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学生时代
张小龙,1969年出生在湖南邵阳,18岁考入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在校期间,他个性沉闷、不修边幅,白天穿着拖鞋出门,晚上和室友守着酒精炉,边煮泡面边打“双升'。闲暇时,张小龙喜欢到宿舍外的池塘边钓虾,或者看录像、踢足球。总之,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大学时代的张小龙和周围其他人一样。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快。同学们回忆称,张小龙无论玩什么,只要稍加练习,都能达到高手水平。他喜欢围棋、台球、保龄球和电脑游戏,和他打台球的人,大多数时候只能抱着球杆,在场边干坐着,等待他失误。
读研究生时,张小龙被分到微波专业,但他更喜欢软件开发,一度因此心情烦闷。一个同学对他说:“你不喜欢还搞什么,去做你喜欢的。”在其鼓动下,张小龙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当时刚有第一个完整标准的C语言上。虽然一开始,他只能写写画图之类的小程序,但他深陷于一行行代码中不亦乐乎。每天一起床,他就骑车赶到珞珈山上的实验室 在电脑前一坐就到夜里 12点。如此摸索了两年后,他在00P、数据结构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失落的技术天才
1994年,25岁的张小龙研究生毕业。他放弃了到国家电信机关工作的机会,斗志昂扬地前往广州,投身互联网大潮。他先后任职于两家公司,负责程序开发。白天,上班,晚上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软件。他像一个孤独的艺术家,精心雕琢着自己的作品。有时候,为了将程序变小几百个字节,他要花上一整晚的时间。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1997年1月,张小龙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一一款名 为Foxmail的邮箱软件。相较当时的邮件系统,Foxmail轻便灵活、运行稳定。张小龙决定将这款软件免费推向市场,供大家随便使用。 Foxmail一经推出便获得巨大成功,迅速斩获200万用户,被评为五星级软件。张小龙声名鹊起,成为继求伯君、王江民之后的新一代技术精英。打捆机微信群然而,这种快乐没能延续多久,张小龙很快发现,自己被烦琐的维护工作捆住了手脚。软件在研发成功后需要一点一点完善,这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思考了很久之后,他决定辞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Foxmai1令其荣誉加身,却不能为他贡献一分钱。《人民日报》记者曾撰文报道张小龙,并担心做免费软件的他”会不会饿死”,称他是互联网大潮涌动下的悲剧人物。 如此挣扎了数年,2000年4月,张小龙的命运突然发生了反转。博大公司宣布以1200万元收购Foxmail,并任命张小龙为首席技术官。 博大公司的收购让张小龙实现了财务自由。2005年,腾讯公司并购博大公司,于是他又踏进了腾讯公司的大门。 在大公司里,马化腾对已经在邮箱领域是大师级别的张小龙寄予厚望,任命他为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独掌一方大权。
张小龙和他的团队 久负盛名的张小龙在接手QQ邮箱之初,由于味模仿MSN和Gmai1,加之沿用此前的客户端思维,新一代QQ邮箱犹如Web上的拖拉机,笨重无比,速度超慢,被网友骂为“又烂又差'。张小龙痛定思痛,决定转变思路。他将快速、简洁确定为产品核心,带领团队将QQ邮箱的内核全部推倒重写,并要求所有的人踏踏实实研究用户需求。
很快,他们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当时,大部分邮箱发送不了超大附件。针对这一现象,张小龙将QQ邮箱升级到支持2G超大附件的发送。这一改变彻底激活了大量休眠账户,QQ邮箱的用户量开始快速攀升。2008年,QQ邮箱重获新生,荣膺腾讯公司七星级产品。这个逆转让张小龙重拾信心,他开始像以前一样,将自己的喜好融入作品中。因为喜欢《蓝莲花》的歌词,他向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此外,还有海子和马丁.路德。金的诗。像画家一样,张小龙希望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2010年9月,张小龙团队的QQ漂流瓶正式上线。在这款应用软件中,张小龙捕捉到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采用与陌生人交友这一方式来迎合大众的需求。这款应用软件获得了空前成功,漂流瓶每天的发送量很快达令人吃惊的1亿次,直接将QQ邮箱送上全国第一的宝座。漂流瓶的成功给了张小龙很多启示,之前他关注的是技术,之后,人性需求成了其产品的新核心。
微信
00邮箱登顶没多久,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的APP流行起来,上线15天便斩获100万用户。张小龙在研究Kik时发现,这种新的即时通讯软件,可能对QQ造成致命威胁。于是,他连夜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
