈子,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围绕衣食住行,其他都是锦上添花的事。”在异乡漂泊数年,姜峰感受到,房地产能给人们带来家的归属感。回到家乡,他建议父亲进军房地产业。2009年,父子二人成立吉林市金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独立开发楼盘。
在公司,姜峰负责建筑材料采购等,他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设计院规划的型号、数量购买原材料,对钢筋、水泥、进户门、窗户、保温材料等易出现问题的材料逐一查看。对于施工质量,他更是严格把控。
从第一个项目“金地江畔花都”起,姜峰和父亲就实行薄利多销的策略,当附近楼盘的售价为每平方米3800元时,金地地产售价每平方米3500元,引来市民排队买房。因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施工和销售,业主总能很快把房屋产权证拿到手。
赶上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金地地产迅速站稳脚跟,陆续开发多个项目。与很多开发商的冒进不同,姜峰不贪大,按照公司开发能力购入地块,为的是让每个项目完整竣工,从无烂尾。
实现自开发、自服务的物业服务模式
“获得望江的地块不容易,我一定要建得完美!“2013年,姜峰摘得一处松花江畔的地块,开启“金地红大蓝湾”项目。他没有立即开工建设,决定先找到全国顶尖的设计师进行规划。
从上海到北京,姜峰邀请到全国5家知名的建筑设计院,设计出面积小于80平方米、南北通透、标准两室两厅的新户型。该项目中,园林被设计成小草、绿篱、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五个层次,平视、俯视观赏性都很强。
户型好、园林美还不够,姜峰反复沟通,抠设计细节,让外地设计师充分考量东北地域特点,只为把房屋住宅得舒适、保暖。
姜峰认为物业公司与地产开发同样重要,自此项目起,金地地产开始贯彻自己开发、自己服务、终身服务物业服务模式,由于服务品质高,物业费收缴率达99%,被评为省级示范物业。
经过两年多的前期打磨,楼盘推向市场,反响相当好。4年后的今天,“金地红大蓝湾”项目二手房市场交易价格整整翻了一番,成为区域内最贵的楼盘且一房难求。
引入前沿技术,传递人居理念
近几年,姜峰致力于为业主提供更高标准的配套,让家乡父老享受更智能、更潮流的都市生活。2017年,“金地中央大街”项目启动,与万达广场相邻,距吉林站仅3公里,是吉林省重点项目。这是姜峰第一次真正开发商业地产。
金地地产自持大面积商业,将建设全国单体面积第三大的电影院,其中最大的屏幕有7层楼高。项目计划内设书吧、咖啡馆、网红奶茶店,开设蜡染、画画、银饰制作的体验馆,为该项业主以及吉林市民升级城市生活品质。姜峰说,吉林市流动人口少,一些品牌持观望态度,但金地地产会通过各种商业合作模式,比如补贴,以吸引品牌进驻。
住宅方面,姜峰引入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在“金地第七郡”项目,姜峰还承诺免费为全小区安装户户独立的净水系统,让渡上千万元利润,只为业主提供健康生活。未来,他还将推动小区实现Wi-Fi全覆盖,迎接5G时代。
成立10年来,金地地产稳步发展,累计上缴税款上亿元,是吉林市最具代表性的地产企业之一。对于未来,姜峰说,金地地产会以住宅为主、商业地产为辅,运用自身的成本和管理优势,与国内大型房企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运用前沿技术,传递人居新理念。
武文斌
智搏吉林新“酒局”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十八届长春农博会上,新怀德酒吸引不少爱酒人的关注。吉林省新怀德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文斌带领这匹中国白酒界的黑马,找到了最适合企业的路子,连续两年登上全球最负盛名的烈酒赛事布鲁塞尔烈酒大赛的领奖台。
从新怀德酒业的前身“ 泰和城” 烧锅算起,它已有百年历史。1997年,新怀德酒业从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为了能够让每一瓶酒都有好的品质送到消费群众手中,公司自建绿色原料高梁基地,成立了化验室,配备先进的化验设备,更有专业技术团队做保障。从原料种植到古法酿造,从酒品技术研发到产品检验出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把关。武文斌介绍,“我们对多种生产加工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大量指标的采集、整理、统计、分析和综合对比,力求最佳化。”
工匠精神为新怀德酒业成长提供了厚壤,也让它创下了多个纪录:拥有东北最大的地下洞藏基地,近6万平米洞藏基地;储存优质高粱酒和芝麻香酒3000吨目前属东北最具潜力洞藏基地;吉林省唯一一家有两位国家白酒评委的企业……
面对日趋复杂的白酒市场环境,武文斌提出自己的方法论。全国酒行业都在整合,优胜劣汰,小酒厂和技术落后的酒厂都将退出,新怀德酒业在秉承古法酿造、技术创新、工匠精神做健康酒的同时,也将紧跟时代步伐,把企业的发展和网络紧密联系起来,让企业登上网络营销平台。如今,新怀德酒业已成功入驻“老字号网上商城”,接下来还将登陆金融机构的网上商城,“我们正在扩宽销售模式,如线上销售、网红销售、代理加工等。”
作为白酒界的破局者,新怀德酒业正用内生性变革动力,创造出吉林白酒的新纪录。武文斌描绘发展路线图,以品质优异的产品为主打,再培养出优秀的营销团队,为走向国际市场做准备。“我们还会继续参加国际赛事,下一次参赛的产品是现在公司主要产品——怀德洞藏酒系列!”
