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由国际银行业联合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哈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刘阳出席并发表演讲。
刘阳表示,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机行业也开启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17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国内农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是国家补贴和农业机械化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黄金十年之后,农机传统品类过剩压力加大,补贴政策推动效应减弱,农机行业呈现低速发展状态。
从农机租赁市场渗透率来看,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农机领域的融资租赁渗透率已达到15%~30%,而我国的融资租赁虽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渗透率仅为3%左右。按照农村农业部“力争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的目标,农机租赁市场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高兴和荣幸代表哈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参加本届论坛,并受邀围绕“产融协同,助力农机租赁业高质量发展”发言。黑龙江银苗秸秆打捆机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全球以及国内农机产业现状,以便各位对农机租赁业所处的时代及产业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当前,世界上农业比较有竞争力的国家,无不拥有较为发达成熟的农用机械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机械化。美国、日本以及德法等国家于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以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发达国家美国为例,美国的农业为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吃、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纤维,但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到1%,只有300多万人。美国的农业生产已进入全程机械化、自动化阶段,世界农机三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爱科都来自美国。
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机行业也开启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17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以黑龙江省为例。作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排头兵,黑龙江省大型农机装备拥有量和农机利用率均居全国之首,农机装备结构持续改善。2018年,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6082万千瓦,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4.77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随之实现了农业生产率较40年前提高了近4倍,粮食产量以每年20%的增速实现高产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显示,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超过1500亿斤,约占全国的1/9,且连续9年全国第一,连续10年突破1000亿斤。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石。
从根本上讲,国内农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是国家补贴和农业机械化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黄金十年之后,农机传统品类过剩压力加大,补贴政策推动效应减弱,农机行业呈现低速发展状态。截至2018年,全行业2601亿元的主营收入,与巅峰时期4000亿元量级的规模相比,几近“腰斩”。2019年农机行业整体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从1-9月农业机械行业整体收入看,基本维持在150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不过,在2019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外资农机参展企业不但规模不减,反而呈现出参展企业及产品数量双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还是看好中国农机市场发展。
从农机租赁市场渗透率来看,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农机领域的融资租赁渗透率已达到15%~30%,而我国的融资租赁虽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渗透率仅为3%左右。按照农村农业部“力争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的目标,农机租赁市场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无论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的宏观指引,还是连续15年农机补贴的外在驱动以及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内在需求,都让我们对农机行业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融资租赁”于2011年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顺应国家对融资租赁行业助力“三农”厚望,哈银金租应运而生。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哈银金租基本情况。
哈银金租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哈尔滨银行发起设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20亿元。公司作为哈尔滨银行集团化发展的重要板块,秉承哈行“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经营理念,立足其在“三农”和“小微”领域的经营特色,确立了“行研先行、区域划分、行业优先”的指导原则,聚焦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交通物流、文旅健康等领域,产融结合助力实业发展。按照“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原则,基本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主体,“权责明晰、制衡有效”为原则的公司治理体系。秉持“忠诚、干事、干净、担当”的文化精神,建立了良好的绩效考评体系,逐步打造了一支富有活力、敬业专业、使命必达的金租队伍。高管团队,从业及管理经验均超过20年;核心业务及管理团队,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约80%,金融从业经验均超过8年;员工队伍,40岁以下人员占比约85%。截至今年6月末经营满5年,主要财务指标如下:累计投放融资租赁款544.58亿元,涉农投放121.18亿元,占比达到22%;资产总额279.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净资产28.34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净利润1.56亿元,年化资产收益率(ROA)1.21%,年化净资产收益率(ROE)11.27%,不良率1.34%。
