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京吹多年,京东蚍蜉级小股东五年,正在做时间的朋友。
还记得两年前刚回国,我洋洋洒洒了《所遭遇的"逆文化冲击"》一文,其中有一节《京东,人与物的如鱼似水》,我写到:
"回国后自然迫不及待的要体验京东,结果发现京东服务催人泪下——晨到、暮到、当天到、隔天到、时时都在到。作为一个亚马逊Prime重度用户,我像一个不知世事的外星人一样,无助地被京东不断刷新网购观。"
这一晃又是两年。当然,时间的朋友是不容易做的,高峰低谷,险象环生;然而京东在两年内虽然发生了诸多有意思的事情,但终于来到了HK二次上市的C位中央,京东容光焕发。
二次上市前不久,东哥给京东定下最新战略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公司。IPO募得的297.71亿港元,也要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营运效率。供应链占上了C位。
而我们也不妨来看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京东,护城河究竟有多深,未来的航路究竟有多广。
1.何谓电商护城河
对于电商而言,一直以来花街都有一个顽固的偏见,就是认为平台模式要好过自营+物流模式。此偏见也直接体现在估值倍数上,一般平台模式享受高估值。手动叉车京东
他们普遍认为,平台模式vs.自营模式,前者轻,后者重;前者开放,后者封闭;前者生态资源无限,后者小圈子逼仄;前者是菜鸟联盟,后者如孤独单骑;前者智能云端,后者建仓泥中。所以得出的结论——模式高低如云泥之别。如同书里的姑娘总是要好过电视剧里的同角,因为对前者的幻想是开发型的,而后者却演绎得十分现实。
平台是什么?西方管理学的思想总结出,平台就是"自我组织"(self-organization),就是赋能而不管控,开放而不封闭,自发而不主导,动态迭代而不是静态守御。你看,都是好词儿。
电商平台模式因为有开放式的"自我组织"这个性感的内核,一直是花街的政治正确,似乎你只要成为聚合资源的中心节点,你就能稳稳地干上102年。而反应到公司估值,就会产生一个估值溢价——我称之为"平台模式溢价"或"平台型组织溢价"。
但最近情况不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当非典型玩家拼多多如同维京人一般突然空降杀入电商这个似乎已经定了局的老贵族战争、并穷追猛打淘宝的基本盘时—— 我们才发现,哎哟,电商的平台模式莫得护城河。
而随"书里的姑娘"的光晕效应(halo effect)逐渐褪去,投行给出的估值也不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一直以来(如下图YCharts的数据),阿里的估值倍数要高于京东。但目前京东2021年的forward EV/Ebitda 为17.3x vs. 阿里 18.6x,forward P/E是34.4x vs. 阿里 32.3x( 数据来自Capital IQ),考虑到阿里有云计算这样的爆发式业务拉高整体估值,可以认为阿里的电商平台现在已经不享受溢价,至少增速放缓的平台模式没有溢价。
(电商估值对比,数据来自于CIQ)
(Forward EV/EBITD变化,数据自于YCharts,与CIQ的数据有些出入)
在维京人拼多多的蛮斧之下,能守住电商城池的就是一些重的东西了,而不是概念玩的很溜的self-organization,因为我们发现self-organization不太会self-defense。而对于京东而言,重要而深厚的护城河就是供应链,包括上游制造、采购、物流、分销及对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体系。
2、京东供应链,重而攻不破的龟甲阵
与阿里的平台+菜鸟模式不同,京东多年前就破釜沉舟下定决心——从零开始、自建物流仓储供应链。初期就类似于京东快递,也有人讥笑为"自营包个邮"而已,比较单薄;但经年累月的沉淀后,这条供应链已经演化成了利维坦式的矩阵,包括六大核心业务——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快运、京东冷链、京东云仓、京东跨境 (国际) 以及刚刚上市的达达集团。
京东走出了一个从"企业供应链"演化为"供应链企业"破茧成蝶的故事。