李淑侠
按下乌米产业发展的加速键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8月上旬,一场盛大的乌米节在东辽县举行。期间,一家名为“金满乌”的农业科技企业成为焦点,来自江苏、北京、沈阳以及本地的15家公司与该企业签约,累积签约额达到450万元,更多外国客商争相走进企业了解乌米产品。
吉林省金满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粱乌米种植、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公司,董事长李淑侠带领农户和公司员工通过乌米走上了致富之路,不但让更多人认识了乌米这种长在东北沃土上的绿色食品,还将“小乌米”变成“大产业”。
初心是乌米产业发展引擎
在高粱地里“打乌米”是李淑侠印象深刻的儿时记忆,她庆幸自己生长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不仅给了她童年的零食,还给她带来了现如今的事业。
“小时候几乎没什么零食,乌米就是我和小伙伴的零食,在高粱地里‘打乌米’也是我们的游戏和乐趣,对乌米这种特殊的感情我永远都不会忘。”李淑侠带着对土地和乌米的特殊情怀,从2010年开始走上了乌米种植之路。
“引水方知开源不易”。经过两年的种植试验,2012年获得大面积种植成功,此后,李淑侠申报国家专利,首创乌米生产标准。
“试种第一年,我和村民一起埋种、盖菌,但乌米的出产率并不理想,只有20%左右,但是通过食品检验,发现乌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这坚定了我继续试种的决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金满乌”的乌米种植面积达3000亩,乌米出产率达90%,带动农户200余户,为农民增收350万元。
找对路径提升乌米附加值
“金满乌”在乌米种植领域飞速发展,同时引起了李淑侠对销售的思考。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迎合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发展,销路才能更广,才能更好地打造品牌。
“为了产品创新,我们与辽宁省农科院、延边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高粱乌米系列深加工产品。”李淑侠和她的企业在产品创新路上从未停步,深加工产品提升了乌米附加值,也让金满乌品牌知名度更广、让农户增收。通过近几年的探索,该公司研发出适应不同人群的乌米小麦粉、乌米米、乌米代餐粉、乌米营养冲剂等产品,让乌米产品成为全国各地百姓餐桌上的“一片绿洲”。
科技进步促使李淑侠的思维不断更新。电商热来袭,李淑侠意识到互联网是拓展销售渠道的绝佳途径。“企业销售模式必须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线上销售渠道是企业发展必须要占领的一块阵地,现在‘金满乌’有自己的企业网站、淘宝旗舰店、微信平台,通过这种线上销售模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购买东北乌米,甚至了解这片黑土地上的东北文化。”
使命为乌米产业发展加速度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李淑侠的使命感越来越强。“不仅是企业发展,让百姓吃上健康食品,更要肩负起带领更多农民致富的责任,做好乌米产业‘领路人’。”
目前,金满乌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乌米生产基地,在全国各地有20余个经销商,在深圳有5家乌米面包子专营店。李淑侠对公司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未来五年,“金满乌”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发展乌米深加工产品专营店。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不断提高,今后还将研发高端产品线,采取“高端食材+优质乌米”的模式,高端产品与民间膳食“两条腿”走路。
李淑侠既有一名优秀企业家的魄力,又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她既善于满足市场需求,又懂得回馈社会,回报百姓。“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也是尝到了政策支持的甜头,只有不懈怠办好企业,通过乌米产业带领更多农民把日子过好,才不辜负政府对企业家和企业发展的支持和鼓励。”
周子军
让生态旅游驶上“高速路”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过去,高速公路服务区只是旅人出行的歇脚站;现在,一个个生态旅游项目落成,将这里变成了旅游出行的终点站。吉林省君汇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谋划“高速交通+生态旅游”新业态,该公司董事长周子军说,业态变化的背后,是游客不断增加和周边农户持续增收。
打造东北陆路最大成品油现货交割基地
从开设高速公路加油站,到经营高速公路服务区,周子军的创业之路始终和高速公路有着不解之缘。2006年,他创办君汇能源集团,主要经营成品油存储、经销、运输,高速公路车辆服务。
两年后,君汇集团建成4.2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储备库一座,并配套自建铁路专用线1.5公里,可实现整列车同时卸油,日接卸油品能力达3万吨以上,年吞吐量可达到70万吨。今年,该集团新建的40万吨石油仓储库及销售项目正式投产使用。
满载成品油的一列列火车,凸显出石油仓储库的繁忙,显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敏锐认识到这一点的周子军,正在着力打造东北地区陆路最大的成品油现货交割基地。周子军计划,君汇集团以石油仓储库为依托,建立东北地区成品油交易市场。“我们的目标是要扩大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成品油交易群体,繁荣东北地区的成品油交易环境。”
成品油现货交割基地的建设,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可大幅提高吉林省能源保障能力,促进地方就业,填补东北成品油交易市场空白,为省内探索大宗交易提供实体支撑。”意义越大、担子越重、付出越多,周子军正在自己最熟悉和擅长的成品油领域,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做着贡献。
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农户致富
积极打造成品油交易市场、提升吉林省在成品油交易领域竞争力的同时,周子军谋划将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成生态旅游项目。
位于长平高速公路22公里处的靠山屯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于1996年,是吉林省高速公路四星级服务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景观带,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如何实现农户增收致富?周子军算了这样一笔账:“高速交通+生态旅游”的新业态,可以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周边农户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生态旅游项目内销售有机农副产品,都是周边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种植的,由企业进行标准化种植、养殖培训;旅游业发展起来后需要大量民宿等服务设施,如生态采摘、农家乐等,由当地农户提供配套服务,这又是一笔收入。
