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7302099

在线留言X
快速询价 拨打电话

涡阳县打捆机

编者按:

今年,恰逢新中国70华诞,盛世图景,举国欢庆。2020全面小康之年也即将到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乡村振兴,关注现代农民的崛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重在现代农民。乡村振兴大潮中,他们踏浪前行;大农河南的前进步伐中,他们是开拓者和领军者;“中原粮仓”背后,是他们创新耕耘的身影。他们懂技术,善经营;他们挖掘特色产业,利用现代技术,在河南农业新征程中领风向前。

他们是产业兴旺的生力军、市场开拓的先行者、创新创业的带头人和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先锋队。

从本期起,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推出“乡村振兴与大农河南”系列报道,聚焦河南各地的种粮大户、脱贫先锋、返乡精英、致富带头人、特色产业头雁等,精准、实效地反映乡村振兴中河南“现代农民”的优秀群像,展示河南现代农业风采。

相关阅读:

乡村振兴与大农河南第三站>>>>>>涡阳县打捆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沛 文 朱哲 摄影

10月19日,在原阳水稻即将收割的前夕,一场由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主办的“稻米文化节”在建华大米厂举办,稻田里捡鸭蛋、抓螃蟹,吸引不少郑州市民参与,也成为市民近距离感受原阳大米的一扇窗。

2000年前后,盛极一时的原阳大米跌入谷底。此后的光景,有米农拿名字注册大米商标,与原阳大米共进退;有村民尝试在稻田里综合养殖青蛙、小龙虾,亩产值超万元;亦有市民返乡成为现代新型农民,为原阳大米注入品牌基因。

相较于此前的粗放式发展,如今的原阳大米从业者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成为产业兴旺的生力军,他们正带领原阳大米产业走向新的历史征程。

| 稻米香里看变化,丰收田野感受大米魅力

“爸爸,你看我在稻田里找到好多鸭蛋。”10月19日,在新乡市平原新区建华大米厂稻田里,不少孩子向自己的家长炫耀收获的“战绩”。

据介绍,10月中下旬是原阳水稻收割的时节,平原示范区管委会联合当地数十家原阳大米种植合作社,举办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稻米文化节”,通过稻田里抓螃蟹、捡鸭蛋,以及品尝新米等活动方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原阳大米的魅力。

与原阳大米打了30余年交道的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尹海庆亦到现场与市民进行互动。

见到市民对原阳大米的喜爱,承办方建华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建华的喜悦溢于言表,“对于米农来说,市民对原阳大米的口碑是最好的鼓励”。

尹海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顶部,曾是历史上有名的受灾县,但这片盐碱地很适宜种植水稻。尹海庆解释,原阳地区通过黄河水灌溉,及时溶解上泛的盐碱,并排出高浓度盐碱水,就可以改造成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地。一方面,盐碱地长出的水稻自带碱性,香味足;另一方面黄河水从上游带来的诸多养分,也保证了水稻的生长。

天然的种植优势依托中原的区位优势,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原阳大米一时风头无二,原阳县境内107国道两边自发形成的大米市场,曾经聚集上千家来自全国的米商,原阳大米的口碑顺着107国道辐射全国。

“原阳大米成名的时候,东北大米还鲜为人知。”赵建华向记者解释,东北大米是黑土地生长、冷水浇灌;原阳大米是黄土地生长,黄河水浇灌,两者环境禀赋造成了不同的特点。“东北大米筋道、有嚼劲,但并不适合部分肠胃不佳的老年人,原阳大米特点是软糯,尤其适合熬粥,易消化。”

如今的原阳大米产业,基本上形成了插秧与收割的全机械化。记者在现场见到,数十个插秧机一字排开,不少市民在机器前“打卡”拍照。“插秧时节,一台插秧机每天插秧30亩,小型收割机一天也能收割50亩稻谷,这在没有机械化以前是不敢想的。”赵建华说。

| “第一米”遭遇“黑天鹅”,受打击后在落寞中拔节

尽管原阳大米比东北大米成名早,品质上也有突出优势,甚至被官方称为“中国第一米”,但不可否认原阳大米一度在市场中落寞。

从兴盛到落寞的转折点,则源于2000年前后的“毒米”事件。虽然调查结果为原阳大米正了名,但对原阳大米品牌的打击持续至今。

赵建华告诉记者,原阳大米高峰时期种植面积40万亩,如今在20万亩上下徘徊。种植面积的萎缩,导致引黄灌溉设备、品牌向外拓展等多方面也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在业内看来,原阳大米产业在盛名之下的粗放式发展,早已为落寞埋下伏笔,只不过是意外的“黑天鹅”事件加速了落寞的进程。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彼时原阳大米畅销时,市场供不应求,如何提升大米产量成为当地研究的重点,“但是同样的土地,想要亩产更高,就要以牺牲大米品质为代价,对原阳大米的品牌并不是很有利”。

