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家的标志,就是一起吃的那餐饭。日常饮食中,爸妈炒好菜放在餐桌上,大家端着碗一起夹菜,吃饭时聊聊今天发生的事。亲友聚会,一盘盘热腾腾的菜端上来,十几双筷子一起抢光。吃光,是对一盘菜最大的褒奖。
一起吃饭,也可能一起生病。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不像国外吃饭前都把饭分好,中餐的特点决定了大家更愿意一起吃饭。中餐的各大菜系中,最经典、最受欢迎的菜品几乎都是热菜,整份端上来才好吃。酸菜鱼和毛血旺,最诱人的就是刚出锅时热辣滚烫的感觉,分开盛不光凉得快,口感也变差了。
如今,因为新冠肺炎在世界肆意传播,分餐制重新走进大众视野。近日,在人民大会堂招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时,实行的是一人一桌。被称为“史上最强”分餐制。
传菜电梯使用管理制度伴随疫情在国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北京、上海、广州、温州等多地发出分餐制、公筷制或双筷制的倡议。早在2月,上海市四部门即联合发布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次日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将做到根据用餐人数、菜品数量配备相应的公筷。3月9日,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议书》。3月16日,山东在全国率先发布并实施分餐制与无接触供餐的省级地方标准。
那么,“分餐制”可行吗?难在哪儿?
事实上,倡导分餐制早已有之,它曾于2003年“非典”期间被很多餐厅采用,但很快又销声匿迹。
究其原因,餐厅觉得成本高,增加了运营压力,没有动力,消费者也不甚在意;消费者在餐桌上点单,餐厅分配制作好的菜品,一旦菜品增多很容易出错,与顾客的沟通成本也提高;服务员在或餐桌上布菜,菜品增多延长了服务时间,提升了人工成本。
“一烫顶三鲜”,这是餐饮行业内流传的一句话,在实行分餐制后,菜品分为小份供应,很可能因为菜凉得快而影响其品质。
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技,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难题。
“分餐制”是一种就餐方式,而“智慧食堂”便是高效、便捷地实现这种方式顺利进行的解决方案。
在“智慧食堂”的概念下,能有效解决“分餐制”在成本、结算效率、服务模式、菜品品质等方面的问题,还能借助“AI商户管理平台”以实现饮食数据数字化管理,为商家提供深度营销服务。
在线点餐
在小程序或H5网页端搭建点餐系统,商家根据接单信息有序排餐。餐品小份供应原本是智慧食堂自选模式采取的方式,后厨统一出品,服务员按份打好,顾客自行挑选即可。与传统的窗口模式对比,自选模式更具便捷性,能有效缓解排队拥堵、菜品分量供应不均等问题。
再结合智能结算餐台、自动送餐机器人、自提保温柜等系列AI产品,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人与人的接触,实现零接触就餐。
智能结算
自动识别菜品、自动计价,支持人脸支付、刷卡支付、扫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从菜品识别到支付完成整个环节都无需人工介入。因识别效率达到99.6%以上,容错率比人工收银更高。现在很多大超市、小便利店都已上线自助结算、人脸支付的收银系统,这在未来是个趋势,不仅为运营者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而且为消费者带来极强的科技体验。
自动送餐机器人
后厨只需将菜品放于自动送餐机器人上,自动送餐机器人会根据指令自行导航,并完成送餐任务。自动送餐机器人能适应不同餐厅不同的场景需求,有适用于桌面式,有能自行坐电梯的。
数据显示,一台送餐机器人每日平均传菜量达到300盘以上,在节假日高峰期单日传菜量可超过400盘。在落地应用中,两台机器人即可完成一家位于北京热门商圈的火锅店3~4名专职传菜员的工作量,实际效率也完全满足餐厅需求。而在这样的效率下,机器人的成本却远远低于人工成本,相较于每月在服务员薪资、培训、食宿、五险一金上的支出,送餐机器人的成本都更低。
自提保温柜传菜电梯使用管理制度
在某些场景,可以搭配自提保温柜。比如医院,顾不上吃饭的医护人员点餐后,后厨将餐品放于保温柜中,随时供医护人员通过刷脸、扫码等方式自取。保温柜有紫外杀菌消毒、恒温存放等功能,能让医护人员取餐后仍能享用热乎美味的佳肴。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外卖行业,实现外卖零接触送餐。当然,在一些学校、政企等食堂也可以推行。
也就是说,“智慧食堂”是解决传统意义上分餐制问题的全新解决方案。
习惯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我们已经为很多习惯都付出过代价,吃野味的代价是细菌、病毒传播;饭前不洗手的代价是病从口入;合餐的代价是饮食的不卫生;是行动起来改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