为保护绿水青山做贡献
在周子军看来,绿色发展理念给企业带来了自我提升和变革的动力,帮助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做为企业经营者,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满足社会需求,最大化地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君汇集团做的远不止这些。
截至目前,君汇集团完成了石岭镇梨树沟村1300公顷退耕还林地面积的85%,其中榆树每公顷种植率为1700株、黄柏每公顷种植率为2500株、针叶类树木每公顷种植率为3300株、桦树每公顷种植率为2500株。
“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加强环保,努力节能降耗,防止污染环境,在考虑子孙后代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投入,为绿水青山事业做贡献。同时,还要回报社会,利用自身经济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为地方经济及社会福利做贡献。”坚持生态发展,带动增收致富,践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周子军坚持初心,未来将为绿水青山事业、地方经济和社会福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喜权
创新蓄力打造智能化电气企业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一定能走出制约企业发展藩篱。”1997年,王喜权临危受命担任镇赉变压器厂厂长,秉承着奋斗的信念,带领濒临破产的工厂起死回生,历经二十余年,发展成今天的成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成来电气位于白城市,当地具有丰富的电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基础。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变压器及其它输变电设备科研、设计、生产、销售和维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跻身全国输变电企业行列前沿。
临危受命接过厂长的担子
17岁那年,王喜权成为一名变压器厂绕线工段的工人。他回忆,从参加工作那一刻起,自己就深深地爱上了变压器生产这个岗位。
“参加工作后,‘知识改变命运、思想决定方向’这句话时刻提醒我,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跟上企业生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王喜权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重回课堂。1987年,经过三年的磨炼,他带着新的企业生产技术、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满载而归,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
1997年,变压器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王喜权临危受命接过了厂长的担子。想到厂里那些曾一起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员工,望着几百双渴望的眼睛,王喜权咬了咬牙,决定和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创业。“我相信勇气一定会成为一剂良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一定能走出制约企业发展藩篱,使企业起死回生。”
创业路上“五个创新”蓄力
创业路漫漫,一切都要从头做起。王喜权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解决厂内设备老化的问题。沿着“企业发展设备必须更新、人才必须引进”的思路,王喜权花了半年的时间,筹措资金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高薪聘请技术权威和来自大中专院校的生产技术人员。“新的生产线和新的技术力量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在创业之初,让我看到了希望。”
改革初见成效,王喜权依旧高兴不起来。“我深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自己没有拳头产品,只靠老产品,很难使企业继续生存下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王喜权的办法还是创新。
王喜权总结说,成来电气能发展到今天,五个创新贯穿始终。第一个创新是理念创新,我们对市场、对企业责任、对企业文化要有深刻认识;第二个是管理创新,引入4R管理模式,使整个经营生产得到有效控制;第三个是产品创新,成来电器能实时地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第四个是服务创新,我们的服务能给客户带来方便;第五个是文化创新,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
致力“三化”发展新使命
新产品开发是王喜权提出的企业发展第一要务。自1999年以来,成来电气相继开发生产了卷铁芯变压器、全密封变压器、干式变压器、箱式变电站、风力发电升压变电站、防盗变压器、矿用隔爆型变压器、智能型一体化变电站等十大类产品1100多种规格型号的变压器,这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有少量出口国外。
企业日益发展,王喜权施行人才兴业战略和“走出去、引进来”企业发展新理念。从2002年开始,王喜权亲自带队,和厂里的技术权威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观考察,了解掌握变压器生产的国际领先技术。巨大的付出有了可喜的回报,通过考察引进风力发电项目,研制出风力发电升压变电站,为企业增加效益80%之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填补了企业的空白。目前,成来电气研发的产品拥有多项“吉林省名牌产品”殊荣。
如今,成来电气跻身全国输变电企业最前沿,资本化、多元化、智能化成为企业的新目标。王喜权介绍,他们的公司将进入资本市场、进入新能源发电领域,同时,依托中国智造2025的产业政策,实现企业智能化发展。
“奉献的人生是最美的,无悔的人生是最动人的。”王喜权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成来人将不忘初心,成就品牌,继往开来。”
来源:彩练新闻
出品:吉报传媒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婷 常麟祥 于忠洋 傅瑶 朱兵 朴松莲 通讯员 李文财 夏玮
编审:张宇吉林纳海打捆机
编辑:王乐怡
校审:卢文久
吉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