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9日讯 11月28日,位于泗洪县石集乡的一片水稻田里一片金黄,当地农民正将水稻秸秆打包装车用作牲畜草料。
“水稻秸秆”竟然能变成“牲畜草料”?稻田里,一台台拖拉机正拖着打捆机将收割后的秸秆和留茬吸进机器里,所到之处只留下一指高的稻茬,稻田里干干净净。秸秆在打捆机里自动旋转、压缩、捆绑,不一会一捆断面整齐、弧度均匀的圆柱形草捆被“吐”了出来。
曾几何时,农民总为收割后的秸秆去哪儿发愁,焚烧会污染环境,如果不烧,随便堆放,还会影响环境。为减少大气污染,使秸秆得到有效利用。泗洪县石集乡引进一家畜牧饲料加工企业,将农民的秸秆收集起来,经加工后,变为青储饲料,不仅能让农民不用出人出力往外运秸秆,还能从中得到实惠,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增收,取得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来自泗洪县孙园镇粮食种植大户沈广胜,在石集乡承包了1500亩土地。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利用收割机将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易造成土地酸性增加和下年度病虫草害的高发隐患,现在实行秸秆离田再利用的方式,既解决上述问题,还能让他每亩地多赚100多元,他再也不用为秸秆去哪儿发愁了。
一个个捆绑好的草捆被运往另一块地里,一台台覆膜机将秸秆捆包扎起来,堆放在一旁发酵20多天,这就成了牛食用的青储饲料,有效地把农民眼中的“废物”变成“宝贝”。
据畜牧饲料加工企业安徽四方精工联合体总经理邵波介绍,每亩地可以打到15至18捆,每捆能达到130斤,每亩地大约有1吨,能创造经济价值400块钱,纯利润有200块钱。
一根秸秆的华丽“蜕变”后,不仅变废为宝推动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也成为当地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径。
四方精工打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