接下来,我结合公司在产融协同以及农机租赁的实践,与大家作几点分享。
今年7月份,中国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为金融机构如何从产融协同入手,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供了指导,并明确提出规范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加强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这其中,加快提升农机现代化水平也是应有之义。农机融资租赁不仅可以加速现代化农机的使用和推广,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农业机械的租赁,将有助于我国农机制造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准,加速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并跑乃至领跑发展,打造农业机械制造业强国。
发展至今,总体而言,我们的农机租赁业务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成立之初,主要面向农垦集团、农场、合作社等客户群体,业务模式以“售后回租”为主的1.0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农机产品及服务主要面向B端客户,快速建立了以农垦系统和粮食系统用户为主体,农机合作社和经销商为抓手的一批优质客群。例如,2014年,我们与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合作,针对31架老旧机型和5条滑行道采用回租的方式进行盘活,资金定向用于引进12架新型农用飞机,涉及金额6,000万元,大幅提高了农林航空作业及抗害减灾的综合能力。再有,公司作为中俄金融联盟成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金融租赁的专业优势,助力现代化农业企业“走出去”和黑龙江省“龙江丝路带”建设。我们与北大荒集团牡丹江新友谊农场合作,通过售后回租、直接租赁等方式帮助农场采购大型农机具,帮助农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耕种,为其实现土地和生产作业在外、粮食和收益回国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效结合助力续航。
随着公司在1.0阶段业务的不断深入和对产融协同领域的不断探索,我们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聚焦零售类业务,也就是依托核心农机厂商,主要面向个体农户C端客群,业务模式以“直接租赁”为主的2.0阶段。接下来,我主要就这一阶段的探索和体会做几点分享。
第一,融入产业,依托核心企业,构建产融协同发展模式。
产融协同要求租赁业主动融入产业,依托核心企业。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首先,市场导向,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主业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链条企业。其次,行研先行,凭借扎实的行业研究能力,精准把握目标产业及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切实发挥好粘合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促使核心企业为上下游链条企业增信或向金融机构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健康发展。
在农机租赁业务领域,厂商租赁模式下,我们将核心企业定义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农机品牌及其优质经销商,努力构建“品牌多元、品类完整、优势互补”的农机租赁产融协同大体系,遵循“农机优先、农具审慎”“动态调整、指定机型”“经销商四级分类”等准入及管理原则,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与厂商和经销商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以加强农机设备监控和管理,确保资产质量安全。例如,今年,我们相继考察了凯斯哈尔滨平房生产基地、东方红洛阳一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农机一流品牌,共同打造“厂商+经销商+农户”的新型融资租赁合作关系。一方面,解决农户“购机难”问题。让农户由“购买”变为“租赁”,通过分期付款解决其购机一次性投入过高问题;通过与厂商等合作,某些机型甚至可实现零利率分期购机,最大限度降低农户购机成本;通过合理的利率和专业的保险服务,保障购机农户基本权益,培养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B+C的有效结合能够缓解核心厂商及经销商销售压力,缩短回款周期,实现多赢。比如,今年10月,为助力区域农业环保发展,支持黑龙江省秸秆还田工作,公司直接支持农户购买深翻深埋及秸秆打捆机具200多台(套),通过经销商批量下单100台(套),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为地区秸秆还田任务胜利告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效合一。当前,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广和深入,已帮助合作厂商实现了销售及融资资产规模化增长,获得了其高度认可与评价,深化合作以及复制推广未来可期。
第二,聚焦专业,回归本源,打造差异化和专业化产品服务。
众所周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更深层次的结构转型,金融体系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加之我国金融租赁业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规模增长,产品过于信贷化已成为行业共性问题。因此,无论是监管要求、行业洗牌,还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对于租赁业回归本源,强化产业协同度已达成了共识。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对租赁业回归本源,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鼓励租赁业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农业大型机械、生产设备等购置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
