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收忙,麦浪滚滚穗飘香。连日来,锦水街道小麦收割正酣,各种大型机械忙碌在田间地头,一片丰收的景象。金色的麦浪里机声隆隆,机手们熟练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奏响”了麦收曲。过去麦收时节不少农民都犯愁,不知道地里这么多秸秆该如何处理才最好。往年不少农民选择焚烧秸秆,但近年来随着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再加之国家对禁烧秸秆的管控,不少农民已经不敢再焚烧秸秆了。可是,如果秸秆不进行焚烧处理的话,该如何处理秸秆才最好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锦水街道毕海洋村村民何军发现了其中的商机,虽然肢体存在残疾,但何军一直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他率先成立了琦源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带动周边农民走出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敢闯敢干,勇当致富新能手
谈起最初产生成立合作社的想法,何军说是由于做伐树收购工作时,一次前往一个奶牛场附近伐树,他发现奶牛场正在收秸秆,通过和牛场老板交流,何军敏锐的发现这是一个商机。2016年秋收时,何军果断购买了相关农资器具,同时成立“平阴县琦源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然而创业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年在刚刚引进打捆机的时候,何军因技术操作不当导致两台打捆机同时产生故障,但是平阴县内对打捆机这种新生事物没人可以维修,何军便带人开车过黄河大桥到茌平县进行维修。家人对何军的事业也不理解,纷纷劝他这么热的天别干这个了,天天赔钱太费劲了。但何军却说:“我认定了的事,就要一条道走到底。”于是,他不断地向农业技术专业人员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逐步掌握了打捆机的维修技术。
何军的合作社通过免费为小麦种植户秸秆打捆清运,不仅方便了农民处理秸秆,能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耕地质量,减轻秸秆禁烧压力,避免了焚烧麦秸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还使自己经营的合作社的规模不断壮大,截止今年6月份,合作社内共拥有了3台打捆机,3台叉车,9台运输车,承接周边8个村的秸秆回收业务。
开创销路,加快致富之路
鑫绿金玉米杆打捆机随着事业渐渐起步,何军又遇到了新的发展难题,奶牛场的秸秆收购不仅收购量小而且结款不及时,如何才能开拓销路成了何军经常思考的问题。通过了解,何军主动对接并承揽了济南玮泉生物发电公司,将回收的秸秆送入玮泉生物发电公司,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事业。
今年夏收时节,何军承接了上盆王、下盆王、毕海洋村等8个村的麦收,共计3000余亩,占锦水街道辖区的30%。还与附近不少种粮大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有的村两委还直接联系何军到村里回收秸秆。自6月4日以来,何军每天向济南玮泉生物发电公司提供秸秆40车左右。在发展合作社的基础上,何军还成立了平阴县鑫华家庭农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花生、大蒜、核桃等经济作物,规模已达到近350亩,农户直接年增收近20万元。何军本人还获得了2019年的科技示范户荣誉。
不忘乡亲,共奔富裕之路
“在发展过程中,我受到了政府和乡亲很多的帮助,现在,我也想带动周边乡亲们一起致富。”何军的合作社吸纳了约15名村民在合作社内工作,其中还有部分残疾人和贫困户,家庭农场内也招收了十多户周边农民前来工作。53岁的韩立秋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现在返乡后在合作社内工作既解决了老人的照料赡养问题又保障了收入;张书苓也是合作社的一员,因车祸造成脊椎残疾后,一直未能再就业,现在在合作社内做一些简单农活有了稳定的收入。同时,何军连续多年联合毕海洋村两委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为村里的耄耋老人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何军自行发放每人一百元的慰问金,以表感激之情。
“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前来工作的农民每天能有70-200元不等的收入,中午还管饭。”何军介绍说。周边乡亲们提起何军也是交口称赞。下一步何军还计划继续拓展秸秆回收范围,将秸秆回收业务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就近就业,走向富裕。
平阴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孙冉冉
通讯员:张文琪
鑫绿金玉米杆打捆机赵元新
审 核:李翠平
赵青山
监 制:苏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