马化腾也没睡,很快给他回复:"马上就做。”这封邮件成了微信的缘起。此后的两个月,张小龙带领十几名干将,挤在一个狭窄的办公区域,开始了疯狂的“码农”生活。他们时刻待在计算机旁边,饿了就叫外卖,累了就停下来抽根烟,或者做几个俯卧撑。起初,张小龙自己也不清楚应该把微信做成什么样,但是他觉得自己有义务阻击腾讯的潜在对手。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上线。打开应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深邃的画面:一个小人孤零零地站在庞大的蓝色星球外,眺望着远方的家园。张小龙希望用这幅画传递开发微信的用意:人很孤独,需要沟通。
此后的时间里,微信不断推陈出新,从语音功能到查看附近微信用户,其社交属性不断提升,用户数量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微信2.5发布的前一天张小龙被任 命为腾讯公司副总裁。这位技术天才只用了6年时间,就做到了腾讯公司的高层。 在针对用户需求的调整中,张小龙大到一个按钮应该放在哪里,小到一个图像差几个像素,都对团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下属一度因害怕看到他的邮件,私下称其是“独裁者”。 在“独裁”和追求极致中,张小龙找到了新偶像 -乔布斯。在腾讯公司广州研发中心,人手两本书:一本是《乔布斯传》,另一本是科技大神凯文.凯利的《失控》。乔布斯时代所有产品的发布视频,张小龙一个都没错过。 微信2.5大获成功后,张小龙一直在为下一个版本的内容犯愁。一天,在和同事吃饭时,他突然想到可以通过摇手机来找人,大家都觉得这个点子挺好。 回家后,张小龙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两个人怎么通过摇手机进行沟通?第二天,他和团队花了半天的时间确定细节,比如设计摇的手势等。会后,大家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开发工作中。 2011年10月1日,微信3.0上线,“摇一摇”成为杀手级武器。人们只需摇一摇手机,就能找到千里之外同时摇手机的人。该功能很快引起受众热捧,日启动量超过1亿次。在无数的“咔嚓"声中,千万颗“寂寞之心”很快找到了充满可能性的去处。同月,张小龙受邀回母校演讲。演讲在一阵清脆的“咔嚓”声中开始,张小龙握着手机跟台下的学弟学妹互动。
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摇一摇”的成功很快引来对手的纷纷抄袭。这时,张小龙又将精力放在新的超越上。2012年4月19日,微信4.0又推出朋友圈功能,引发了新一轮的移动社交热潮,每天有上亿条文字信息、上亿张图片在朋友圈传递。
至此,微信的基本框架确立。2015年年底,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攀升至惊人的6.97亿。虽然用户数量暴增,微信的商业价值凸显,但是张小龙不接受任何粗暴的广告植入,因为那样会骚扰用户,影响他们的使用体验。基于这一理念,微信拒绝和所有的营销公司、广告公司合作。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为了防止微博式的水军泛滥、频繁刷屏,张小龙硬性规定每个账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面对叫苦连天的营销账号,他在朋友圈撂下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微信安静了。”
后来,马化腾几番找张小龙做工作,他才迫于压力,同意在朋友圈投放广告。但在起初,他坚持要求每次的广告费必须在1000万以上,这样,真正有实力、能做出漂亮广告的商家才能进来。微信的风头强劲,张小龙却有了新的担忧,他觉得人们开始过度依赖微信。2016年1月,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他和同事开会或吃饭,很多人每隔两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看一下微信,如果规定不能看,对方就会手足无措,很焦虑。
打捆机微信群张小龙并不希望微信变成对人的控制工具,他说:“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如果一个用户沉漫在其中、离不开,就像你买了一辆车,到达目的地后,你却说汽车的空调很好,希望待在里面,那这个产品一定不是一款好的产品。”他的言论一度被认为莫名其妙——互联网各家都挖空心思抢流量,传统行业也没有听说过要驱赶用户的,张小龙有点荒诞不经。但在他看来,微信的目的是帮助人们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不是让他们陷在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
张小龙很像一个生育孩子的母亲,剔除唯利是图的商人观,他希望能在对微信的定位中实现其价值,不逾矩、不扰人。伴随着微信的成功,张小龙头顶上的光环越来越多,产品经理视他为偶像,媒体将他塑造为乔布斯的中国接班人。有人说: "张小龙很幸运,做了3次,就成功了3次。”但其实他自始至终都只在做一件事,雕刻着完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