为此,我们结合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和零售业务转型的战略导向,在大量行业研究和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举全司之力,整合核心农机厂商、经销商、农户等上下游资源与需求,以“融资+融物”的特有优势延伸服务链条,构建了零售业务科技系统赋能支持下的农户农机业务模式,深化打造“农机+”供应链金融服务和差异化品牌特色。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以“差异化客群”指导精准获客,调研界定并聚焦“适度规模”农户,充分利用好母行和自身两方面资源和优势。一方面,依托母行在“三农”和“小微”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加强与母行及各分支机构的联动协同,对既有“白名单”农户客群进行深度开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快速拓展高质量业务。据统计,哈尔滨银行目前存量农贷客户近10万户,业务余额超过100亿元,业务服务范围覆盖黑龙江省13个地市、6大农垦管理局的绝大多数农村市场以及辽宁、重庆、成都等地区的部分农村。大量的历史数据积累为公司获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注重加强自身对现有经销商的穿透开发,最终实现对终端农户的直接租赁,切实将租赁产品用于农,惠于农。业务开展一年来,我们秉持“真场景、真需求、真农户”的“三真原则”,无一笔不良。其次,以“差异化产品及服务”融入哈行集团化综合金融服务,提升专业化核心竞争力。租赁业务的差异化产品为客户融资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选择,与传统金融业务互补的产品体系,更有益于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年内农户农机租赁业务授信规模达3亿元,授信用户近600户,涉及农机超过900台(套),单机价值约33万元,业务拓展及助农成果日益显著。此外,在业务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只有扎根产业,具备优秀的资产运营、管理和处置能力才能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及细分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基于供应链金融思维和“回归本源”的内在要求,我们也在与核心企业共同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打造农机经营性租赁业务平台,构建经营性租赁模式,实现批量下单、直接采购、统一维修管理,旨在进一步降低购机成本和生产运营成本,并适时开展二手农机的交易、处置、保险、维修及后续服务,增加农机业务综合收益。
第三,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强化构建全流程风控体系。
当今,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正在成为变革传统金融的重要驱动力,租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
实务操作中,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农机租赁业务流程优化小组”,全面梳理和打通农机业务关键节点,建设上线了零售业务系统,初步构建了“准、快、稳、智”的营销与风控体系;在业务申请环节,实现了“移动端现场尽调报单”功能,突破物理环境限制,将系统支持的范围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农户身边;在授信评审环节,系统引入第三方大数据,对业务参与主体等信息交叉验证,构建风险控制及反欺诈模型,建立独立审批人及分级审批制度,加强真实性审查,简化审批流程,自动完成授信评审打分,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理效率;在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对系统用户采用双因素认证措施,有效实现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同时,在租后管理方面,设立债权管理中心,探索通过数据库密切关注合作企业、承租人及各项数据情况,实现智能化预警,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未来,伴随业务场景的变化,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将逐步形成“以业务场景为基础,以租赁产品为核心,以科技系统为支撑”的零售业务实施路径,不断丰富农机零售业务系统的支持场景和操作功能。比如,运用移动感知视频、电子围栏、卫星定位等科技手段,对农机租赁物实施远程监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
第四,矢志不渝,任重道远,合力破题农机租赁高质量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农机租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也客观存在一些障碍和瓶颈,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机补贴政策待完善。目前,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先由各省市结合实际选取补贴机具品目,再由财政部、农业部综合考虑分配,部分省市对部分机型给予额外补贴。这就容易导致出现补贴政策出台不够及时、补贴政策公开不够全面、补贴发放方式僵化等情况。二是农机抵押登记环节待明确。农机属于动产范畴,我国动产抵押权的登记模式采用书面成立,以农机设定抵押,则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农机抵押登记未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各地区农机管理政策、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农机抵押登记管理标准尚不统一,有的地区甚至没有明确的农机抵押登记管理部门,造成无法规范进行农机登记、买卖、转让等行为,农机租赁业务开展难度较大。三是税收、财政等配套扶持政策亟待加强。以税收政策为例,一方面,由于我国增值税税法规定对农机产品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租赁公司直接采购农机无法取得增值税进项税,为避免过高税负水平倾向于发展回租业务而非直接租赁业务,造成农户不能获得批量采购优惠价格;另一方面,由于售后回租业务税目由现代服务业调整到金融服务业,导致农业企业从租赁公司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回租融入资金与贷款融资的税务红利消失。四是资金融入方式还不够全面多元。可以探讨,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允许租赁企业面向合意客群需求,推出专项支农租赁高净值理财产品,不止于当前同业借款、涉农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现代化农机设备发展,持续助力普惠金融活水灌溉“三农”。此外,包括农村客户信用体系薄弱等外部因素,都决定了农机租赁高质量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包括监管、相关政府机构等在内的各界朋友更多的关注和扶持,更需要我们企业自身明确战略定位和举措,潜心研究产融协同模式,牢牢抓住核心企业和市场需求,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农机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发展。黑龙江银苗秸秆打捆机
哈银金租愿携手各界朋友,助力农机租赁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我国农机现代化水平,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来源: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