古罗马的军队骁勇善战,经常吊打其他族裔,而他们打仗有一个阵法,威风八面,叫龟甲阵(the Testudo)。在这种阵法下,前排士兵将长盾牌摞起来,呈四面360度盾墙保护,后排的一些士兵把盾牌朝天,抵挡箭雨或投石。而苟在这个王八壳内的其他士兵,则用剑啊矛啊标啊往外面戳啊戳,杀害外面的敌人。
类似开得巨慢的坦克,在冷兵器时代,这个阵型十分难解。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在我们古时中原战场上就鲜闻有这种阵法。究其原因也很简单——我们祖先认为,这玩意儿太重了,不灵活。而且也没有像古罗马那样发达的组织管理体系去娴熟调动这一个个乌龟壳在战场上当Pac-Man(吃豆人游戏)。
(古罗马重到攻不破的龟甲阵)
而龟甲阵可以作为京东供应链的隐喻。经过多年的重装化发展,京东目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六大物流网络的公司。其物流大件和中小件在全国网络已实现100%无死角覆盖;而90%以上自营订单可在24小时内送达,履约效率为行业之最。
这种奇迹工程不是铁了心地重到底,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截至2019年底,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700个仓库,总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大概就是一个黄浦区的大小。这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工程。
(京东供应链图,来源:公司资料)
而在抵御拼多多这类维京式的凶猛对手,京东供应链这个龟甲阵就体现出了呵护基本盘的作用。它帮助京东重塑了一二线城市用户线上购物的体验标准,也正在塑造所谓下沉市场用户的购物体验。
哪怕京东的同款价格或许会贵一点,但有多少人为了京东配送而心甘情愿花一点点溢价的你举个手。
这次疫情,在同行都歇业的时候,京东依然能够为大多数用户正常提供电商服务,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到底有多强?用这次疫情表现来解释再清晰不过了。
3、重而不笨的智慧集群
AI化,使得这个龟甲阵只重不笨——智能仓库管理、无人仓机器人——京东的AI智能化程度和履约效率远高于其他公司。目前京东已投入运营了25座"亚一"智能物流园区,为亚洲最大的智能仓群。
京东整套解决方案阶段性成果就是大规模自动化以及无人化,而目前全世界各项前沿技术的综合体应用,就是无人仓(unmanned warehouse)。
无人仓是第三代物流系统技术,体现为数据感知,机器人融入,算法指导生产。无人仓的最终形态,也将是京东近年来在供应链技术应用上的一个质变级里程碑。
你别看"无人仓"三个字笔画很少,无人仓并不是没有人的仓库。从传统仓库到终极无人仓之间,还要跨越智能型仓库、少人型仓库、无人型仓库三个演变形态。作为前员工,我也有幸去亚一参观,京东玩的各种黑科技把我这个文科生看懵逼掉——分拣的小红机器人、肤白如藕、纤纤玉手的机械臂,AGV搬运机器人、大红无人叉车等等,十倍效率,从下单到出库,不超过10分钟。
我还想过无人仓的名字——仓字本有人,而未来之仓将无人,叫,念 ji 。只是东哥可能不会用。
除了仓库,智能供应链也可以解决其他许多问题,比如城市物流运输的智能调度问题。举个例子,以B2B城配为场景,如何基于运筹优化算法而综合各项因素,来求解大规模车辆路径的最优办法,从而最后求得整体时间与花费成本的双最低。这是一套参数极为复杂,但解题的回报率极高的应用题。
当然这套供应链也不会完全in-house仅仅为内部服务,外部货币化,京东物流于2017年正式向第三方开放物流服务。至2019年,京东物流的外部收入占比超过40%,这个数字2029年有望达到50%。手动叉车京东
供应链的三方输出,加之运营效率不断降低履约费用,京东物流很有希望在2020年实现盈亏平衡。未来单独IPO,市值也必不菲。
4、结语
我在商学院的时候,曾有位老师对我说:人与人的差别,除了本身命运占个大头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叫Grit。Grit没有非常贴切的中文对应词,你可以翻译为锲而不舍、坚持到底,但这种坚持,不是受刑坐牢式的咬牙坚持,而是有passion激情、有长期目标、有成就需求的长期坚持。而Grit,也是在京东自建物流供应链这一条荆棘长路走来,我能看到的一个文眼。