“当时的原阳大米,一方面并未形成品牌树立的意识,让外来大米‘鱼目混珠’;另一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管理,一味降低品质追求产量,这是在消耗此前积累的名气。”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经验教训,对现在的原阳大米产业仍有较强的镜鉴意义。

| 懂品牌善管理,新农民带来新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原阳大米的从业者正在弥补专家所述的产业短板,一大批懂品牌、善管理的产业生力军,给原阳大米产业的崛起带来了新希望。

为了让人信任原阳大米品质,赵建华用名字注册了大米品牌,将个人荣誉与企业信誉捆绑在一起,赢得消费者信赖。

2017年,有人举报赵建华大米包装袋上印有“原阳大米素有‘中国第一米’”字样,其中“第一”违反广告法。奔波一年,赵建华拿出了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原阳大米夺得金牌,被称为“中国第一米”;1994年权威媒体关于原阳大米“中国第一米”的相关报道。

相关部门最终认定:该“第一”并不是普通意义的排序,而是文学上的修辞手法及社会公众对原阳大米的赞誉和口碑,并且是对原阳大米整体的介绍,不是具体企业的产品介绍,故认为不构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此次论证,让不少消费者知道了“中国第一米”的辉煌历史。

“我们拿到了省农业农村厅650万元的项目,今年准备大规模尝试在稻田里养殖青蛙。”10月20日,正在晒稻谷的熊小平与记者提起此事,仍然颇为兴奋。

熊小平是原阳县美达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此前一直从事原阳大米的种植。“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捉了一些野生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发现青蛙在稻田里繁殖得特别快,还特别壮。”熊小平并没有忽视其中蕴含的商机,“因为在当时有人曾过来要收青蛙,价格还不便宜,我当时就想,何尝不人工饲养一些青蛙呢?”

这种设想并非毫无根据,熊小平向记者分析,如果单纯种植水稻,每亩1200斤收益几千元。但如果稻田里综合养殖青蛙,一方面能向市场直接印证大米没有打农药,提高大米的品牌溢价能力;另一方面,一亩稻田如果养殖1500斤青蛙,按现在每斤13元计算,就是近2万元的收入。熊小平认为,如果此次项目试验成功,下次记者来这里,就可以“稻蛙声里听丰年”了。

| 把握市场脉搏,原阳大米重现振兴曙光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娄彩店村的娄彦杰、高君省、娄伟涛三人组合被称为原阳县“明星组合”。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功成名就的三人,决定回乡创业,并分别被聘为娄彩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主任。

“我在新乡有自己的酒店、印刷厂等多个产业,回家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娄彦杰告诉记者,三人回到村里后成立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整合村里土地资源,首期整理800亩地种植原阳大米,“为了让村民放心,我们每亩保底1300元收入,赚了按股分红,赔了我们三兄弟兜底,让村民利益共享、风险不担”。

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型农民,拥有多次创业经历的娄彦杰三人把握市场脉搏,通过深挖当地历史、规划田园综合体等多种形式,点亮了当地现代农业的曙光。

“我们村是唐朝宰相娄师德的采邑地,故名娄彩店,娄师德也是狄仁杰的推荐者。”娄彦杰说,为此他们注册了娄相府、娄彩供两个原阳大米品牌,通过嫁接历史元素,提高品牌市场知名度。同时,三人注册专业销售公司,通过自己的人脉对接市场资源,帮助村里推销农产品。

一位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此前村里为了生计,家家户户养猪,“夏天吃个饭碗里能落两三个苍蝇”。如今,娄彦杰三人则正在为村里规划新的蓝图。

“原阳地靠郑州,我们村又位于两条河之间,现在有了大面积稻田,稻田里有了虾、螃蟹,这都是我们的财富。”娄伟涛告诉记者,娄彩店村拥有打造田园综合体优势,未来或将实现稻田+农业旅游+现场销售的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可续持发展的致富路。涡阳县打捆机

原阳县大米协会会长孙先生告诉记者,“优质不能优价”是原阳大米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品牌建设是关键。“依托昔日品牌影响力,在新的形势下,利用网络销售、产品追溯等新技术让品牌重新焕发生机。”

“相对于东北大米,原阳大米的品质毋庸赘述,昔日品牌底蕴尚在。如今有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只要品牌重新树立、产品定位精准、宣传策划跟上,完成产业突围只是时间问题。”赵建华总结道。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End

联系我们
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